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化學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例文(精選8篇)
為了確保活動能有條不紊地舉辦,就須要我們事先擬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對具體即將進行的活動的每位步驟詳盡剖析,研究后所擬定的書面計劃。這么問題來了,活動方案應當如何寫?下邊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數學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例文(精選8篇),供你們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須要的同事。
化學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1
一、活動背景
金秋時節,為了豐富中學生校園生活,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xx實驗學校首屆“懸臂梁模型的設計與制做”大賽也將拉開序幕。
復賽選題背景:在露天的運動場上方要安裝照明燈,因為條件限制,不容許在場地中間打樁,也不能用“門吊”的模式,在場地邊早已打好了柱樁,設計和制做一個懸臂梁模型,在懸臂梁的伸開端掛家具。
二、活動主題
科技始于生活,自己動手,發揮想像,團隊合作,彰顯中學生的風采。
三、活動目的
為中學生創造一個詮釋自我的平臺,增進朋友之間的愛情,提升中學生的動手能力,豐富業余生活。
四、活動對象:
七、八年級中學生
五、活動時間:
10月22日上午第四節課
活動地點:七九年級公共課室(頂樓)
六、比賽成績評定
分別評選“懸臂梁模型的設計與制做”創新獎、“懸臂梁模型的設計與制做”承重賽銀獎4名;二等獎8名;三等獎12名;頒授得獎證書。“懸臂梁模型的設計與制做”全能賽(創新獎和承重賽兩項成績之和)銀獎4名;二等獎8名;三等獎12名;頒授得獎證書和獎品。
創新獎不和提供的范例一樣就可以得高分。
七、活動打算
1.打算宣傳資料
2.打算報考資料
3.打算活動須要的物品(電子秤,擴音機、書本、紙筆等)
八、活動流程
1.前期宣傳:成員深入班級內部,進行“懸臂梁模型的設計與制做”大賽的前期宣傳工作,統計參賽隊伍。
2.活動舉辦:各班在連長、團鄉長的組織下進行作品的初選,脫穎而出的作品步入大學的選拔賽,每位班出1到2個作品。
在公共課室,舉行懸臂梁模型的設計與制做比賽選拔賽。現將選拔賽流程計劃如下:
1)主持人宣讀大賽規程:本次選拔賽以團隊方式參賽,每對至多3個人,也可個人參賽,晉級團隊按抽簽序號依次進行懸臂梁承重實驗,在實驗前要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簡略的介紹,包括懸臂梁的重量(不要太重),懸臂梁承重原理以及懸臂梁實驗中的最大承重量等。
2)對選手作品進行承重。形式為由參賽者自己決定放重物的數目,懸掛重物后須要保持5秒,一旦被毀則成績作廢。由評委會查證各組懸臂梁所稱重量。
3)評委打分,點評。現將評分標準公布如下:
評分方法:總分=承重分+創新分
承重比=懸臂梁承受重物的質量÷懸臂梁自身重量。
承重分=k承重比懸臂梁寬度(k是1/cm)
創新分=結構設計分+做工精細分+美觀分+材料分
創新分一共40分由評委打分,取其平均值。
九、活動要求
帶好作品參賽,每班選一個最輕最堅固的作品參賽
附件
1.制做要求:
制做材料:啤酒吸管(外徑4mm,長20cm)足夠多,透明膠水,細線,剪子,鋼筆,白紙,多用膠,膠槍。嚴禁作品中富含鐵絲、木棒、水泥等,一旦發覺有其他違法材料則喪失參賽資格。
2.承重過程:由各組代表首先測出懸臂梁的寬度,質量,將其固定在如圖所示的實驗臺上,懸掛重物實驗,測出最大承重值。
化學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2
近日,市教研室舉行新鄉市中學數學學科教學論文評選活動,從中擇優推薦出席湖南省學校數學學科教學論文評選。現將《通知》精神轉發給大家,請根據通知的征文范圍、征文主題、征文類別和要求組織班主任撰寫論文出席評選活動。
具體安排如下:
一、征文主題
1、教學中的困擾與挑戰;
2、課改與班主任專業素質的培養;
3、課堂教學中的創新與思索;
4、測試評價過程中班主任的角色與作用;
5、教學資源的借助;
6、基于課堂的教學研究。
二、征文類別
論文、調查報告、經驗總結、實驗報告、教學設計、案例。
三、征文要求
1、符合征文主題,觀點鮮明,闡述嚴密,數據確切,案例典型,文字通順,理論聯系實際。
2、具有原創性和創新性,如有剽竊,一律取消參評資格。所有參評者必需填寫“河北省學科教學評優承諾書”(見附件1)。
3、報送論文整篇需復印稿5份,另需上交電子稿,采用word排版,A4幅面,正文采用黑體四號字,通常不超過5000字。
4、請各中學分校擇優推薦班主任論文,每校上報論文最多5篇,各單位勿必于9月10近日報市教研室。
5、每篇論文評審費80元。
6、教研室將從參評論文中擇優推薦25篇出席遼寧省高中數學學科教學論文評選。
化學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3
一、競賽的宗旨、原則
大賽面向在校中學生,遵守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中學生了解化學學在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擴大中學生視野,豐富中學生的閑暇生活,迸發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中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化學、積極向下的良好風尚的產生,使中學生生動開朗、全面發展。
二、報名與大賽的時間
1、報名截至日期:
2、初中應用數學大賽分為世錦賽和決賽兩個階段進行:
世錦賽時間:
大賽時間:
三、競賽分組、競賽內容
高中應用數學大賽分為高一年級和高三年級兩個大組,各組單獨命題、單獨確定得獎比列。
1、初三年級組:初三大組的大賽面向全體小學五年級在校中學生,初三大組的世錦賽試卷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xx版)》所定知識點范圍為大賽根據。
2、初二年級組:命題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xx版)》中相應的知識點要求為大賽根據。命題范圍為人教版數學課標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一章至上冊第九章(浮力);
大賽試卷原則上以中學數學課程標準的知識點為基本根據,彰顯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并通過應拿來強化和擴充中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命題中有一定的實驗設計題,以彰顯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并適當考慮愛國主義與辨證唯心主義教育的滲透與考查。
四、獎勵辦法
高中應用數學大賽是激勵性大賽,采用按參賽中學生的比列進行評比。
初中組只設省獎。省一、二、三獎按報考出席世錦賽中學生人數的評比比列分別為:銀獎2%;二等獎4%;三等獎6%。
高中組設省獎和全省獎。省一、二、三等獎按報考出席世錦賽中學生人數的評比比列分別為:省銀獎2%;省二等獎4%;省三等獎6%。全省一、二、三等獎按出席決賽中學生數的評比比列分別為:全省銀獎4‰;全省二等獎6‰;全省三等獎1%。
化學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4
為豐富中學生閑暇生活,激勵中學生的進取意識,培養中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提高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結合我校教學工作實際,制訂本知識大賽方案。
一、活動內容:
1、舉行以年級為組的.物理知識大賽(七、八年級各為一組)。
2、舉行以年級為組的數學知識大賽。(八年級為一組)。
二、活動時間:
1、數學知識大賽:20xx年6月16日(十六周禮拜一12:30——14:30)。
2、物理知識大賽:20xx年6月17日(十六周禮拜二12:30——14:30)。
三、評卷時間:
1、數學:20xx年6月16日(十六周禮拜一大會結束后)。
2、物理:20xx年6月17日(十六周禮拜二下班后)。
四、出題及各科出席活動人數:
(一)出題人:
初三物理:閔志華
初中語文:閔志華
初中數學:張習鵬
(二)各項活動出席人數:
各項活動各組15人(每班限制在5人以內)。
(三)評卷(含登分、統計)人:
語文:
數學:
五、考場設置:
大會室
六、監考:
語文:
化學:
七、安全工作:
由李劍負總責,出席活動班主任協助。
八、攝像:
李劍
九、后勤:
盧作高負總責,相關人員協助。
十、考勤制度:
前面相關班主任無特殊事必須出席,有事必須向中學領導事假,以假條為準,凡無故不出席活動者每次按按三節課作息時間估算考勤(評卷也按此估算)。
十一、獎項設置:
各組各科各取前六名(銀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李勇老師負責獎章制做及發獎。
注:各出題班主任必須于20xx年6月16日下午10點前將大賽試題復印好交閔志華處,愈期責任自負。
化學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5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課外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是按照中學生特性,借助當地資源,舉辦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它還能擴大中學生的知識視野,迸發其求知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中學生動腦動手能力;為中學生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提供機會;有利于中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二、調查身邊生活中的化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構想
1、走進活動基地,了解故鄉的電力資源和用電環境以及發展經濟的電力資源優勢,增進熱愛故鄉的情感。
2、深化素養教育,施行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化學教學方式,培養中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調查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3、讓中學生從生活中了解人與電力息息相關的重要性,樹立節省用電和安全用電的思想,培養能源可持續性借助和發展的觀點。
三、調查身邊化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計劃和組織形式
1、首先進行調查中交通安全知識和安全用電和防觸電知識的知識。
2、調查課時安排以三天為宜。
3、把全班分成十個小組,由兩位老師率領。
4、學生帶好記錄冊,帶上拍照機,拍些常用電器和安全用電的相片。
四、調查身邊安全用電綜合實踐活動的地點選擇
觀察地點選在家庭、公共場所,供電廠等,不影響家庭正常生活和各部門正常工作條件下,有選擇地有目的的觀察。
五、調查身邊安全用電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施行
1、統計自己家及鄰居家所用的家電種類
2、調查家庭配電線路結構
3、以小組為單位統計同村農業上所用的家電的種類
4、以小組為單位調查農村安全用電隱患
5、充分借助當地的資源,深入鞋廠調查各種開關
6、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安全用電知識
7、通過實驗探究為什么不能用濕手接觸家電
六、活動總結
1、學生之間交流,成果共享
2、各組寫出調查報告
3、全班集中,各組交流
4、總結出農村安全用電注意事項,給當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議
七、活動反省
每個中學生寫一篇在500字左右的安全用電反省
化學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6
一、活動目的
本次活動致力通過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培養中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和社會中的實際問題的素養,包括培養中學生的觀察力、實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表達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養成“探索――發現”品質中學物理實驗論文,熱衷發覺、向往發明,敢于創新、敢于嘗試,以及求實的科學心態和精神。
二、參評對象
全市中學二、三年級中學生,分初中、初三兩個組別分別進行評比。
三、參評選題
參賽選手從“自然現象的探究、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解決、物理知識的應用”三個方面考慮自主制定活動主題(可以是教材上的綜合實踐活動選題,也可以是其它選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舉辦綜合實踐活動,每組3至5人。
四、評選內容
根據“科學性、實踐性、創新性、過程性、綜合性”的原則對參賽選手遞交的以下三個方面的材料進行綜合評審:
(一)活動方案
1.選題的提出:選題要有創新性,要有對化學學科,化學與自然、物理與生活的獨特思索。
2.活動計劃:設計合理、詳細、操作性強,針對科學探究中的各個環節合理運用實驗方式。計劃中應包含指導老師、小組人員分工、合理的日程安排以及相應的任務分配。
3.施行方案:要有實驗的化學原理以及實驗設計的思路,數學原理或化學定理運用正確,實驗設計的思路要新穎、巧妙,實驗器材不限。
(二)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以過程性資料方式呈現,包含過程活動記錄,主要實驗過程的相片、視頻、實驗數據及現象記錄,活動過程或某環節的反省評價,活動方案調整資料等。要求資料翔實、數據完整、現象顯著。
(三)活動成果
活動成果以“綜合實踐活動報告”的方式呈現,出席上海省級評比的選題要報送不超過10分鐘的校內匯報展評和答辯錄象。
五、評分標準
(一)創新性
活動選題新穎;在技術思路、物理原理、方法運用上有獨特的理解;遞交的成果與先前已有的成果相比,有創新看法或有特征的實物制做。
(二)科學性
活動涉及的化學原理或化學定理運用正確,符合中學生思維特征;選題緊貼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實際;研究有一定的深度;研究過程方式科學;問題剖析透徹,所得推論禁得起推敲和驗證。
(三)實踐性
課題的整個研究過程,必須由參賽中學生親自完成;中學生表現出積極地參與熱情;團隊成員有明晰的分工與協作;“知與行”、“動腦與動手”的結合與統一;活動學生認知和體驗不斷加深,具有生成性;活動結束時“知、能”均得到發展。
(四)過程性
在網上活動專區根據要求及時上傳:選題思索、活動計劃、實驗方案及修訂方案、實施過程資料(包括文檔、圖片、影像等)、活動成果呈現。上傳資料應反映活動的主要過程,具有真實性。
(五)綜合性
活動必須彰顯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彰顯科學、技術、藝術、道德的統一。
成果不得剽竊。如有剽竊現象,取消參賽資格。
六、評選方法
評比活動采用書面與錄象評審相結合的方法進行。
(一)參評選手登陸xx實驗教學研究網(xx)中學數學優秀綜合實踐活動專區上注冊報考,上傳活動有關資料中學物理實驗論文,每組限報一個課題,每小組限一名指導班主任。
(二)評比分初中與高中兩個組別分別進行評比,每組分初
評和復評三輪進行。
1.初審
各縣、區教育武器管理部門負責對所轄地區所上傳的作品進行初審,按比列推薦出席全市評比選題。
2.復評
上海市教育武器與勤工儉學管理辦公室負責組織復評,復評依據活動網上上傳資料和成果展示錄象綜合評分。
七、獎項籌建
本次推選每位組別分別設銀獎、二等獎、三等獎,并給出席活動的中學生和指導老師頒授證書。依據省文件精神推薦優秀作品出席市級大賽。
八、時間安排
(一)高中組
1.20xx年11月1日-20xx年2月15日為注冊報考和資料上傳時間,20xx年2月15日18:00停止資料上傳。
2.20xx年3月10日各省、區完成初審工作,20xx年3月30前底完成全市復評。
(二)初中組
1.20xx年3月1日-20xx年5月30日為注冊報考和資料上傳時間,20xx年5月30日18:00停止資料上傳。
2.20xx年6月20日各省、區完成初審工作,20xx年7月15近日完成全市復評。
化學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7
為提升學院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和人才的培養質量,貫徹落實中學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數學教研室在教務處、理大學領導下,繼續面向全院文科中學生舉辦第xx屆學院化學科技創新活動。相關事宜如下:
一、參與對象:
全校20xx級開辦學院化學的理工科學生。為保證活動的參與范圍和活動的質量,學院化學“四小”活動列入到中學生成績考評體系中,要求中學生必須出席。
二、活動目的:
(1)了解化學知識在工程技術中的應用,降低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科技文獻閱讀與撰寫能力;
(3)培養實踐意識和動手能力;
(4)一定的計算機基礎操作和程序編撰能力。
三、基本要求:
1、案例剖析寫作方向:(優先評比,加分)(附件1)
(1)案例取材的范圍:數學學科研究的最新進展,數學學原理在工程技術中的應用,化學學原理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中的應用,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及解釋等。
(2)案例剖析寫作可以是化學學單一知識點問題,也可以是多個章節、多個知識點的組合,不要太復雜,要有相關的公式推論或估算,最好能與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相結合。
(3)每個中學生要完成1個案例。
2、小制做方向(包括演示儀器制做、趣味電子制做、演示動漫制做與計算機程序設計等)(優先評比,加分)(附件2)
(1)要求中學生在已學過的學院數學知識中,針對學院化學演示實驗,進行一些典型的化學現象的演示儀器的制做以及針對生產生活中須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發明創造;
(2)制做范圍:中學生可進行演示儀器制做;借助計算機軟件(如FLASH、等)制做化學現象演示動漫或針對某一定理的計算機輔助程序;能進行趣味聲、光、電現象演示的電子制做等。
(3)中學生自行締結小組(通常為2~3人,依據任務的工作量確定),填寫設計申請書,之后由任課班主任進行審核,教研室二審,確定制做后由任課班主任負責全程指導(包括下學期)。下學期完成制做。
(4)中學生制做過程中所需材料由中學生申報給指導班主任,最后由實驗室集體采購,制做所需的材料費由中學捐助;確需自行采購的,要經教研室同意。
3、小論文、小讀書報告方向:(任課班主任自定)
(1)中學生任選有關熱學、熱學、電磁學方面與生活和工程實際相關的內容,以公開發表論文格式寫出相應論文或讀書報告。
(2)字數不多于1000字,不少于3000字以內為宜。
(3)A4紙、標題采用三號、正文小四號楷體、打印。
(4)寫作格式參考:《黑龍江科技大學學報》論文格式或其他公開發表的學術期刊規定格式。
(5)中學生在寫作時,所查閱的相關參考文獻,必須在論文或讀書報告的結尾列舉參考文獻的名稱以及參考的頁腳等。
4.時間要求與說明
(1)案例剖析、制作方案、小論文寫作時間:從即日起,截止6月14日;
(2)案例剖析、制作方案、小論文要求:制做方案一式三份,其它一份,雙面復印,同時上交電子版(Word格式),電子版文件命名方式,班級+姓名,例:電氣12-10王輝.doc。
(2)制做完成時間:下學期開始至11月15近日完成;
(3)小制做地點:化學演示實驗室;其他選題完成場所自行選擇。
四、成績評定:
通過審查的中學生,并就能依照設計方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制做,此項作業作為平常成績的一部份,滿分記10分。對其中優秀的案例剖析、制作方案、論文、讀書報告進行評比,頒授榮譽證書,此項成績記滿分,并有額外加分。
化學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8
一.活動目的
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為了使中學生體驗到化學學科的特性,感遭到化學學科的美,也為了使中學生積極參與到動手實驗的活動中,特創立該小組。期望小組成員通過活動,才能對化學學科的知識有愈發深刻的認識,才能對化學學習形成愈加濃烈的興趣,還能增強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活動時間
每周四晚上課外活動時間
三.活動計劃和具體內容
開學第3、4周,發動宣傳,演示老師個人創新實驗,組織中學生報考。
開學第7周,布置中學生動手制做光的直線傳播實驗。(必做小孔成像和渾天儀儀)
開學第8周,展示光的直線傳播實驗。
開學第9周,布置中學生制做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實驗。(必做:自找器材演示色散,自制潛望鏡和平行光源)
開學第10周,期中備考,暫停
開學第11周,期中考試,暫停
開學第12周和13周,展示光的反射和折射實驗。
開學第14和15周,布置熱學實驗(必做水平測量儀和橡皮筋測力計)
開學第16周,展示熱學實驗
開學第17周,布置創新小論文。
開學第18周,展示創新論文。
四.化學創新實驗興趣小組成員名單
張笑然鄭惠文薛巖松劉兆琪趙一凡閆心如趙琪航陳夢真寇寒旭
顧亦然牛照程王佳棟王心宇潘冠宇徐連德孫澤浩徐夢妤密俊杰姚騰宇李辰童王儷潔吳冰洋李澗龍王一帆
【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中學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例文(通用7篇)09-20
跨學科活動方案(精選12篇)06-27
高中語文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例文(精選6篇)09-20
高中跨學科活動方案例文(精選8篇)09-20
化學綜合實踐活動11-12
跨學科學習活動方案例文(通用6篇)09-20
高中美術跨學科設計活動方案例文(精選6篇)09-20
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例文(通用12篇)09-20
數學課外實踐活動方案(通用12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