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參加筆試,您必須能夠編寫課件。 華圖班主任編寫了中學數學《凸透鏡成像定律》教案。 我希望它可以幫助你。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物距和像距的概念,掌握凸透鏡成像規律。
2.通過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3、提高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產生積極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2、教學難點
【要點】凸透鏡成像規律。
【難點】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鏈接一:新課導出
多媒體展示圖片: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問中學生: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點? (他們都有凸透鏡。)
班主任指導:都是凸透鏡,為什么我們看到的像不一樣? 凸透鏡成像有哪些規律? 引出話題“凸透鏡成像定律”。
第二節:新課教學
多媒體顯示:攝像頭和投影儀成像的特點及物體到鏡頭的距離,提出問題:攝像頭和投影儀的成像有什么區別? ;物體離投影鏡頭更近,成為放大的虛像。)
班主任講解: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就是物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就是像距。
提出問題:凸透鏡成像的倒置、大小、虛實與哪些因素有關?
猜測假設:中學生大膽推測,有的認為可能與物距有關,有的認為與凸透鏡的焦距有關。
擬定方案設計實驗:展示實驗設備(蠟燭、凸透鏡、白卡紙、光具座),介紹光具座的作用:蠟燭、凸透鏡、光幕的位置和高度可以調節,物體可以檢測距離和圖像距離。
提問:根據這種實驗設備,如何設計具體的實驗步驟和實驗記錄形式?
提醒中學生,因為凸透鏡對光線的偏轉程度與透鏡的焦距有關,所以在研究物距的變化時,重點關注物距等于、大于時的成像情況或大于一個焦距和兩個焦距。 之后,將組織中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主任對討論結果進行反饋,班主任將實驗記錄表和具體實驗步驟總結展示在多媒體上:
① 每組選擇不同焦距的凸透鏡,記錄焦距,然后組裝實驗設備,使蠟燭火焰中心、凸透鏡光學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位置高度。
②將蠟燭火焰從遠到近接在凸透鏡上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圖,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完整的圖像,觀察圖像大小的變化規律,測量幾個分組,記錄。
實驗取證:中學生組裝實驗器材,進行實驗。 班主任對組裝操作有困難的朋友進行檢查指導、教學幫助。
分析示范:引導中學生根據實驗數據總結實驗規律,讓小組代表將本組得到的成像規律寫在黑板上。
第三步:鞏固提升
問:虛像和實像的分界點、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直立和倒立的分界點是什么? 并減少截止點。)
第 4 節:總結作業
小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以用順口溜來背:焦距加倍分虛實,焦距加倍分大小。 (形成虛像時)物體的近像變大,遠像變小。
作業:想著用相機拍照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圖,發現膠片上的影像有點小。 想把圖片變大怎么辦?
4.黑板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