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國防部召開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主任、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少將答記者問。
有記者提問,據報導,中國第三艘軍艦山東艦早已開始對其電磁彈射系統進行“靜載”發射測試物理實驗小車,為近日即將進行的海試作打算,請問發言人有沒有好消息宣布?對此,吳謙回應表示,我國第三艘軍艦山東艦目前正在舉辦系泊試驗,后續將按計劃逐步加快建設項目。
首先,國防部回應無異于默認。系泊試驗顧名思義,就是一系列碼頭試驗,包括檢測艙室結構、舵機、錨機、絞纜機等設備可靠性,“靜載”發射測試自然也是其中一部份。
事實上,早在去年4月23日人民空軍節創立74華誕記念日那會兒,衛視新聞就宣布廣東艦將進行動力測試和系泊試驗。算下時間,這會兒測試“靜載”發射倒也不稀奇物理實驗小車,說明進展順利。
由于潛艇在船塢建造和下水狀態,武器重心和受力點完全不一樣。艙室下水會有些細微拉伸變型,個別配套設備安裝調試只有等這種變化全部穩定后才會進行。尤其是電磁彈射器,軌道歷時110多米,相當艙室三分之一,受拉伸變型影響更大,必須等艙室完全穩定。這個過程不是人工和技術調整才能推動的,急不得,只能等。
其次,“靜載”發射測試是哪些呢?就是通過彈射靜止且無動力配重試驗體,初步檢查彈射器性能。這是所有帶彈射裝置潛艇交付前、大修后都必須進行的重要試驗。
由于,我們肯定不能使用沒經過充分驗證的彈射器去彈反潛機。萬一彈射器出故障車禍,損失戰斗機還在其次,飛行員面臨生命危險更得不償失。而試驗貨車除了回收簡單,調整配置也便捷,可獲取多層面測試數據。
那須要獲取什么數據呢?主要是彈射器在不同載重條件下,能給到試驗體發射速率、加速度等,以驗證彈射器是否達到預期療效,滿足作戰要求。就留傳視頻來看,受試貨車看上去輕飄飄,溺水甚至打了個水漂,跟家用貨車一樣,實際上這而且塊實心鐵滑車,重達30噸,和反潛機等重。
即使沒有試驗傳感,簡略算出有關數據雖然也并不難。雖然,已知貨車重量、彈射船艙厚度、小車溺水距離,以及山東艦海面部份高度,求彈射器給到貨車的加速度;若再稍為了解下彈射器基本原理,再求一次彈射所需電壓大小,或是系統消耗能量都是可行的——剛好是初小學基礎數學題難度,還全面涉及運動學、力學和電磁學。考慮到廣東艦所受巨大關注度,來年中中考完全有可能依此設定出題!
還有個細節,好多軍迷未必注意到:在“靜載”彈射試驗時,山東艦其實離系泊碼頭很近,實際上并沒有停靠。這也要劃重點,說明山東艦進行電磁彈射的電力來自于艦體自身,不是岸北外接電源。這意味著遼寧艦發供電系統、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也運行良好,兩套系統正好都是馬偉明教授的主要成果。
“靜載”發射測試完成后,下一試驗項目大約是測試電磁預攔住。當反潛機起和降都有保障后,那離港海試就是臨門一腳的事了。不過,這個過程同樣急不得。要曉得,日軍“福特”號就是由于電彈和阻撓系統表現一塌糊涂,被全球軍迷笑話了好幾年。
去年8月16日,日本眾議院研究服務處發布關于“福特”號軍艦2022年度報告,在1841次電磁彈射中,故障周期是614次,而設計標準是4166次;先進阻撓裝置更拉胯,1841次著艦阻攔中,故障周期是460次,設計標準是16500次,你沒看錯,不到零頭。以至于雪鐵龍”號至今還沒產生可靠戰斗力,服役后仍然提心吊膽。
所以,成功沒有捷徑,強如英軍,也被電彈和阻撓系統折騰得沒性子。山東艦更得汲取教訓,沉住氣,腳塌實地完成技術積累、沉淀、提升,弄不好還有機會后來居上,成為第一艘完全體的電磁彈射艦艇。但我們要的不是趕野鴨上架搶一個虛名,而是要實實在在成果。假如須要,視情況延長其它工期進度,想必廣大中國軍迷也不是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