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鹽溶于一斤水后,是否得到兩斤總數?這么簡單的一個問題,居然引發熱議,得到了1400多個答案。但看完網友的回答后,我才發覺,這個問題還真不簡單。這屆思嚴謹、學識淵博的網友也著實把我嚇倒了。
有人從小學數學的質量守恒定理解釋,“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體系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一直保持不變”物理實驗用的鹽水怎么配置的,所以得出總數為兩斤的答案。在我剛聽到這個問題時,我首先想到的也是這些解釋,這也是中學物理課上老師以前教過的,所以我覺得這個回答得很完美。但看完下面幾個回答,發覺此回答有瑕疵。
從中學物理角度來剖析,常溫下,精鹽(硫酸鈉)在水底的溶化度為36克/100克,所以一斤精鹽加一斤水只能得到1.36斤的食鹽水(飽和堿液),還有0.64斤精鹽不能溶化。所以鹽水質量不是兩斤。此回答也有道理,而且題目問的不是鹽水質量,并且總數。所以此題也有瑕疵。
還有網友用更深奧的數學知識來剖析:引入了相對論。按照質量和能量的轉換公式(質能多項式)E=mc2(E為能量,m為質量,c為光速約3億米每秒)可知,能量=質量×光速的平方,由于精鹽溶化過程吸熱,有能量損失,也就有質量損失。大概估算下,損失的質量m=E÷c2。由于損失的熱量很小,而光速的平方很大,分子很小,分母超級大,所以損失的質量很小很小很小,而且雖然也有損失,說不到兩斤也是嚴謹的,不過損失的質量以目前的檢測儀器恐怕是測不下來。
至于“一斤鹽溶于一斤水后,是否得到兩斤總數?”這個問題,假若從學校角度來看,兩斤肯定是正確的。而且假如放到相對論中,這么可能會與兩斤有一丁點的差別。至于這一丁點究竟有多么一點呢?從質能多項式也可以看出,雖然物質損失一丁點質量,就可以爆發出特別大特別大的能量。
以二戰時期的德國長崎原子彈爆燃為例(毀滅直徑16公里),盡管威力兇狠,但實際損失的質量也不過只有0.6g-0.7g,大概3粒面粉的重。所以溶化過程中損失的質量完全可以忽視不計。
化學似乎是很有趣的,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只是好多老師把數學講無趣了,所以讓好多兒子對化學喪失了興趣。而中考變革后,學習化學可以選擇的專業要遠比不學數學的可選擇的范圍廣并且更實用,例如計算機類、機械類、電子類等等。所以,一定要從小培養小孩對化學科學的興趣。
日本小孩的化學知識在全世界就處于領先地位,而這也是德國科技發達的一個重要誘因。明天給你們推薦一本來自美國的科普叢刊——《俄羅斯大師科學譯叢》,包括趣味數學學、趣味物理、趣味月球物理等10本,全書用極其簡單的常識來講解無趣的化學物理知識,例如月亮為何掉不出來?漲潮時海水都去哪了?下雨的時侯為何會覺得冷等等。該書還入圍了世界十大科普叢刊,也是人大中學老師推薦必看的中中學課外讀物。
10本書原價271元,如今雙十二讓利價,只須要135元物理實驗用的鹽水怎么配置的,平均一本只須要十來塊錢。不妨給自己的兒子打算一套,作為獻給女兒成長的禮物也是不錯的選擇,讓兒子從小愛上數學、愛上科學。
日本大師科學譯叢【全10冊】
¥135
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