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原理】v=s/t
本實驗采用的方法是間接檢測法
【實驗裝置】
【測量工具】
(1) 用尺子檢查距離
(2)用秒表()檢查時間。
【實驗鑰匙】
(1)前半程:讓小車從坡頂自由下落物理測量平均速度ppt,用秒表記錄小車到達坡中點所需時間t1。
(2)全程:讓貨車再次從坡頂自由下落,用秒表記錄貨車到達坡底所需時間t2。
【數據處理】
(1) 上半場平均速度:v1=s1/t1
(2)后半場平均速度:v2=s2/(t2-t1)
(3)全程平均速度:v3=s/t2
【實驗演示】
【探索要點】
(1) 為什么斜坡的斜率在實驗中不能太大?
Tips:不要讓卡車滑的太快,方便看時間。
(2) 為什么要在斜坡底部放一塊金屬板?
小貼士:①方便確認終點在同一個位置; ②方便檢測時間。
(3) 如何降低卡車的平均速度?
提示:減小斜角的寬度或減小斜角的角度。
(4) 卡車在下降過程中有哪些運動方式?
Tips:從坡頂到坡底的過程是變速直線運動或加速直線運動。
(5) 貨車前半程平均速度v1、后半程平均速度v2、全程平均速度v
關系如何?
提示:v2>v>v1
【失分盲點】
(1)測量貨車距離時,必須從正時前(尾)量到正時前(尾),不能從坡頂量到坡底或從車輛的前部到后部。
(2) 后半段檢測平均速度時物理測量平均速度ppt,不能從中點放行。
(三)貨車全程平均車速不等于貨車各路段平均車速。
【常用測試點】
1、實驗原理:v=s/t
2、實驗設備:秒表檢測時間會被正確操作讀取,刻度檢測距離(會被正確操作讀取
3.平均速率的估計。
4、放置斜面時應注意:夾角不宜過大,夾角宜小,車速變化慢,車移動時間長,以利時間檢測。
5 多重檢驗的目的是減少偏差。
6、物體移動距離的確定:頭對頭檢測。
【典型案例】
(1)“測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_____。
(2) 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要使用的工具是_____和_____。
(3)實驗組的小伙伴們在實驗室里做“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 某實驗的過程如圖所示。 圖中停表每格為1s。 本實驗中,貨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1=/s,貨車通過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2=/s。
延伸考試:
(4) 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斜坡的坡度要相對(選擇“大”或“小”),這樣小車在斜坡上的移動時間為(選擇“長”或“小”) “短”)和更容易檢測。
(5)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秒表。 如果在開始計時前讓卡車通過起點,則測得的平均速度會有偏差(選擇“大”或“小”)。
(6)坡頂用金屬片密封,設置方便檢測。
答:(1)v=s/t; (2)刻度秒表; (3) 0.10.09; (4) 小長; (5) 大; (6)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