新浪軍事2018.05.1909:55
量子科技早已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中國在這個領域也是緊隨世界隊伍。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是由中國科研工作者成功送入太空正常使用的。中國也同英國率先實現了世界上首次量子通話。而近期這一領域我們再傳捷報。
據科技商報5月16日的報導稱,我國廣州交通學院金賢敏研究團隊,成功制備出世界最大規模的三維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個真正空間二維的隨機行走量子估算,在估算能力上全面秒殺了傳統筆記本。
這么這些光量子芯片的估算能力有多強?打個比方說,先前傳統筆記本須要100分鐘就能解決的運算,搭載這些芯片的光量子計算機僅10分鐘就可以完成操作。除了這么,當運算越復雜的時侯,這些提高都會越顯著。可以說這樣一個小小的“玻璃片”,將使更多的量子算法得以實現。
這一芯片的出現,也將是我國未來的量子秘鑰傳輸、加密變的愈發安全,無法破密。可改變未來的戰爭規則,借助量子計算機卓遠的估算能力,對戰場上的海量數據可以進行更推動速的估算,給出戰場形勢評估、最優選擇等,以輔助指揮員進行決策。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量子通信的本質上是一種量子加密,而不是傳輸。所以這些芯片的研發成功,也就令通信中加入的密碼更多更復雜三維通訊有量子通訊嗎,未來的戰場通信也將由此變的愈發不可破譯。我國在今年就成功進行了水下量子通信試驗,美俄還因為突破不了關鍵技術,而倡議中國應當有大國擔當,共享技術一齊研究。
得益于我們在量子通信以及量子估算等領域的突破,借助量子力學的規律三維通訊有量子通訊嗎,我們可以提高現今模擬材料測試的能力。除了這么,量子技術還可以應用到導航領域,基于量子效應和微加工技術的慣性導航系統,可極大的提升潛艇的生存率,不易被擊毀。
這次北京師大研究團隊研發的世界最大規模的光量子芯片,使原告這種都成為了可能。而倘若此類光量子芯片進一步與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術結合,將對我們未來的生活及產業形態導致翻天覆地的影響。(作者署名:前沿哨卡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