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中工教育教師考試頻道為您提供《2019年貴州省教師招聘面試技巧:“變線”答辯題及》,幫助您備戰2019年貴州省教師招聘考試。 欲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貴州中工教育官方微信()!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我是X號考生,我今天課的題目是“牛頓第三定律”。 課程標準指出,新時代物理學的總體目標是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 基于這個理念,我來談談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教材是聯系學生和教師的紐帶。 一個好的老師一定能夠從教材中汲取一定的養分,并對自己的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 牛頓第三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物理必修課一》第四章第五節的內容。 牛頓運動三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礎,也是整個力學的內容。 牛頓第二定律的研究對象是單一受力物體? 它只能解決物體的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 牛頓第三定律反映了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因此,它是對牛頓第二定律最有效的補充。 有了它,力分析的對象可以從一個對象擴展到多個對象,拓寬了力學的研究范圍。
學生是教學的適用對象。 我還了解到,學生在初中就已經知道“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概念,也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不過他們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認識還比較片面,所以需要學習這一課來彌補。 作為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奇心很強,參與意識也很強。 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各種實驗,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參與課堂。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和技能: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了解牛頓第三定律?
過程與方法:學習牛頓第三定律,提高探索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探究興趣和學習熱情。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難點在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之間的區別。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實驗探索、討論、比較的方法來完成我的教學。
下面主要講一下我對這節課教學流程的設計。
第一個是介紹性鏈接。 在這個環節,我玩了一個游戲高中物理牛頓第二定律經典例題,讓學生擊掌,然后告訴他們擊掌后的感受。 學生可以感受到雙手的疼痛,然后介紹我今天要教的內容——牛頓第三定律(板書)這樣的介紹環節,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可以快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
接下來是探索新知識的教學階段。 在本節中,我將介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概念,我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并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 第一個例子是有學生走路時不小心撞到了玻璃。 會發生什么? 這意味著什么問題? 第二個例子是讓學生坐在凳子上,雙腳懸空,然后用手推桌子。 他們會有什么感覺? 由于這兩個例子比較貼近現實生活,大多數同學在生活中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所以他們很快就能分辨出,當撞到玻璃時,玻璃碎了,頭流血; 當他們推桌子時,桌子向前移動,人也向后移動。 然后我會要求學生根據上述現象的解釋嘗試推導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也就是說,兩個對象之間的相互作用總是相互的。 我們可以將任何一種力稱為作用力,而另一種力稱為反作用力。 (板書)在這個環節,我從學生的親身經歷出發,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為牛頓第三定律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接下來,我們將探討牛頓第三定律。 由于是本節的重點,因此過程將是:定性觀察-定量探索--實驗概括為三個過程。
首先,在定性觀察階段,我進行了兩項活動。
第一個活動是輕輕擠壓兩個氣球。我會提示學生觀察
(1) 兩個氣球都變形了嗎? (2)變形是否有順序? (3) 兩個氣球之間的力是否相同?
第二個活動是觀看漂浮在水面上的兩個磁鐵之間相互作用的視頻。 讓學生觀察現象。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這節課中的主動性,我會給學生5分鐘的思考時間,然后讓同桌的兩個人進行交流。 定性觀察可以揭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相同的性質,同時存在、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定性觀察后,我再定量探討,相互作用力的大小重要嗎? 我以大人和小孩的拔河比賽為例,大人贏了。 讓學生猜測成人和兒童之間的拉力之間的關系。 學生的猜測可能多種多樣。 然后我給每組學生分發了兩個彈簧測力計,將兩個彈簧測力計掛在一起,模擬拔河比賽,并讓學生觀察兩個彈簧測力計。 學生會發現,無論兩個彈簧測力計處于靜止還是運動狀態,它們的讀數都是相等的。 在這個環節,我先進行定性觀察,然后進行定量探索。 這種深入的設計既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又降低了問題的梯度,為后續總結牛頓第三定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經過定性的觀察和定量的探索,學生們已經基本了解了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所以我會讓他們嘗試根據上述實驗來總結牛頓第三定律。 最后我根據同學們的總結做一個總結。 即牛頓第三定律(寫在黑板上)的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以上三個步驟完成了本課的重點。
學習了以上內容后高中物理牛頓第二定律經典例題,有的同學會產生疑問:既然兩種力量大小相等,為什么拔河比賽中還是有勝負之分呢? 為了便于學生了解拔河比賽中的勝者和敗者,我讓學生觀看視頻。 由此可見,拔河是靠摩擦取勝的!
有的同學可能還會有這樣的疑問:由于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合力應該為零。 有這樣疑問的同學實際上是混淆了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從而進入了本節的難點。 小組討論完成表格并總結總力和平衡力之間的差異。 當然,我會引導學生完成這個過程。 由此,學生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它們不能相互抵消,合力也無法計算。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這個環節,是因為它不僅突破了難點,而且在知識的呈現上也相互銜接,讓整節課一氣呵成!
為了鞏固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我利用多媒體展示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應用牛頓第三定律進行分析。 這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法律,而且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最后一步是知識總結。 我會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梳理本節課的新知識。 我設計的課后作業是要求學生找出生活中應用牛頓第三定律的例子并形成研究報告。
以上是我的教學設計鏈接! 下面請允許我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既突出了重點和難點,又讓學生一目了然!
版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