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搞科研注定了大器晚成?有這樣一群年青人,在他人博士剛結業的年齡,就早已拿下了國外著名學院正院長的職位。
01劉明偵
90后首次入圍“青*”
劉明偵,出生于1990年。2011年以全系第一名結業于澳洲阿德萊德學院電子電氣工程專業,2012年獲得美國劍橋學院工程院的榮譽碩士學位,2015年拿下牛津學院博士、博士后。
2013年9月,23歲的劉明偵以第一作者身分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學術論文,劉明偵博士也成為在上第一作者發表論文最年青的中國女學者。2015年10月,劉明偵即將成為電子科技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6歲榮獲第十二批“青*”,牽頭組建了“應用物理研究中心”,推動電子科技學院物理學科成功步入ESI前1%。
02柳樹
2022青橙獎得主
柳樹,1990年出生。16歲考入清華學院微電子學專業,2014年博士結業于臺灣科技學院。2015年獲得新加坡科技學院PhDAward(每年僅三位得獎者),臺灣科技學院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訪問助理院長。榮獲第十二批“青年*人”計劃,被聘為四川學院電氣工程大學院士、博士生導師。
主持國家重點研制計劃重點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教育部聯合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項目。曾獲IEEEISPSDYoungAward(每年1~2位得獎者,是該獎項創立30年以來中國內地首位得獎者)、中達青年學者獎、中國電源學會優秀青年獎。去年還獲得了“青橙獎”。
03韓雙淼
交大終生教職,長聘副院長
韓雙淼,1990年出生。專科碩士結業于北大學院,到牛津學院讀博深造,2018年2月,韓雙淼從牛津學院博士結業,同年3月被任命為河南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21年獲得了終生教職,兼任長聘副院長。
04陳建宇
復旦學院“90”后碩導
陳建宇,1992年出生。專科結業于復旦學院,博士就讀于加洲學院伯克利校區。
25歲,陳建宇提出的“非線性系統、非凸約束條件下的實時軌跡優化算法”成功應用在無人車實車上,被專題報導,在SAE世博會進行展示。年青的科研新星嶄露頭角。
29歲,陳建宇在“帶約束的安全加強學習和感知—決策聯合學習”兩大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021年,陳建宇成為復旦學院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院長、博導。那位不到30歲的年青人,以新的身分,開啟他的科研和從教之路。
05顧實
電子科技學院院長
顧實,1990年出生。2011年獲得復旦學院化學學和物理雙學士學位,2016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學院應用物理與估算科學博士學位,并曾在賓夕法尼亞學院薩特思韋特神經影像實驗室和賓夕法尼亞學院復雜系統小組進行博士后研究大學物理系排名,是目前全省最年青的國家“*人計劃”青年項目入圍者。
主要研究成果發表于PNAS,等國際頂級刊物;曾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德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美國科學基金委、美國自然基金委的多個項目;受邀兼任Cell等國際刊物的審稿人。
顧實大學期間的成績就十分亮眼,全省學院生物理建模大賽、國際學院生物理建模大賽他都拿了銀獎大學物理系排名,大四那年他與朋友組隊出席首屆丘成桐學院生物理大賽,拿下了全省第一(惟一的一個團隊銀獎)。隨即賓夕法尼亞學院全獎直博,師從.院士和.Gee院士,主研神經網路科學。
06王勝
上海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王勝,1993年出生,北京學院數學科學與技術大學院士,博士生導師。2014年專科結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學院化學系,并獲得郭沫若獎學金,畢設導師張振宇院士。2020年獲得加洲學院伯克利中學數學學博士,導師王楓院士。隨即獲得英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s,從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加入北京學院數學科學與技術大學舉辦納米光學課題組。
從中科大,到加洲學院伯克利校區,再到加拿大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王勝旨在于在納米尺度偵測和操控匯聚態物質,僅僅花了7年就在納米光學領域取得多項重要成果。以第一作者的身分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和PRL等頂尖數學刊物。
07李晟曼
青海學院院長
李晟曼,1994年出生,工學博士,四川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大學副院長。李晟曼于2015年結業于華北科技學院的光學與電子信息大學,獲得了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繼續在專科高校的光學與電子信息大學深造,于2020年6月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同年7月,李晟曼入職廣東學院,身為副院長的她同時還是博士生導師。
在科研上,李晟曼已發表了十余篇SCI論文,包括了、、等著名刊物。
08劉路
中國最年青院長
劉路,1989年出生,2012年被中南學院破格聘為正院士級研究員。他是“中國最年青的院士”,也是最非常的院長——本科結業僅一年后,就以碩博連讀在讀生的身分成為院長。
劉路在讀大三時僅用一晚就解決了德國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于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困擾國際物理界多年的困局“西塔潘猜測”,轟動國際數理邏輯界。
編輯、審核: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