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考發榜日,補報志愿永遠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雖然中考變革仍然在嘗試與時俱進,但關于補報志愿的話題討論中,每一屆網友就會抒發一個相同的主題,那就是當初選專業時十分苦惱,“現在流的淚,都是當年補報志愿時頭腦進的水”。在近幾年的熱門專業中,人工智能無疑是最時尚的,但這專業太新,新到目前網路上還未出現“千萬別報人工智能專業”的自嘲段子。為此,AI專業究竟適不適宜自己、究竟該報那個中學的AI專業、有哪些注意事項,仍然是有意向的朋友們須要認真思索的問題。在今年,我們出過一份AI報名手冊
-,介紹了AI人才的市場需求和部份高校AI專業的培養方向和招生計劃,明年我們將在此基礎上擴展,希望還能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一、目前國外籌建AI專業的專科高校
按照中國教育部官網于明年3月29日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中學專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通知顯示,人工智能專業被納入新增審批專科專業名單,共有35所中國院校獲得首批建設資格。
獲準建設的35所院校中,既有廣東學院、南京學院、吉林學院等綜合性學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務系統,也有上海理工學院、電子科技學院等理工科高校。
新增審批專科專業名單
人工智能專業代碼為(T代表特設專業),學位授予門類為工學,至此人工智能專業即將被列入中國院校專科專業“大家庭”。
近些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市場對人才的急切需求,促使院校強化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養。2003年武漢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完善,標志著中國人工智能專業的開端,2017年,籌建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院校才19所,而到了2018年,該數字攀升至96所。
從教育部公布的名單來看,除人工智能專業以外,2018年新開辦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院校也不在少數。其中數目最多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有203所院校獲準,其次有101所院校獲準機器人工程專業,25所院校獲準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
二、填報志愿的三大因子:師資力量,
深造潛力、平臺資源
對于任何一個致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中學生在補報志愿時須要考慮該校師資力量、深造潛力、平臺資源等誘因。其中師資水平應當是最為重要,由于其中的課程設置、培養水平等就會與師資水平直接正相關。
1、師資力量
從師資配置上來說,當前中國院校的人工智能師資短缺,為數不多的頂級專家都集中在復旦學院、北京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學院、中國科大學學院、上海交通學院、南京學院等名校,普通院校未能吸引頂級人才。
《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藍皮書》顯示,當前在國際上人工智能領域具有代表性的204位學者中,有12位任教于復旦學院、北京學院、上海交通學院、南京學院等國外院校。以復旦學院的張鈸院士、姚期智院士,上海學院的何新貴院士、查紅彬院長,北京學院的周志華院士,上海民航航天學院的李未院士等為代表的“中國AI領軍人物”,促使著我國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發展,也憑專業實力、科研影響在中學生中圈粉無數。
姚期智是至今為止獲得圖靈獎的惟一華人,張鈸是中國最早進行人工智能研究的學者之一,也是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設立者之一;何新貴是知名的人工智能專家,也是我國載人飛船工程軟件專家組主任,查紅彬是計算機視覺方面的專家;周志華是機器學習領域的牛人,曾是國際人工智能會議首位華人主席,也是在人工智能相關的五大主流國際學會的華人“大滿貫”會士第一人。
在當前我國院校人工智能學科體系仍未完善、人工智能專科教育尚不成熟、人工智能教育頂級師資缺乏的情況下,院校人工智能學科帶頭人的學術水平、研究方向、行業資源、思維高度,某種程度也決定了這個校區人工智能專業的發展方向、發展速率和發展高度。
2、深造潛力
雖然這一批人工智能專科專業大多是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而籌建的,但許多AI相關學科還是須要有深厚的理論研究背景,加上目前好多AI公司的核心崗位學歷仍然要求碩士起步,繼續深造很可能成為一大部份中學生的結業選擇。為此,就讀這些聯盟型或教育資源豐富地區的院校,自然能在考研時起到事半功倍的療效。據悉,如果該校擁有重點實驗室,幾乎可以等同于該院校的優勢學科和王牌專業,這從側面證明該校在AI領域的實力。
從人工智能實驗室構建時間來看,復旦學院的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時間最早,1987年7月就開始設立,這是我國第一批組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其次是上海學院的視覺觸覺信息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于1988年通過國家初驗。
從實驗室研究領域來看,復旦學院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包括智能信息處理、計算機語言學、模式辨識與神經網路、智能機器人、智能信息處理與模式辨識、圖形圖象處理等,承當了多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任務,一些研究已達到國際水平;上海學院的視覺觸覺信息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生物特點辨識研究方面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上海學院的機器感知與智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創立了國外第一個智能科學與技術專科專業,在腦與認識、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智能機器人和估算智能等方向的研究上很有專業特色和影響;北京學院的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主體化與可信化的軟件方式學框架、機器學習與智能化軟件支撐技術、普適化的分布式估算與應用支撐技術等。致力以軟件方式學與機器學習為切入點,研發一套面向的軟件方式與技術支撐體系。
院校人工智能相關實驗室
不僅早已開辦的實驗室,教育部2018年4月印發《高等中學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也明晰提出要推動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各種國家級創新基地培植。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院校籌建人工智能相關實驗室,人工智能研究將獲得更好的條件和更多的關注。
3、平臺資源
不同于其他計算機學科,AI教育還須要足夠大的算力與適宜的生產工具,這就對教學平臺資源提出了要求。為此,產學研合作可以說是普及AI應用教育最為合適的合作形式。中學有教學場景、教學資源,企業有硬件算力、平臺資源,雙方為了培養產業所需人才而尋求合作,共同建設課程體系,通過產學研互補的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
目前,百度、華為等著名企業早已在推動院校AI人才的培養。例如四川科技學院、中國科大學學院、北京交通學院都引入了一站式實踐教學和教務管理平臺“AI教育版”。該平臺在優化教學與實踐管理的基礎上,還對師生開放了大量基于真實業務場景的數據庫,并提供來自于百度的強悍的算力。重視教學環境的朋友,也可以提早了解一下那些方面。
四、部分院校專科招生計劃及培養方向
繼今年我們盤點了一部份院校招生及培養計劃后,我們明年對該份名單進一步擴展:
1、山東學院
AI相關專業招生計劃:2019年,青島學院新增6個新專業,包括網路空間安全、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制造工程、生物醫學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除生物醫學科學專業為入校后選拔外,其他5個新設專業2019年均有招生計劃。
招生條件:630分以上
培養方向:四川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大學籌建人工智能專業,推行多學科交叉、產學協同、科教融合培養,具有健全的多學科貫通的創新和科研實踐教學體系,重點培養中學生探求和解決人工智能領域前沿問題、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和素養,旨在于培養人工智能產業的領軍人才和國際一流工程師、科學家或企業家。
2、天津學院
AI相關專業招生計劃:2018年,上海學院設有“新文科試驗班”進行人工智能方向招生,2019年,人工智能大學開始進行專科招生。
招生條件:640分以上
培養方向:北京學院人工智能大學注重腦認知估算、先進機器學習、智能語音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等方向。按照規劃,到2020年,上海學院人工智能大學初具規模,凝聚包括教授、長江、杰青在內的優秀班主任隊伍,在校生達到一定規模,人工智能大學教學和科研平臺基本建成,產生基本成熟的辦學體系。
3、西安交通學院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
AI相關專業招生計劃:重慶交通學院于2018年4月8日宣布組建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自2018年起開始招生,2019年計劃招生60人。中學生選拔根據“優中選優”的原則,其中50%左右通過中考招生選拔,50%左右通過校內新生選拔,結業將授予人工智能專業工學學士學位。
招生條件:640分左右
培養方向:面向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重大需求,培養扎實把握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基本技巧和應用技術,熟悉人工智能相關交叉學科知識,具備突出的科學素質、創新能力、系統思維能力與國際視野,未來能在我國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發展中發揮領軍作用,并有潛力成長為國際一流工程師、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優秀拔尖人才。
4、重慶學院
AI相關專業招生計劃:去年四川學院計劃招生6400人,新增專業分別為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醫學工程,具體招生人數暫未公布。
招生條件:630分以上
培養方向:2018年年初,上海學院與阿里巴巴簽訂合作合同,共建大數據及軟件大學,建設面向南京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計劃5年內為上海輸送大數據、人工智能、軟件工程等領域專業人才1500人。
5、蘇州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AI相關專業招生計劃:2018年,上海學院開辦了人工智能實驗班,面向2018級部份專業中學生進行選拔,以響應國家對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須要。
招生條件:600分左右
培養方向:研究院將面向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圍繞學科方向,舉辦博士、碩士及大專生培養,逐漸產生“人工智能+X”復合專業培養新模式,在人工智能醫療大健康、機器人、AR/VR、智慧城市等多個科研方面舉辦原創性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
6、湖南工業學院人工智能大學
AI相關專業招生計劃:大學創立于2018年1月13日,開辦的三個專業在2019年春季開始即將招生: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
招生條件:570分左右
培養方向:此前,山東工業學院以智能制造為重點的新型工業化,與廣州中科院模式辨識與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緊密舉辦“科教融合、產學合作”,聯合舉辦學科點建設、科研攻關,及聯合培養研究生。另外,湖科大目前早已和百度及眾多機器人公司簽訂了合同。中學生在完成理論學習的同時,還將步入百度、騰訊以及一些機器人公司實習甚至和對方舉辦項目合作。同時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務系統,湖科大人工智能大學還將與長沙本地的中車、608所、南方民航、株洲·中國動力谷等達成合作,為長沙本地培養更多該領域人才。
7、重慶郵電學院人工智能大學
AI相關專業招生計劃:重郵訊飛人工智能大學于2018年開始招生,計劃到2020年基本達到在校生2100人,其中研究生900人的總規模。
招生條件:560分左右
培養方向:重郵人工智能大學辦學早期,大專生將依托中學在全省最早一批籌建的“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和新增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為主體進行培養,研究生培養將以廣州智能產業須要和交大訊飛技術發展為主要研究方向,努力構建2-3個中國人工智能最頂級的行業應用研究專業。
8、南寧大學交大訊飛人工智能大學
AI相關專業招生計劃:大學創立于2017年12月20日,于2018年9月份進行首次中考招生,投檔人數295人,去年招生計劃暫未公布。
招生條件:370分左右
培養方向:廣州大學交大訊飛人工智能大學采取“雙主體”管理的合作辦學模式,共建學科專業群,共建師資隊伍,共建人工智能體驗廳、創新創業孵化器及專業實驗室等。
因為2019年中考剛才結束,各大院校的專業考取信息還沒有完全揭曉,考生和父母還須要密切關注院校招生信息,以院校2019年招生計劃作為參考。
另外,不僅人工智能專業,與人工智能領域相關的學科也是報名熱門,其中面向大專生的報名專業,如“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機器人工程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早已展開各層次的人才培養,朋友們不妨多一些選擇:
1、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
致力培養具備基于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智能系統方式、傳感信息處理等科學與技術,進行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優化、控制、組織等并完成系統集成的,具有相應工程施行能力,可以在相應領域從事智能技術與工程的科研、開發、管理工作的、具有寬口徑知識和較強適應能力及現代科學創新意識的中級技術人才。
2、機器人工程專業
致力培養把握工業機器人技術工作必備知識、技術,有較強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主要從事機器人工作站設計、裝調與整修,機器人手動化生產線的設計、應用及運行管理等相關崗位工作,具有較強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目前,全省開辦機器人工程專業的院校已達60余所。
3、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
致力培養具有大數據思維、運用大數據思維及剖析應用技術的高層次大數據人才。從大數據應用的三個主要層面(即數據管理、系統開發、海量數據剖析與挖掘)系統地培養中學生把握大數據應用中的各類典型問題的解決辦法,提高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全省已有百余所院校開辦了這一專業。
以上是去年報名手冊的全部內容。值得注意的是,AI領域巨大的人才缺口和高額薪水,吸引著越來越多人才加入,包括好多早已工作多年的程序員都在朝這個方向變革,這也造成了AI領域的競爭在不斷加強。和傳統計算機行業對知識的要求相對垂直不同,人工智能本身的交叉復合性決定了該領域的優秀人才必須具備復合技能。據悉,行業發展迅速、知識技能更新換代飛快,這也意味著從業人員須要保持終生學習,借此不被時代淘汰。而且,無論選擇了何種專業和發展方向,良好的物理基礎和編程基礎,都是步入AI行業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綜上所述,AI專業對中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倘若只是僅僅出于高薪資而想考取,前面的困難重重極有可能讓自己望而興嘆。對于想要學習人工智能相關專業、未來步入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朋友,考取之前一定要做好綜合剖析和思想打算。不過,天下沒有好掙的錢,干任何職業都不是一件容易事,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方興未艾,假如真的對AI感興趣、并且學習上去不算費力對話,那就下定決心勇往直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