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高中之前,我從來不知道有學科競賽這回事。 我從高二中期開始學習化學競賽。 當時,我鼓起勇氣去參加學校的競賽班(我們年級沒有競賽班),發現學競賽的學生都是實驗班的學生……
且不說同學們對我的看法,至少老師們不理我,真正不想“學點高考以外的知識”的學生很少。
所以這段時間我很迷茫。 先是晚上浪費時間看課本(根本看不懂),然后迷迷糊糊地聽競賽課。 我們學校是海淀區的實力學校。 但清北的錄取率和高考平均分,說白了,都是靠早期培訓班支撐的。 也就是說,普通班的學生想要參加比賽,必須被拒絕。 說服的對象。
于是家長猶豫了,老師猶豫了,自己也不知所措了。 我看不懂這本書,無論是無機的還是有機的。 然而我沒想到,大二的寒假竟然成為了我競技生涯的第一個轉折點。
我首先花了兩周的時間閱讀了《普通化學原理》部分。 因為高一時我對微積分的了解還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很快就了解了基于動力學的微分方程。 化學因為學習的順利而給了我信心。
開學前,我只身從四川老家去鄭州上專業課。第一次認識曹老師,第一次見到外省的大佬,第一次我感受到了競爭的殘酷,第一次感受到了北京考生的快樂……作為那次集訓中唯一的北京學員,我三門考試都拿到了5分。 積分,20分,40分,結束了,菜太好吃了,哈哈
我非常感謝當時遇到的石家莊二中的學長們。 當他聽說我想學好比賽時,他不僅肯定了我的想法,還對我的學習計劃提出了建議。
于是我在高二下學期開始了我的生活。 我每天在學校晚自習期間就開始學習吉林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課程。 期中考試結束后,我開始做往年的競賽題。 我不再參加學校的競賽班。 2018年6月、7月,因為期末考試和看輕小說,幾乎沒有比賽。
直到八月份報名了機構的強化培訓班,在祖德、裴奶奶、砂漿、曹老師的不斷轟炸下,我才發現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夠了,于是我開始瘋狂地做分析、學習。水晶,并回答藝術問題。 機構考試的成績只是談合作。 學校的開學典禮正好在考試前,所以我下午在學校復習筆記,晚上去做了足療(我仍然認為這是最傷風敗俗的操作)。 然后第二天,我在梅蘭芳大劇院7-11吃了早餐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吧,然后去北京四中參加考試。
我的同學和化學老師(付老大)認為我考試中不能省一個,因為我告訴他們,我在晶體問題上毫不猶豫地算出了30,并寫下了一氧化碳。 。 。 最后一題之后的三題全部錯了。 。 。 我估計有六十或七十。 。 。 然而,當我發現自己是年級中唯一的省第二名,而我們正要開始寫作文時,我簡直高興得要瘋了,這導致我的作文寫錯了(滿分50分,我是 31)
然而,另一個轉折點出現了。 因為如果我排名低的話肯定進不了省隊,年級組長告訴我爸我肯定不能報考金秋營,讓我盡快回去參加高考。 我和我爸爸都相信他。 10月20日左右,當我收到北大金秋營的通知時,我真是又悲又喜。 我只有五天的時間來審查。 這五天是我職業生涯中唯一一次停課。 我完成了一些最后的問題,以便對人們的名字有很好的反應,并加深我的動態感。 大家不妨想一想,一個只學習了八個月比賽的人,想要在預賽省級第一的基礎上,在五天內達到決賽的高度,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正是所發生的事情。 金秋英差點沒能解決最后的有機題。 總分低于147分,未能獲得降分資格。
唯一的遺憾是九月、十月的空檔期沒有機會沖刺金秋營(雖然分數幾乎不可能降低,但聽了年級組長的建議和不為之奮斗)。 在停課五天的時間里,我真正體會到了“這輩子參加比賽我都不會后悔”。 我從早干到晚,但從未感到厭倦。
我研究比賽是因為我喜歡化學,因為我是個賴賬者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吧,因為我想被認??可……比賽是我九個月來奮斗的全部。 父親看到我的決心后,一直支持我。 每次我說要買書,我就不耽擱,他還報名了強化培訓課程。 我不敢說再給我一年就能進省隊,但這次經歷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了我的能力。 這也是我通過自學達到的極限。
這輩子加入華鏡我無怨無悔,華鏡也絕不是一個陷阱。 它就是我們這些熱愛化學的人眼中的富士山。
(副圖,金銀銅牌省隊老大因為太不誠實而掉分)
emm高考完了,我來補題了……
北航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自主招生并未減少。 據說北航比較簡單。 其實最后我發現航空航天專業競爭很激烈……尷尬
本來國科大綜合評估面試成績還過得去,我以670分左右的成績就能進去……
北京高考確實很容易,但誰知道會天翻地覆,我本來不想去北航、北立大學……可悲的是,我最終決定去中國香港和深圳。
唉,自招比賽和自招必須同時準備,而且一切準備工作都要在高三之前做好。 我只是為比賽做準備。 自招是我在高考前一個月所渴望的事情。 這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最后祝各位選手武術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