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數學專題備考:聲學實驗題
1.小東朋友在學習聲現象時做了幾個探究實驗:
(1)如圖甲所示,分別把兵乓球接觸敲擊和重敲后的音叉。當接觸敲擊的音叉時,乒
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小;當接觸重敲的音叉時,兵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大。這個實驗現象表
明:
①聲音是由物體形成的;
②聲音的音調由物體的決定的。
(2)如圖乙所示,將卷尺緊壓在桌面上,使勁撩動卷尺。可知:尺子震動越快,發(fā)出
聲音的響度越。
2.如圖八年級(2)班化學活動小組成員在探究聲音能夠在固體、液體、氣體、真空中
傳播時的一些場境。
甲乙丙
(1)甲圖一個朋友敲椅子,另一個朋友眼睛貼著凳子能看到聲音,說明聲音在
中能傳播;
(2)乙圖將音樂芯片裝入水底,朋友們都能看到音樂聲,說明才能傳聲;
(3)丙圖中當向外不斷地抽氣時,鬧鈴的"滴滴聲'’在逐步地減小,說明聲音在
中不能傳播。
3.下述是小明做的一些與聲現象有關的實驗。
(1)如圖甲所示,將一把尺子緊按在桌面上,若不改變力的大小,逐步降低尺子伸開
桌面的寬度,這是在探究與的關系;
(2)如圖乙所示,用錘敲打音叉,音叉發(fā)聲后立刻觸及兵乓球,此時既看見音叉發(fā)出
的聲音,又觀察到兵乓球被彈開,由此可知聲音是由物體形成的,本實驗采用了
_____法;
(3)如圖丙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鐘置于玻璃罩內,逐步抽出其中的空氣,看到鈴聲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由此可推理出聲音的傳播(選填“需要”或“不
須要”)介質。
4.如圖所示,將一把尺子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開桌面適當的寬度,撩動尺子,就可
看到尺子發(fā)出的聲音。
(1)逐步降低伸開桌面的寬度,保證撩動尺子的力度不變,尺子震動發(fā)出聲音的響度
會逐步變(選填"高"或''低");
(2)若保持尺子伸開桌面的寬度不變,用手撩動其伸開桌面的一端,輕撥與重撥,則
尺子發(fā)出聲音的(選填“音調”“響度”和“音色”)不同;
(3)當伸開桌面超過一定厚度時,盡管用同樣的力撩動震動,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
于o
5.實驗桌上有A、B兩個能正常使用且容積較小的手機,一個裝有適量水的圓錐形玻
璃容器、一個金屬刀,滿足實驗要求的塑膠袋、泡沫塑膠、細線若干,小明借助上述實
驗器材設計一個實驗探究水才能傳聲。
【進行實驗】
(1)將A手機裝入塑膠袋,用細線封口,手提細線如圖所示是小明,將裝有手機A的塑膠袋浸入在容
器內的水底且不接觸;
(2)用手機B撥打手機A,小明看到了手機(選填"A”或"B”)發(fā)出的聲音,于
是小明覺得水才能傳聲;
【評估】
(1)小明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請你針對小明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寫出改進舉措:o
6.小宇和朋友一起研究“聲現象”教材中的兩個實驗:
①撥動同一把尺子,在保證其振幅相憐憫況下,改變其伸開桌邊的寬度,觀察尺子震動
的快慢聽聲音的變化;
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音叉,觀察兵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和聲音的變化,來探究音叉震動
試題第2頁,共8頁
甲乙
(1)圖甲是在探究聲音的響度跟的關系;實驗時發(fā)覺,尺子伸開桌邊的寬度越
長時,其震動發(fā)出聲音的響度越;
(2)做圖乙實驗時,敲音叉使勁越大,音叉音調越大,兵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也越大,
由實驗現象可得到聲音的音調與振幅的關系是:。
7.在探究聲音的形成與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邊的實驗:
(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兵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可觀察到,此探究
中懸掛著的兵乓球的作用是,這些研究方式稱作(選填”等效取代法”、”控
制變量法”、"轉換法''或"類比法”);
(2)如圖乙所示,小華朋友用手用力敲椅子,椅子發(fā)出了很大的響聲,但他幾乎沒有
見到椅子的震動,為了顯著地看見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式是;
(3)如圖丙所示,叩響左側的音叉,右側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fā)聲,而且把泡沫塑膠
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可以傳聲,在地球上(填“能''或"不能”)看見塑膠
球彈起;
(4)如圖丁所示,在真空是否傳聲的實驗中,先讓警鈴發(fā)聲并裝入玻璃罩內,再用抽
氣機把玻璃罩內的空氣漸漸抽出,發(fā)覺警鈴的聲音將逐步(填“變大”或"變小
8.小嫻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邊的幾個實驗:
(1)如圖1,要正確測出物體A的寬度應選(選填“甲”或“乙”)圖,物體A的
寬度為cm。
(2)如圖2,叩響左側的音叉,右側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fā)聲,同時泡沫塑膠球被彈
起。該實驗說明可以傳聲。
(3)如圖3,把正在響鈴的鬧鈴置于密封的玻璃罩內,逐步抽出其中的空氣,看到的
鈴聲越來越(選填“大”或“小”)。
9.如圖所示,將一只啟動了的小警鈴置于連通著抽氣機的玻璃罩內:
(1)用抽氣機把玻璃罩內的空氣漸漸抽出,會發(fā)覺;
(2)抽氣機工作一定時間后,玻璃罩內真空(選填"成為"或'‘接近”),仔細聽電
鈴的聲音也聽不見;在上述實事基礎上推理,可以曉得假如在真空中則不能傳播聲音。
接抽氣機
10.(如圖所示)小明在鋼琴獨奏中發(fā)覺,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響度與琴弦的寬度、粗細和
張力有關。
(1)借助弦音計做研究,如圖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線的張力相同;
(2)若他要研究聲調與弦線粗細的關系,則應選擇.和..兩根弦線做實驗;
(3)若他要研究音質與弦線材料的關系,則應選擇..和..兩根弦線做實驗。
震動部份
銅線a(粗)
銅線b(細)
錦綸絲c(粗)
震動部份銅線d(細)
11.如圖所示是探究“聲音的形成與傳播”的實驗:
甲乙丙
(1)如圖甲所示的實驗現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而形成的;
(2)兵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是將放大,以便觀察實驗現象;這些技巧叫
(選填”等效取代法”或"轉換法”);
(3)如圖乙所示,當敲打右側音叉時,發(fā)覺:兵乓球被右側與它接觸的音叉彈開,這
試題第4頁,共8頁
個實驗說明:聲音可以在中傳播;
(4)如圖丙所示是探究“聲音的傳播是否須要介質”的實驗;把正在震動發(fā)聲的手機放
在瓶內,用抽氣機將瓶中的空氣漸漸抽出;
①當抽氣一段時間后,發(fā)覺看到的手機聲音沒有顯著變化,導致這一現象的誘因可能是
A.未旋緊瓶蓋存在漏水
B.手機聲音的頻度太高
C.手機聲音的音調太大
D.插入廣口瓶中導管不足夠長
②調節(jié)好儀器并能正常使用,再度用抽氣筒抽氣,隨著瓶內空氣逐步變少;發(fā)覺手機
(選填“仍在”或“不在”)震動,但看到的手機聲音在逐步變小,這一現象說明: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在這些情況下,你覺得得出這一推論是。
A.用實驗直接否認的
B.通過理論推論下來的
C.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得出
D.構建在實驗基礎上加科學的推理得出的
12.為了探究聲音的傳播是否須要介質,甲、乙兩小組分別使用不同裝置進行探究。
甲乙丙
(1)如圖甲所示,甲小組把正在發(fā)聲的手機置于廣口瓶內,用抽氣筒將廣口瓶內的空
氣抽出。抽氣一段時間后發(fā)覺看到的手機聲音沒有顯著變化,導致這一現象可能緣由是
A.手機聲音的音調太大
B.手機聲音的頻度太高
C.未將廣口瓶的蓋子旋緊,存在漏水現象
(2)如圖乙所示,乙小組通過特殊裝置A使發(fā)聲體漂浮于罩內空中,用抽氣筒往外抽
出罩內空氣。隨著罩內空氣不斷降低,發(fā)覺看到聲音的(填聲音的特點)變小,
但發(fā)聲體上方的輕質小球照舊跳動,這個現象說明發(fā)聲體仍在震動發(fā)聲。隨著不斷抽氣,
小組成員幾乎聽不到聲音了。在該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可得出推論;
(3)實驗結束后,小組成員又完成如圖丙所示的實驗,敲打兩側音叉,見到靠在右邊
音叉的小球彈跳上去,說明聲音才能傳遞。小明猜想,如果把該裝置置于地球上,
敲打一側音叉時,與右邊音叉接觸的兵乓球(選填"會”、”不會”“有可能”)彈起。
13.下邊是探究音調與哪些誘因有關的實驗,回答下述問題。
(1)如圖所示,將系在細線上的兵乓球輕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觀察到兵乓球被
的現象,說明;
(2)使音叉發(fā)出音調更大的聲音,觀察到兵乓球被彈開的幅度;
(3)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的推論是:越大,聲源音調越;
(4)在探究過程中,將不易觀察的音叉的震動轉化成兵乓球的擺動,采用的探究方式
是法?
14.在學習鋼琴獨奏的過程中,小明發(fā)覺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響度高低是受各類誘因影響的,
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朋友們討論,提出了以下推測:
推測一: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響度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推測二: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響度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推測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響度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測是否正確,她們找來下表的幾種尺寸的琴弦進行實驗:
編號材料厚度(cm)橫截面積(mn?)
A銅600.76
B銅601.02
C銅800.76
D鋼80
(1)為了驗證推測一,應選用編號為的琴弦進行實驗;
(2)選用編號A、C的兩根琴弦進行實驗,是為了驗證推測
試題第6頁,共8頁
(3)假如小明還想驗證推測三,則他可以選擇編號為的琴弦進行實驗,此時表
中所缺的數據應當填;
(4)以上實驗所采取的探究方式為o
15.(1)如圖-1所示,用刻度尺檢測物體的厚度,讀數時視線正確的是(選填
“A”或"B”),測得該物體的厚度為cm,如圖-2所示,停表的讀數為s;
當用錘敲打音又的時侯,看到音叉發(fā)出聲音,同時乂觀察到兵乓球被,該實驗
可以得出的推論是o在實驗中如圖所示是小明,兵乓球將音叉微小的震動放大,這些研究方式
稱作(選填“等效法”、“轉換法”或“控制變量法
16.在“探究影響聲音傳播速率大小的誘因”的實驗中,依照下表列舉的一些介質中的聲
速,回答下述問題。
介質波速/(m/s)介質波速/(m/s)
空氣(0℃)331水(常溫)1500
空氣(15℃)340海水(25℃)1531
空氣(25℃)346銅(棒)3750
煤油(25℃)1324鐵(棒)5200
(1)聲音在相同體溫的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率是(選填"相同"或"不相同”)
的;
(2)從固體、液體、氣體三種介質的角度來看,通常情況下,聲音傳播的速率由小到
大排列次序依次是、、;
(3)對于液體和二氧化碳來說,在同種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率還跟介質的有關;
(4)依據表中的數據可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率隨氣溫的下降而。(選填“增
大,,、“不變,,或“減小,,)
17.(1)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兩個音叉,叩響一側的音叉,右邊的音叉響,懸掛在線
上的鄰近一側音叉的小球(選填"會"或"不會")彈起。這說明左面音叉通過
把震動傳給了左側音叉;
(2)若在地球上做這個實驗,右側音叉響,小球(選填"會"或"不會”)
彈起,這說明聲音的傳播須要o在此實驗中兵乓球的作用是:
(3)用手捏住音叉后,震動停止,停止。
18.如圖所示,將一只通電的警鈴置于接有抽氣機的玻璃罩內,請回答下述問題:
(1)用抽氣機把玻璃罩內的空氣漸漸抽出,將會發(fā)覺?
(2)假如把空氣又漸漸地通入玻璃罩內,將會發(fā)覺。
(3)此實驗說明o
(4)現有的抽氣設備總是很難將玻璃罩內抽成真空狀態(tài),即實驗難以達到絕對的真空。
在這些情況下,你是如何得出這一推論的。
A.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得出的
B.用實驗直接否認的
C.通過理論推論下來的
D.在實驗基礎上加以科學的推理得出的
試題第8頁,共8頁
參考答案:
1.震動振幅高
2.固體液體真空
3.音調頻率震動轉換變小須要
4.低聲壓看法析
5.容器A手提細線,看到的聲音不能排除是固體傳聲使用能浸入在水底且不
沉底的物體放置手機
6.頻度低聲音的音調和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音調越大
7.兵乓球彈跳上去將音叉的震動放大轉換法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空
氣不能變小
8.甲2.05空氣小
9.看到的鈴聲越來越小接近
10.abac
11.震動音叉微小的震動轉換法空氣A仍在D
12.C音調推理真空不能傳聲能量不會
13.彈開聲音是由物體震動形成的變大振幅大轉換
14.A、B二C、D0.76控制變量法
15.B3.40247.5彈開聲音是由物體震動形成的轉換法
16.不相同二氧化碳液體固體氣溫減小
17.會空氣不會不會介質把音叉的微小震動放大,以便觀察發(fā)聲
18.電鈴聲逐步變小電鈴聲逐步變大真空中不能傳聲D
答案第1頁,共I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