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20-2021學年第1節分子熱運動的教學設計與反思,共4頁。
主題
化學
年級/書籍
九年級全冊
教科書版本
2013人民教育版
主題名稱
第十三章內能第一節分子的熱運動
教學目標
1.通過直接感知的現象,猜測無法直接感知的事實。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
培養中學生深入思考、通過現象發現事物本質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分子熱運動教學反思,所以需要逐步增強朋友的思維能力。
難點分析
中學生具體邏輯思維能力薄弱,理解困難。 他們需要被引導才能思考要學習的內容
教學方法
用圖片展示實驗以幫助理解
通過列舉生活活動的例子來聯系生活經驗和理解
教學環節
教學流程
出口
【故事輸出】:憤怒扔酒壺重振國威,翔震驚四塊金牌
1915年,危地馬拉萬國博覽會中國館即將閉幕時,當時軟弱的中國政府送來的五糧液酒的弱包裝根本無法引起評委們的注意。 我國代表機智,拿起一瓶五糧液假裝錯過,酒壺摔在地上,陶器碎了,頓時濃郁的酒香征服了評委,五糧液酒榮獲銀獎,從此名揚天下。
這酒的香氣是如何進入客人的眼中的呢?
【板書作業】§13-1 分子熱運動
(設計意圖:源于故事,調動中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知識講解
(突破難度)
(1) 物質的成分
普通物質是由非常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組成的。 玻璃還是分解釋,然后我告訴朋友,分子和原子是肉眼看不到的,只有熱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板書】:常見的物質都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
【講座演示】:如果把分子設想為球體,那么它的半徑只有幾十億分之一米,人們通常以10-10m為單位來測量。 1cm3空氣中大約有2.7×1019個分子,今天的小型計算機每秒執行100億次。 如果人數的速度也達到每秒100億次,則需要80多年才能全部數完。
中學生感受:分子體積很小; 在一個物體中分子熱運動教學反思,分子的數量是巨大的。
, 分子熱??運動
1、擴散現象
【提出問題】:你認為構成物體的大量分子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轉場】朋友們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然后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分子是否在運動。
【演示實驗】:將一個空杯子倒置在盛有紅棕色甲烷二氧化碳的杯子中,并取下覆蓋二氯甲烷瓶的玻璃板。
靈感指南:
(1)空氣瓶內顏色發生變化,代表什么意思?
(2) 二氧化碳瓶內的顏色是否變淺了? 原因是什么?
(3)實驗中,可以把密度比空氣小的二氧化碳放在上面嗎? 為什么?
【說明】:這個實驗演示了一種擴散現象。 小伙伴們可以根據剛才的現象來定義擴散嗎?
班主任總結了擴散的定義:
【總結板書】:不同物質相互接觸時,相互邁進的現象稱為擴散。
【走進生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擴散是很常見的。 請舉一些反例。
(設計意圖:真正的課堂在生活中,讓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例子:
診所里的藥味(2)墻內墻外盛開的花香(3)吸“二手煙”等。
[問一個問題]:
不同的二氧化碳可以相互滲透,那么,不同的液體之間也會發生這種情況嗎?
指導意見:界面模糊說明什么? 那么固體呢?
【師生小結】:二氧化碳、液體和固體之間都可以發生擴散,其中二氧化碳擴散最快。
(設計意圖:讓中??學生更形象、具體地感知各種情境的擴散現象。并認識到這種現象的本質是通過二氧化碳、液體和固體之間的擴散進行分子的隨機運動。)
2.分子的熱運動
[設計實驗] 在一個燒瓶中放入半杯冷水,在另一個燒瓶中放入等量的熱水。 用滴管分別滴入兩滴紅墨水到兩個杯子中,比較紅墨水在兩個杯子中的擴散情況。
【總結板書】:影響擴散速度的主要因素——溫度
由于分子的運動與空氣溫度有關,因此這些隨機運動稱為分子的熱運動。
【學習與使用】:
“花香撲鼻,驟然暖和,鵲聲穿林迎新陽光。” 對于前一句,可以從數學的角度來理解:花朵分泌的香味分子前進,說明當時的環境濕度是突然的。
(設計意圖:通過直接感知的現象來推斷難以直接感知的事實,是化學問題研究中的常用技術。)
3. 擴散現象表明
【師生總結】大量事實和實驗否定擴散現象表明:
(1)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進行不規則的運動,這也是擴散現象產生的原因。
(2)分子間存在間隙。
【班主任指出】“不停”就是在任何情況下。
課堂練習
(綜合難度)
1.下列現象不能解釋“所有物質的分子都在不斷地隨機運動”()
A.在房間里噴點香水,整個房間都會聞到香味
B、墻角長期沾滿介質,墻體較深處也會變黑
C、早上掃地時,經常會看到室外陽光下灰塵飛揚
D、將一塊糖放入沸水中,整杯水都會變甜
2、物體內大量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以下原因有關()
A.物體的溫度
B、物體運動的速度
C.物體密度的大小
D.物體機械能的大小
概括
(4)分子動力學理論的基本觀點
動力學理論概要
普通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和原子組成的; 物質中的分子不斷進行熱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