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專業21個,撤銷專業點925個……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普通高中專業備案審批結果。
將本次備案、核準和調整的專業納入相關高校2023年專科招生計劃。 高校為什么會有“冷”專業和“熱”專業? 那么候選人呢?
消失的“熱”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2022年普通高中特色專業備案審批結果》。 據統計,新增、取消、調整專業涉及專業布點2800多個,占目前專業布點總數的4.5%。 從學科來看,工科專業數量最多,有1074個; 從區域布局看,中東部地區高校涉及專業1503個,占比超過50%。
撤銷專業名單中,共有333所高校撤銷了925個專業,其中不乏此前的熱門專業!
時代的影響
熱門專業更替的背后目前最熱門的專業,是經濟熱點和產業熱點的轉移。
據百度聯合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百度熱搜·2022中考大數據”顯示,近年來,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大數據技術等前沿技術型學科牢牢占據熱門榜單中的前幾位。
從歷史來看,工科類專業的最強時期是1977-2000年,也就是恢復中考后的20年左右。 這一時期,“財經”、“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法學”等工科專業分別成為80年代和90年代的“熱門專業”。
當時互聯網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電視和報紙壟斷了人們的注意力,所以那些年也是廣告和傳媒專業的黃金時期。 然而,隨著21世紀互聯網的盛行,工科的發展勢頭逐漸減弱。
隨后,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的匆匆過去,國際經貿、管理、商科等專業趨于平靜。 房地產和城鎮化的兩次歷史機遇讓建筑土木工程、工程造價等專業迎頭趕上。 熱門專業排名在后排。
2016年“住、住、不炒”提出后,房地產行業增速逐漸放緩,2020年“三條紅線”出臺后目前最熱門的專業,藥企正進入去杠桿關鍵時刻。 至工業余溫。
各個專業都有自己的周期,俗話說“時代有時代主題”。 “熱門專業”變化的背后,是高校和專業專業瘋狂擴招帶來的學歷貶值。 供求關系是顛倒的。 開設熱門專業的中學多,總招生規模大,但并非都能跑到高水平。 結果就是熱門專業下的中學生越來越不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