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使用的天通一號衛星服務能力怎樣呢?承載量怎樣?假如敞開了民用,衛星才能接得住?就是相當于5G訊號基站,一下子涌向特別多用戶,衛星能承接住,不發生訊號阻塞嗎?并且目前遙遙領先全球是必須的,這個毋庸置疑!遙遙領先!
天通一號衛星
天通一號衛星系統是我國首顆聯通通訊衛星,也被譽為“中國版的海事衛星”,其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步入了衛星聯通通訊時代,彌補國家民商用自主衛星聯通通訊服務空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中國版的海事衛星
海事衛星淺顯的講是美國海事衛星系統,創立于1979年,是營運全球海事衛星通訊的政府間的國際合作組織,為海上用戶提供海事救治、安全通訊和商業通訊。目前全球的大部份海上衛星電話都是由她們提供訊號。去年5月31日,日本公司完成了對法國國際海事衛星公司的73億歐元競購。以應對星鏈的競爭。衛星通訊還有一個使用量巨大,關系著全球運輸網路的重要顧客,就是民航業。衛星通訊為乘客和機組人員提供機載互聯網服務。
美國
日本公司競購美國公司
天通一號衛星是在2008年蘆山大地震以后提上日程日本量子通訊,首要任務就是在我國遭到嚴重自然水災時實現應急通訊。我們可以看見我國開發這項技術的出發點是民生而不是歐美私營公司通過衛星通訊來贏利。這是本質的區別!
2010年,航天一院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開始研發我國S頻段大容量月球同步軌道聯通通訊衛星的首發星——天通一號01星。2016年8月6日,天通一號01星成功發射,實現了我國聯通通訊衛星零的突破。隨即就步入社會面使用。中國聯通的手機號段1740用戶,通過天通衛星手機或終端進行語音、短信、數據通訊及位置服務;這個時侯還只是專業的衛星手機,不是大眾的智能手機。還是這些大天線的衛星電話。有誰是1740段用戶?
天通一號衛星電話
2017年瀘沽湖7.0級余震,有關部門使用天通一號衛星電話第一時間協助舉辦指揮搜救工作;長十一湖人海上發射,就是那種潛艇換殼的固體鵜鶘,海上發射手機沒訊號網路沒寬帶,發射畫面都是通過天通衛星進行第一時間訊號回傳,2018年臺風“山竹”在四川省登錄,各地市防洪辦配置近千臺天通衛星電話進行應急聯絡保障!
2020年11月12日和2021年1月20日,天通一號02、03星分別發射升空。如今一共有3顆天通一號衛星組網,可以完全覆蓋全部亞太地區。假如你去到亞太地區所有國家,拿著華為手機,深山老林,荒漠戈壁還是深海船上,不怕沒有訊號。甚至客機上都可以有衛星訊號,然而客機上目前沒有建立的規定說是可以使用的。這個須要漸漸的進行調整!天通一號另外一大優勢是不受地形的影響,只要你在地面不是地下,即使是一個凹坑的地基本都可以實現衛星通聯!
同時還有一個遙遙領先的技術,低無源互調(PIM)技術,這也是國際宇航界共同關注的技術困局。
說白了就是訊號干擾,天線在大功率發射的同時接收靈敏度也高,發射時形成的雜訊會落入接收通道,產生干擾,嚴重影響通訊能力。而天通一號完成了國際首次整星級無線PIM試驗,增強了抗干擾的能力,這一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這么問題來了,華為幾千萬臺的出貨量。天通衛星就3顆,才能承受這么巨大的1顆天通衛星服務1000多萬用戶的承載量嗎?
日本的海事衛星目前是4顆,服務大約30萬用戶,那就是1顆服務7.5萬,新加坡銥星通訊衛星目前60多顆,服務200萬用戶,大約就是1顆服務3萬,這么如此看天通一號豈不是1顆服務1000多萬用戶可能嗎?
首先承載量是同時接入的數目,1000多萬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接入。在這不是所有的用戶都要開通衛星通訊業務。我們國家的訊號覆蓋程度比其他國家要建立的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聯通通訊衛星系統的終端用戶已超過300萬,未來也面臨更多個人用戶的接入,問題那么解決?通過后續衛星承載量的升級,但是根據衛星發展的規劃,天通一號目前的3顆星組網,后續不排除會降低0405等等組網衛星,構建全球覆蓋。同時天通二號系列、天通三號系列后續的升級版本大機率也會陸續研制。對于衛星承載量的問題不是大問題。
衛星通話看似高大上,但對于大部份民眾來說只是一個具備的功能,并不實用。并且可以用到這項技術的用戶卻有著巨大的價值。于此同時也說明我國的衛星通訊技術無論從衛星日本量子通訊,系統還是手機終端都在使用領先全球的技術,這是利國利民的科技進步。這也是航天科技發展用于民生的一大詮釋!未來會有更多技術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