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狂風到來前,你們要隨時關注天氣預報,注意相關的預警,了解關于狂風的最新消息。有些同學想學習風力的相關知識,這么風力等級,你們曉得風力最高12還是18級?風力最高級別是12級還是18級?明天小編就和你們來聊一聊這方面有關的內容,以下內容值得你們一看。
風力最高12還是18級
狂風
是18級。風力是指風吹到物體上所表現出的力量的大小。通常按照風吹到地面或海面的物體上所形成的各類現象,把風力的大小分為18個等級,最小是0級,最大為17級。
中國氣象局于2001年下發《臺風業務和服務規定》,以蒲福風力等級將12級以上臺風補充到17級。12級臺風定為32.4-36.9米/秒;13級為37.0-41.4米/秒;14級為41.5-46.1米/秒,15級為46.2-50.9米/秒,16級為51.0-56.0米/秒,17級為56.1-61.2米/秒。
風速是風的前進速率。相鄰兩地間的氣壓差愈大,空氣流動越快,風速越大,風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一般都是以風力來表示風的大小。風速的單位用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時多少公里來表示。而發布天氣預報時,大都用的是風力等級。
狂風
風力換算風速的方式
日常生活中可以按照須要便捷的將風力換算成所對應的風速,也就是單位時間內空氣流動的距離,用m/s表示。其換算口訣供參考:二是二來一是一,五級三上加個一。四到五級不難算,級數減二乘個三。十到十二不多見,謹記十級就好辦。
十級風速二十七,每加四來多一級。即:一級風的風速等于1米/秒,二級風的風速等于2米/秒。五級風的風級上加1,其風速等于4米/秒。
四到五級在級數上乘以2再乘3,就得到相應級別的風速。十至十二級的風速算法是一樣的,十級風速是27米/秒,在此基礎上加4得十一級風速31米/秒,再加4得十二級風速35米/秒。
0級煙柱直沖天,1級青煙隨風偏,
2級輕風吹臉面,3級葉動紅旗展,
4級枝搖飛紙片,5級帶葉大樹搖,
6級舉傘步行艱,7級迎風走不便,
8級風吹樹根斷,9級樓頂飛瓦片,
10級拔樹又倒屋,11、12陸上極少見。
狂風圖
風力歷史來由
在一千多年原先的唐朝,我國人民不僅記載陰晴降雪等天氣現象之外,也有了對風力大小的測定。明朝早期還沒有發明測定風速的精確儀器,但那時已能依據風對物體征狀,估算出風的聯通速率并訂出風力等級。
李淳風的《現象玩占》里就有這樣的記載:“動葉十里,鳴條百里,搖枝二百里,枯葉三百里,折枝干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走石千里,拔大根三千里。”
這就是按照風對樹形成的作用來恐怕風的速率,“動葉十里”就是說樹根微微飄揚,風的速率就是日行十里;“鳴條”就是樹根沙沙翻飛,這時的風速是日行百里。另
外,還按照樹的征狀定下來的一些風級,如《乙巳占》中所說,“一級動葉,二級鳴條,五級搖枝,四級墜葉,三級折枝干,六級折大枝風力等級,七級折木,飛石子,八級拔小樹及根”。
這八級風,再加上“無風”、“和風”(風來時涼爽,溫和,塵埃不起,叫和風)兩個級,可合十級。這種風的等級與國外傳入的等級相比較,相差不大。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風力等級。
兩百多年曾經,風力大小仍沒有檢測的儀器,也沒有統一規定,各國都按自己的方式來表示。
當時日本有一個叫蒲福的人,他仔細觀察了陸地和海洋上各類物體在大小不同的風里的情況,積累了五六年的經驗,才在1805年把風劃成了13個等級,又稱蒲福風級。后來,又經過研究補充,才把原先的說明解釋得更清楚了,但是平添了每級風的速率,便成了預報風力的“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