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真的不可預測,2014年9月我調入24中工作。下邊的試講稿是調入24中前10年,在上海市大賽的試講稿,當時聯賽地點就設在24小學。記得我得分是92分,第二名是89分。誰能想到10年居然后被調到了這所中學任教。
<電場硬度電場線>試講稿
文|孟繁偉
一、教材概述
中學數學熱學部份可以分為兩部份,一場一路,這兩部份內容方式上是獨立的,但實質上是統一的.本課<電場硬度電場線>是小學數學選修本第11章的第二課,教材內容放到庫侖定理以后,是對庫侖定理的深入理解,進一步明晰了兩電荷之間作用的本質,是同過電場來實現的。同時又為后續課電路磁場學習的作好鋪墊.因而本節課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另外從認識論的角度講對電場的學習,能加深中學生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即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以認識的.
統觀教學大綱和教材,不難發覺本課的教學有如下的特征:
1知識點多:電場,電場硬度,電場線,檢驗電荷,點電荷的電場,場源電荷,矢量運算等
2教學內容具象:電場看不見模不著,電場線是一個理想的模型.
3中學生的知識體系不完備:關于場沒有完整的知識網路,在教學中必須重新建立.
然而中學生在中學學習過磁場,從有關媒體上可能曉得電場這個概念,這種知識對本課的學習會有一定的幫助.其實教學大綱對電場的要求是A級要求,但我個人覺得,從新知識體系的建立角度和知識點的發生發展及內化的過程來說不應一筆帶過,并且為了減少中學生的學習負擔更不能"淡妝艷抹"
按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中學生的特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曉得電場的概念、培養中學生觀察剖析推理的能力
2理解電場硬度的定義及點電荷的場強公式、進一步理解比值法定義化學量的含意、培養中學生的知識遷移的能力
3把握典型帶電體的電場線的分布并能應用其剖析相關的問題
過程與技巧:通過電場硬度、電場線的學習過程電場線,了解化學學的研究方式。認識數學實驗、物理模型和物理工具在化學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情感心態與價值觀:通過專科的學習培養中學生勇于堅持真理、勇于創新和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和科學精神、培養中學生有主動與別人合作的精神,有將自己的看法與別人交流的心愿,培養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電場強弱的描述
教學難點:電場,電場硬度的引入
二、教學方式
本課是新授概念的教學,對于相關的概念,中學生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不能完成上下位概念之間的遷移,因而在教學中我按照直觀性,實事求是和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做好新舊概念之間的對比和類比,做好演示實驗,盡可能達到新知識點的同化和迎合.因而在教學中我采用如下的教學方式:演示,述說,講解,探究,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
三、學習技巧
化學知識的學習通常包括三個階段,即感知階段,理解階段,運用階段。無論那個階段,中學生都是主動的建構者,班主任在其中起到的只是組織者和推動者的作用。學習主要是承繼前人的經驗,而且承繼經驗的過程實際上就只學習者重建知識結構的過程,產生新的隱喻。因而本課的學習方式有觀察、對比、分析推理、探究等
四、教學過程
教哪些?
(內容)
如何教?
(步驟)
為何?
(按照)
一.電場的概念
做兩個演示實驗
1在鐵架臺上掛一個小鐵塊電場線,提問:怎么能夠使懸線偏離豎直方向一定的傾角?
2在鐵架臺上掛一個帶電的小球,讓其在在另一個帶電小球(磨擦帶電)的電場的作用下偏轉一定的角度.提問:小球受幾個力作用?兩個帶電小球并沒有接觸是哪些物質起到間接的作用?
3用電場來解釋庫侖定理,即兩個電荷之間互相作用的本質是通過電場來實現的
1演示實驗1的目的就是讓中學生得出物體之間的作用有直接和間接兩種,間接也是通過某種物質才發生互相作用,為下邊鋪墊
2按照直觀性的原則,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剖析,培養中學生的觀察推理的能力
3通過類比引出電場的概念對電場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4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想認識,進一步理解庫侖定理的內容,實現認識上的飛越
二.電場的基本特點
演示實驗
1在鐵架臺上掛兩個形狀一樣的小球,其中一個帶電,另一個不帶電,之后把另一個帶電小球漸漸緊靠兩個小球,引導中學生觀察兩小球懸線與豎直方向的傾角有何變化?提問:這個現象能說明哪些問題?
從直觀性原則的角度和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使中學生對電場的特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電場對帶電體有力的作用
三.電場硬度
演示實驗:將一個帶電小球放在另一個帶電小球的電場中的不同位置,觀察帶電小球平衡時懸線與豎直方向的傾角有何不同?引導中學生展開討論:
1能夠用電場力來描述電場的強弱?(中學生可能覺得能,不能,不曉得三種情況)
2如果中學生不能聯想到用比值法定義電場硬度,就要引導中學生追憶速率的定義(怎樣比較在不等時間內,位移大小不同的兩個運動物體的運動快慢)
3演示同一個帶電體在電場中不同位所受電場力的方向不同得出電場硬度是有方向的,再從公式的角度剖析電場力有方向,得出電場硬度有方向
1通過演示實驗使中學生對電場的強弱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通過引導啟發討論使中學生從理智的角度用單位電荷所遭到的電場力來描述電場的強弱(比值法定義)
3通過同位概念之間的類比達到知識間的平行遷移
4以實驗現象詭辯的說明電場是有方向的
四.電場線
班主任述說
1為何要引入電場線?
屏幕投影
2在一對異號電荷的電場中任取三點,按照電場硬度的定義畫出三點的電場方向
3用一條光滑的曲線聯接上去,使光滑曲線在該點切線的方向就是該點的場強方向
三維動漫
4用筆記本演示電場線的空間結構
實物演示
5用驗電羽模擬演示的電場線的幾何形狀,及分布特征
6勻強電場的電場線的分布特性
1由于電場線的知識在中學生的原有知識網路中是一項空白,因而依據心理學上先入為主的原則,采用述說的方式引入電場線的概念
2行用多媒體演示典型電場電場線的空間結構,使中學生思維由二維平面過渡到三維立體空間
3實物模擬加大可效度
五.理解鞏固
課堂訓練
1求出點電荷電場硬度的公式?
2給出電場線的分布,判定帶電粒子在給定兩點所受的電場力的大小?
1通過對比值法定義電場硬度的鞏固理解的同時傳授新的知識點
2學會用幾何的方式描畫電場的強弱
六.課堂小結
1中學生小結本節課的知識脈絡
2中學生比較兩種描述電場強弱的不同方式的異同點
1小結的過程就是對所學知識再加工的過程,應當明晰概念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建立知識體系,重點突出思想方式
2從理智的角度內化用解析式法和幾何的方式對電場強弱的描述
七.課后作業
略
理解鞏固是對本節課學習的第一次反饋,通過小結進行提升,課后作業目的進行第二次反饋,以檢測學習過程中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