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直接通訊距離達到100公里!上海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副教授、清華學院院長龍桂魯團隊與陸建華團隊合作,設計和實現了一種量子直接通訊新系統——通過相位量子態與時間戳量子態混和編碼,通訊距離達百公里。這是當前世界范圍內實現的最長量子直接通訊距離,相當于在鳥巢與昌平奧運村之間能安全寄遞“量子信”。
通訊安全,是量子通訊最重要的應用場景。傳統保密通訊采用雙信道結構,不僅傳輸密文的精典信道,秘鑰同時由另一條信道進行傳輸量子傳輸速率,信息會經歷加密、傳輸、解密的過程。量子直接通訊則不同,是以量子態作為載體進行信息編碼和傳輸,雖然信道存在噪音甚至監聽,仍能實現可靠且安全的通訊。
2000年,龍桂魯和博士生劉曉曙提出了量子直接通訊的首個合同。此后,基于單光子的量子直接通訊實驗演示、基于糾纏的量子直接通訊演示等實驗陸續完成。2019年,龍桂魯團隊和陸建華團隊成功研發出國際上首個量子直接通訊系統,2020年發布了國際首臺量子直接通訊樣機,實現了10公里光纖中4千比特每秒的通訊速度。
隨著團隊科研不斷深入,量子直接通訊能實現的傳輸距離、速率和通訊容量都在不斷突破。如今,30千米光纖的量子直接通訊傳輸速度可達22.4千比特每秒,幾十秒才能安全傳送一張圖片。
新系統通過安全的精典中繼技術,還可以實現信息的“多級跳”傳遞。龍桂魯解釋,在這一過程中,信息如同是裝進了上鎖的黑匣子,在安全的物流車中一站一站接力傳送,只有最終接收方才把握換鎖的鎖匙,監聽者只能“望匣卻步”。
世界級成果的產出,離不開科研的體制機制創新。龍桂魯表示,從科學理論到實踐應用,要求團隊具備足夠的人員體量和工程實現能力。專門從事基礎研究的機構,其承當的任務偏重于創新性研究,在量子院,科學家和工程師可以共同組成科研團隊,從理論邁向實踐。
“通信是實用性很強的技術,離不開人的生活實踐和市場,也須要在實際應用中不斷檢驗提高。”龍桂魯說,量子直接通訊早已達到落地應用的水平,團隊將拓展應用場景,建設基于安全中繼的城際量子示范網路。未來,在量子計算機互聯網的研制中,量子通訊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量子通訊如同家用計算機配套的網線,能實現設備間的連通,是量子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設施。”
量子直接通訊距離達到100公里!上海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副教授、清華學院院長龍桂魯團隊與陸建華團隊合作,設計和實現了一種量子直接通訊新系統——通過相位量子態與時間戳量子態混和編碼,通訊距離達百公里。這是當前世界范圍內實現的最長量子直接通訊距離,相當于在鳥巢與昌平奧運村之間能安全寄遞“量子信”。
通訊安全,是量子通訊最重要的應用場景。傳統保密通訊采用雙信道結構,不僅傳輸密文的精典信道,秘鑰同時由另一條信道進行傳輸,信息會經歷加密、傳輸、解密的過程。量子直接通訊則不同,是以量子態作為載體進行信息編碼和傳輸,雖然信道存在噪音甚至監聽,仍能實現可靠且安全的通訊。
2000年,龍桂魯和博士生劉曉曙提出了量子直接通訊的首個合同。隨即,基于單光子的量子直接通訊實驗演示、基于糾纏的量子直接通訊演示等實驗陸續完成。2019年量子傳輸速率,龍桂魯團隊和陸建華團隊成功研發出國際上首個量子直接通訊系統,2020年發布了國際首臺量子直接通訊樣機,實現了10公里光纖中4千比特每秒的通訊速度。
隨著團隊科研不斷深入,量子直接通訊能實現的傳輸距離、速率和通訊容量都在不斷突破。如今,30千米光纖的量子直接通訊傳輸速度可達22.4千比特每秒,幾十秒才能安全傳送一張圖片。
新系統通過安全的精典中繼技術,還可以實現信息的“多級跳”傳遞。龍桂魯解釋,在這一過程中,信息如同是裝進了上鎖的黑匣子,在安全的物流車中一站一站接力傳送,只有最終接收方才把握換鎖的鎖匙,監聽者只能“望匣卻步”。
世界級成果的產出,離不開科研的體制機制創新。龍桂魯表示,從科學理論到實踐應用,要求團隊具備足夠的人員體量和工程實現能力。專門從事基礎研究的機構,其承當的任務偏重于創新性研究,在量子院,科學家和工程師可以共同組成科研團隊,從理論邁向實踐。
“通信是實用性很強的技術,離不開人的生活實踐和市場,也須要在實際應用中不斷檢驗提高。”龍桂魯說,量子直接通訊早已達到落地應用的水平,團隊將拓展應用場景,建設基于安全中繼的城際量子示范網路。未來,在量子計算機互聯網的研制中,量子通訊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量子通訊如同家用計算機配套的網線,能實現設備間的連通,是量子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