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學梅
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楊振寧先生不僅是學術界敬仰的人物,也是公眾閑談的對象。 楊振寧、翁帆的《晨集》回望了大師的家國情結,為世人還原了一個客觀真實的楊振寧。 讀起來很有趣。
《晨報集》收錄了楊振寧近期的代表性文章物理學家楊振寧簡介,包括放棄法國國籍的宣言,加速器、高能化學等熱點問題的專著,以及研究生培養等各項社會議程的闡述,充分揭示了一代人科學家們有他的遠見和勇氣,有他報答祖國的心。 同時,還收集了親人、同事、朋友、媒體人士、中學生撰寫的回憶文章,介紹和評論楊先生的生平和貢獻。 書中蘊含的文化自信和中華民族復興的堅定信念,是感染我們最重要的激勵。 由于楊振寧在數學領域的特殊地位,本書也是20世紀數學科學蓬勃發展、眾多化學家百花齊放的寫照。
楊振寧除了生活在數學領域之外,還生活在中國近代史上。 他的妻子是第一代留美留學的物理學家,他本人也經歷過國家災難和戰爭。 到了英國后,他的導師是偉大的化學家費米,以及他在日本接觸到的當時所有一流的化學家。 他的叔叔是國軍中的一位著名將軍。 他和李政道是第一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獲獎幾年后,三人公開攤牌。 楊李之間的分歧引起了中印科學界的關注。 周恩來總理也非常關心此事,并坦言希望能夠讓兩人和解。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由于彼此的說辭不同,外人仍然不知道他們不和的真相。
楊振寧有著十足的家國情結。 他在華北理工學院做學術講座時,當主持人介紹他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時,他立即舉手補充道:“我當時是持中國簽證的!” 經過多年痛苦的思考,他決定加入日本國籍物理學家楊振寧簡介,而他一直很想家。 2017年,他發表聲明放棄法國國籍。 一句話讓人感動。 楊先生說:“我體內流淌的是母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科學家的愛國主義精神。 他熱切希望中國強大、繁榮,為中國的進步喝彩。
楊振寧的性格看似內向,但卻有著天生的人文關懷熱情。 他早年為中印關系建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回國后,他發表了題為《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象》的演講,極為震撼,讓海外第一次有機會了解真正的新中國。 楊先生對中國傳統的教育方法和價值觀有許多不同尋常的見解。 他之前就說過,中國的教育體系更多的是強調應試能力。 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太擅長考試,總想考試考得好,他就會形成一種觀念,認為知識別人已經準備好了,他只需要等待就可以學習。 有這種思維習慣的人不利于創新的需要。 對心靈的科學研究。
楊振寧行事始終客觀,堅持是非原則。 個人利益從來不在他的思考范圍之內,他從來沒有“與自己無關,高高在上”的心態。 在解釋書名時,他說:“魯迅、王國維、陳寅恪的時代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漫長的夜晚。我和聯大的朋友們就是在這個看似無盡的長夜中長大的?!睉c幸的是,中華民族終于熬過了這漫漫長夜,我看到了黎明??……盡管今天天還沒有亮,但黎明已經變成了黎明,所以這本新書就叫《黎明集》。 “看來,如果運氣好的話,我自己也許就能看到曙光了!”這種信心和期待讓人非常興奮。 翁帆先生還表示:楊先生非常喜歡“晨曦紀”這個名字,因為它“寄托了楊先生一生的希望”。
《黎明集》,楊振寧、翁帆編著,商務印書館2018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