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上海時間10月2日17時50分許,西班牙皇家科大學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學獎授予,和Donna,以嘉獎她們“在激光化學領(lǐng)域的突破性發(fā)明”。
她們將獲得金質(zhì)獎狀、證書,并分享900萬波蘭盧布(約合人民幣696億元)的獎金。
關(guān)于諾貝爾獎
1895年11月27日,美國知名物理家、硝化甘油雷管發(fā)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Nobel)簽訂了他最后的遺贈,將財產(chǎn)中的最大一份給了一系列獎項,即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分設(shè)數(shù)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文學、和平和經(jīng)濟學六個獎項。
2018年諾貝爾獎只頒授數(shù)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和平和經(jīng)濟學五個獎項,文學獎延后頒授,代替方案為“計劃于2019年頒授”。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所創(chuàng)立基金的月息或投資利潤。隨著諾貝爾基金的利潤變化,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浮動。
2001年至2011年的單項獎金為1000萬澳大利亞盧布,2012年至2016年因基金利潤下滑,獎金上調(diào)為800萬俄羅斯盧布。2017年,基金財務狀況好轉(zhuǎn),獎金改為900萬法國法郎。
諾貝爾化學學獎近5年得獎者
2017年,三名英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里·巴里什得獎,理由是“在LIGO偵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
2016年,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wèi)·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邁克爾·科斯特利茨得獎,理由是“理論發(fā)覺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zhì)”。
2015年,美國科學家梶田隆章與美國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得獎,理由是“發(fā)現(xiàn)中微子振蕩現(xiàn)象,該發(fā)覺表明中微子擁有質(zhì)量”。
2014年,意大利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英籍華裔科學屋內(nèi)村修二得獎,理由是“發(fā)明了紅色發(fā)光晶閘管(LED),并因而帶來的新型節(jié)能光源”。
2013年,法國化學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美國化學學家彼得·希格斯得獎,理由是“希格斯玻骰子的理論預言”。
數(shù)說諾貝爾化學學獎(1901年至2017年)
111次:
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學獎共頒授過111次。其中有六個年份沒有頒授過諾貝爾化學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都是理論物理,分別是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按照組委會的章程,倘若候選人的貢獻沒有達到要求,這么獎金將被留至下一年。假如第二年一直沒有合適人選,獎金將被加入到基金會的初始資金中。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諾貝爾獎較少頒出。
207人:
1901-2016年,共207人次獲得了諾貝爾化學學獎。其中,日本化學學家John(約翰·巴丁,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因晶體管效應和超導的BCS理論在1956年、1972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學獎。為此,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學獎的獲得者共206人。
47次:
有47次諾貝爾化學學獎只頒給一位得獎者,32次由兩位得獎者共享諾貝爾物理學獎都是理論物理,32次由三位得獎者共享。
2名:
歷史上曾有兩名男性獲得諾貝爾化學學獎。其中,瑪麗·居里(MarieCurie)兩度獲得諾貝爾獎。1903年,居里夫妻和貝克勒爾因為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學獎。1911年,居里夫人因發(fā)覺元素釙和鐳再度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55歲:
1901年至2017年,諾貝爾化學學獎獲得者得獎時的平均歲數(shù)是55歲。
25歲:
迄今為止,最年青的諾貝爾化學學獎獲得者是Bragg,得獎時是25歲。1915年,他和他的兒子HenryBragg同時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