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數學二輪備考策略
山東省單縣第二中學崔永合
諸位領導,諸位老師早上好!明天我抱著學習的心態,出席大會。尤其是明天請到了豐鎮九中的高立峰老師。一輪備考臨近結束,我們正在備考交流電,而且總覺得療效不是很理想,下邊說一下我們中學的一些做法和自己的幾點看法,和你們做以闡述。
一、一輪備考存在的問題的總結:
1、一輪備考時間過長,朋友們遺忘嚴重。
備考時間長,節奏又快,中學生們常常是備考了前面,忘了上面,即使有月考,月考也采用了滾動式的考試形式,并且終究產生了夾生飯,這個問題讓老師們很是煩惱,覺得備考療效欠佳。
2、一輪備考內容太全太細,沒有挺好的抉擇。
一輪備考有人形象的比喻為地毯式轟炸,面面俱到,點點過關。抉擇少,細細重講一遍,結果是因為胡須頭發一起抓,沒有突出備考重點,突出主干知識,但是備考又要趕進度,還要出席各種考試,導致水過地皮不濕,中學生留下的印象很淺。
3、練過,也講過,再考下來,中學生一直出錯.
綜觀近幾年的中考試卷,無不彰顯對化學模型應用的考查。數學模型忽視次要誘因、突出主要誘因,將實物或過程等具象為模型的方式是數學學中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常見化學概念模型有:質點、輕繩、輕桿、輕彈簧等;過程模型有: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平拋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等;化學實驗模型有: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模型等。同事們對模型的備考注重不夠,考場上做題憑覺得。其實講也白講,練也白練。讓老師們很無奈。預計2016年中考中模型問題將繼續出現,應讓中學生做夠注重。
備考中,一些解答數學問題的基本解題方式不能熟練把握,例如解聯接體問題常用的隔離法、整體法;處理復雜曲線運動常用運動合成與分解法;化學實驗中的控制變量和等效思想等,這種化學方式均為高中數學中基本的思維方式。要好好總結與把握。在解題中運用這種技巧,常常能大大提升學習能力。并且中學生因為每晚聽講的內容好多,根本記不住,提及就曉得,不提想不到。多次重復,訓練過的知識點,再考下來照錯不誤。
4、有些題老師一講我就明白,等自己做的時侯就不會了
好多朋友對這個問題特郁悶,我常常碰到存在同樣問題的中學生去問我該怎樣辦。似乎對于知識的學習分為不同的層次,一般分為曉得、理解、應用、評價這四個層次。這些問題所說的“明白”那是僅逗留在了曉得的層面,可能沒有理解或則沒有達到應用和評價的層次。而中考題對知識點的要求是達到理解和靈活應用的層次。
比如:僅記住力做功的公式是不行的,你還必須理解這個公式中的力必須是作用在物體上的恒力,當是變力的時侯就不能應用這個公式求解變力做功了,對于公式中的位移應當是物體相對地面的位移,公式中的傾角應當是力的正方向和位移正方向間的傾角。中學生不會獨立做題的誘因也可能是沒有把握一些解決試卷方面的程序性知識,或則對于處理這種問題所須要的知識不能以模塊化的形式呈現下來。諸如應用動能定律解題或則是應用楞次定理判別感應電壓方向的步驟等。
5、學生主動性迸發不夠,沒有讓中學生真正動上去。知識、能力的落實不到位。
因為一輪備考著重于各個知識點的單獨講解與訓練,對于各知識點之間的縱向聯系與綜合還缺少必要的注重,進而造成中學生在解決綜合運用各部份知識的問題時出現困難,這就須要通過二輪備考加以加強,這也正是二輪備考的長處及主要目的之所在。
中學生在這種方面把握的不好,須要在二輪備考中去建立,去通過專題訓練、加強
二.二輪備考復習策略
一輪備考——地毯式轟炸,二輪備考——精準式制導。要想做到精準式制導。須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已知彼,目標中考-----------把握考綱、考情
1、用好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考試說明
教育部考試中心根據《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擬定全省實驗區統一的《普通高等中學招生全省統一考試化學科考試大綱(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即《考試大綱》)。在此基礎上,又制訂了《普通高等中學招生全省統一考試化學科考試大綱的說明》(即《考試說明》)。
課標、考綱、說明二者的關系
原則上講:《考試說明》對考試內容、考試范圍、試卷結構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是中考命題的根據,是備考教學的根據。要認真細讀,哪怕是一點細微的變化也要關注。
2、研究中考真題,感受中考考情
化學學科試卷特征
2018年中考全省Ⅰ卷文綜卷數學部份,較好地貫徹了《2018年數學考試大綱》的命題指導思想,嚴格遵守考綱,重視基礎,忠實于教材,以基礎知識為考查重點,命題方向較為穩定。考察的知識分布均衡,挺好地彰顯了對學生物理科學素質的考查,非常是彰顯了小學新課程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和聯系實際生活的理念。試題沒有出現離題怪題,出題形式中規中矩,同時重視基礎、體現方式、突出思想、考查能力,彰顯了新課程的理念。
從知識點分布來看,試卷以“力學”部分與“電磁學”部分為核心,突出對學校數學的主干知識和數學學科核心素質的考查。試題的整體難度適中,較今年略有回升,運算量不大,靈活性較強,有較好的分辨度。選擇題整體難度比以往有所增長;實驗題考查比較基礎,對中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變通能力要求較高;估算難度有一定程度增加,題目閱讀量不大,抒發的意思明朗,運算量比今年降低較多,對化學知識、物理規律綜合運用能力和化學學科素質要求較高,選試題中規中矩。
選擇題、實驗題和估算題三種題型的難度起點都較低,都是由易到難的連續性難度設計,易、中、難比列合理,以中等難度為主高三物理復習,擴寬難度分布范圍,對大部份層次的考生進行了有效的分辨。去年必修3-5只涉及到對動量、動量守恒定理的考察。試卷回避過難、過繁的題目,重視對化學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核心思維方式的考查。解題過程不借助特殊方法,只要把握基本方式,大部份題目都能找到解題思路,對于重視基礎的中學生會有較大的掌握與優勢。
選擇題5個單選3個多選,4力4電,考的都是常見模型,實驗題1力1電,其中熱學實驗考查游標千分尺的讀數和彈簧勁度系數的檢測,比較簡單;熱學實驗考查取代法測阻值,難度適中。
估算題24題考查以煙花豎直向下運動過程中的動量守恒定理、動能定律,難度適中。25題考查帶電粒子大組合場(先電場中的類平拋運動再磁場中勻速圓周運動),難度比今年有較顯著減少。必修3-3第(1)題考查理想二氧化碳狀態變化過程中的圖象、壓強、做功、熱交換問題,難度較大,第(2)題考查理想二氧化碳雙汽缸等溫變化問題,難度較大。必修3-4第(1)題考查幾何光學中的折射定理,第(2)題考查機械震動機波,難度適中。
先來說總體覺得。對比2017年,2018年中考全省卷1卷數學試卷難度極為顯著的減少。總體來看,考點都很基礎,但是考察形式(題型)也都很普通、中庸,沒有一道變態題,這對勤奮認真班里排行前三分之一的兒子來說,這可能是最好不過的一套試題了。由于基本上所有考試題型,在平常演習中都遇到過。基礎扎實的中學生,只要正常發揮考出高分并不難。凡事都是相對的,這套考卷對篩選北大清華這樣的高才生,有些不公道,命題新穎性不足,分辨度偏小。
2018年中考全省1卷數學試卷考點解析選題部份
14題,難度:簡單。勻變速直線運動與基礎數學量考察。
15題,難度:簡單。圖象問題,牛頓第二定理和彈力剖析,畫出受力圖并進行簡單推論即可。
16題,難度:簡單。幾何勾股定律,庫侖定理,力的合成。假定法,畫受力圖
17題,難度:中等。在考直流發電機。
18題,難度:略有難度。機械能增量考察,
19題,難度:難度不難,這道題考點是,楞次定理,電生磁,磁生電,電再生磁。一環扣著一環,基本功扎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很簡單。要是頭腦亂了,就是我視頻中說的腦部庫房中的知識點太零亂,這道題就難做下來了。
20題,難度:有一定難度。這道題考察的是雙星運動和物理估算。
21題,難度:有難度。
2018年中考全省1卷數學試卷考點解析實驗題部份
游標千分尺,彈簧彈力規律。
22題,難度:中等。考點:彈簧彈力+游標千分尺讀數。
23題,難度:略有難度,不過和今年的中考實驗題來對比,這道題就是送分題。
2018年中考全省1卷數學試卷考點解析估算題部份
24題,難度:略難。考點是熱學綜合問題,主要考點是動量守恒。原試題是煙花彈,自確診題中是鞭炮彈.
25題,難度:難。考點是復合場中帶電粒子的運動。
整個試題無跑題、怪題,完全符合《新課標考綱》要求。從知識點分布來看,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試卷加強了對熱學部份知識的考察,突出了熱學在數學學中的基礎地位,選修熱學部份占58分(4道選擇題、1道實驗題、2道估算題,估算題24題只是簡單輕柔了歐姆定理、安培力知識,其主干是靜力學中的物體平衡問題。以牛頓定理為核心的精典熱學是整個數學學的基礎);電磁學部份難度和分值升高。選修電磁學部份占37分(其中24題應用了右手定則、安培力知識)。中考在熱學上濃墨工筆意在要注重熱學的基礎地位,指出要強化選修部份熱學的備考和教學。
(二)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了解中學生,提升備考效率
了解的方式不僅按照老師們多年的經驗積累,曉得中學生什么方面不容易把握;其次也可以通過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把每章知識點轉弄成問題
如:1、關于電場力的性質和能的性質相關知識中理解較差的是
A.公式估算描述電場(點電荷疊加、點電荷和勻強電場疊加)
B.函數圖象描述電場(E-x、φ-x圖象)
C.電場線、等勢面描述電場
2、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中希望強化哪類問題
A.在電場中的偏轉
B.在交變電場中的運動
C.在等效重力場中的運動
3、有關電容器的理解中比較薄弱的是
A.電容器兩類動態問題剖析(Q不變、U不變)
B.電容器充放電中電流方向的判定
C.電容器和穩恒電路結合的問題
4、關于閉合電路歐姆定理的理解中比較薄弱的是
A.純內阻電路的相關估算
B.非純內阻電路有關電功、電功率的估算
C.動態電路剖析
D.部份電路U-I圖象和路端電流和支路電壓U-I圖
5、關于熱學實驗中須要強化的是
A.測定值內阻B.測水表電阻
C.測電源電動勢和電阻D.多用水表的使用
6、關于熱學實驗中須要強化的知識是
A.水表讀數、長度檢測讀數
B.滑動變阻器的選擇(分壓、限流)
C.實物連線D.水表加裝以實現實驗中阻值匹配
一輪備考學生不易把握的知識點與方式舉例:
1、動態平衡問題;
2、彈簧模型在不同數學情景下的綜合應用;
3、各種臨界問題;
4、追及相遇問題;
5、剎車及勻減速問題;
6、運動圖象以及圖像的變型等問題;
7、連接體問題與系統的牛頓第二定理;
8、圓周運動中的臨界問題;
9、變加速運動問題;
10、天體運動的計算問題;
11、動量與能量的綜合問題;
12、電場、磁場、重力場的復合場中帶電體或微粒的運動問題;
13、電路動態剖析定量、半定量問題;
14、電磁感應與熱學、電路的綜合問題;
15、光路與幾何關系
16、電學實驗;
17、儀表讀數
18、三角及極值知識在數學學上的應用
(三)專題設置:重點知識年年考,通常只是涉及考,這是中考的命題思想,因而專題設置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以主干知識為主兼具中學生易錯點,難掌握的點去重組去設置。
?必考
?熱學:14II,9I;電磁學:12II,24I;實驗:11實驗;
?選考
?力學:15I;波動:4II,16I;碰撞:1II,11I;實驗:5實驗。
專題一:力與運動(四課時)
1、直線運動(一課時)
2、曲線運動(一課時)
3、牛頓定理及其應用(二課時)
專題二:功和能(四課時)
1、動能定理(二課時)
2、功與能的關系(二課時)
專題三:曲線運動(二課時)
專題四:解決熱學問題三種觀點(二課時)
專題五: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中的運動(三課時)
專題六:電磁感應和電路,能量的剖析,估算(二課時)
專題七:電路及熱學實驗(三課時)
專題八:其它實驗(三課時)
專題九:化學習題中的物理方式(二課時)
專題十:選擇題的剖析和解題方法(二課時)
專題十一:闡述、計算題的解題技巧和方法(二課時)
專題十二:數學學科內綜合(三課時)
在專題備考時要有針對性,要緊抓中考的重點、熱點,要悉心設計典型的例題習題、限時訓練卷,錯題重組卷等。每生打算一個錯題本,對典型的習題,中學生容易錯的題目,通過作業強化訓練.時常進行錯題滾動,做到決不一錯再錯。強化方式規律的總結,使得中學生能力的飛越。
中考《考試大綱》中明晰表示中學生應具有五個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物理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針對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強化這個方面的專項訓練。專題設置中填了專題九、十、十一、十二。
(四)強化科學訓練,提高解題能力,向規范要質量
2019年中考數學命題的指導思想——考查的五大能力不會變: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物理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
1、畫圖意識:在平常訓練中要養成規范畫圖的習慣,做到不作圖不做題,過程不清不解題。注意從圖形中挖掘幾何條件,找到有效信息。
2、過程意識:數學題的審題過程除了要有作圖意識,也要有過程意識。要弄清題目包括幾個化學過程或化學狀態,找出不同化學過程的轉折點、臨界點,找出相應的臨界條件。對于復雜的化學過程要分解成幾個子過程,采用分過程的方式進行研究。要從找關鍵字詞著手,做到三個清楚:過程清楚,模型清楚,臨界狀態(或臨界條件)清楚。
3、模型意識:剖析問題時,在畫好示意圖的基礎上,要與已有數學模型聯系上去,構畫出數學情景。
4、對象意識:解決數學問題要重視研究對象的選定,做到不選對象不答題,不寫對象不列式。要擅于靈活選定研究對象,如選擇整體還是某個物體作為研究對象。
5、應用物理方式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大部份的數學問題最終都得運用物理工具就能解決,綜合運用物理知識正確、迅速地進行有關問題的估算是必備的能力。一些中學生做練習“浮而不實”,列舉幾個數學方程式便丟手不做,懶得運算,不肯將題解究竟,常年下去運算能力下滑,瞧瞧是會的,結果都是錯的高三物理復習,這些題目做得再多也是做無用功。
2019年的高一備考過程中要筑牢基礎,突出熱學的基礎地位,掌握數學的主干知識同時,要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全面性。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中學生能力的培養,非常是探究性實驗的備考和訓練。新課標中考試卷在符合考綱要求的前提下,不斷發生變化,不能屈從于往年經驗,要不斷創新、探索,只有這么,能夠不斷提高備考療效,促使中學生總體成績的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