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 學好物理不僅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作為基礎,還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因此,很多學生都覺得學好物理非常困難,尤其是進入高中后。 你經常可以在同學中聽到一句話:“物理難,化學復雜,數學作業做不完”。 因此,他們覺得中學物理很難。 學習。
雖然物理有其復雜的一面,但只要我們掌握物理的特點,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門學科是可以學好的。 在這里,筆者想談談如何學好高中物理。
1、善于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習物理。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物理現象的科學。 這些現象包括力現象、聲音現象、熱現象、電磁現象、光現象、原子和原子核的運動變化等。學習物理學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這些現象,找出規律,了解其原因。讓學生認識和掌握這些現象,更好地服務生產和生活。 我們知道,我們周圍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許多生產、生活現象都是物理現象。 為了學好物理,我們必須仔細觀察我們周圍存在的各種物理現象。
觀察首先要廣泛、全面。 物理好的學生大多勤于觀察,善于觀察。 因此,這些學生往往興趣廣泛,求知欲強烈,視野廣闊,知識廣博,好奇心強。 他們在學習物理時,往往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廣闊的胸懷,更容易掌握物理現象和過程,從而進行正確的分析。 比如,當你看到彩虹時,你不僅僅是好奇它五彩斑斕的顏色,而是要注意觀察它到底有多少種顏色? 為什么會有這些顏色? 這些顏色是如何排列的? 為什么會這樣安排呢? 當你打開收音機時,不要只是聽優美的音樂,而應該看看里面有哪些部件? 這些組件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 為什么可以通過這些組件聽到無線電廣播? 無線電廣播是如何發送的…… 勤于觀察、善于提問,一定會讓你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促使自己去閱讀、學習、探索。 這種有針對性的方法肯定會消除對物理學的恐懼,并產生對物理學的真正興趣。
觀察必須有針對性。 學生在廣泛觀察的基礎上,要注意觀察與所學知識相關的物理現象。 比如,我們在初中學習“壓力”這個物理概念時,就要注意物體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壓力、力、受力面積之間的關系。 就像拖拉機的履帶; 卡車的后輪變成了四個; 刀可以磨利來切東西; 它還可以用來釘圖釘、縫衣服、在沙子上行走等。每個人都應該關注這些日常現象,并能夠將這些現象與“壓力”聯系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頭腦中一定積累了大量的物理現象和相關的物理知識。
觀察也必須是有目的的。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 對于你所看到的現象,你不應該關注它們的美麗和新奇,而應該找出這些現象背后隱藏的物理原因和物理規律。 例如:紡錘形的圓錐滾子沿著V形軌道向上滾動。 我們不應該被它的表面現象所迷惑。 當滾輪放置在坡道下端時,不會自動向上滾動。 只要我們知道了壓路機向上滾動的時候,重心是不斷下降的,那么我們就會一下子明白壓路機上坡的原理了。 另外,看到硬幣浮在水面上應該與液體的表面張力有關; 看到肥皂泡上有彩色圖案,應該和廣東的干擾有關……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我們觀察的目的。 算達到了。
我們要避免對身邊的一些現象漠不關心,不觀察,不思考。 這對學習物理是不利的。 事實上,物理學中許多定律的發現和重大發明都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 大家都熟悉,著名物理學家牛頓根據對蘋果落地現象的仔細觀察,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瓦特燒水時,觀察到水蒸氣產生的力推開水壺蓋,并發明了蒸汽機。 過去,一些學生經常感覺進入中學后物理變得越來越難。 這可能與他們長期困在書本中,不關注周圍的生活和現象,對一切都漠不關心有關。
2、注重實驗,勤于實驗,在實驗的基礎上掌握物理定律。
物理學是一門基于實驗的科學。 許多物理定律都是從模擬自然現象的實驗中總結出來的。 多做實驗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概念,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物理定律的理解。 宋代詩人陸游曾說過:“紙上所學,只能知之甚少,但實踐起來,一定會知道。” 他說,要獲得知識,僅僅依靠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 我們還要自己實踐,將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 ,腦與手結合。
在中學階段,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因此高中物理化學學習方法,老師會在課堂上演示很多實驗,學生也會做很多小組實驗。 對于這些實驗,學生必須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高中物理化學學習方法,明確每個實驗的目的和原理,了解一些儀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確實驗步驟。 做實驗時必須遵守操作規程,按步驟進行,認真實驗,認真記錄,通過正確的處理和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另外,學生自己要盡力創造條件,多做一些簡單的實驗。 例如,學完“重心”課程后,你可以用一塊不規則的木板,通過“懸掛法”找出它的重心在哪里; 學完“摩擦”課程后,您可以使用定向橡皮筋綁在木塊上并改變放置位置。 從木塊上物體的質量,我們可以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與重力的定性關系……這些實驗對于我們掌握物理定律非常有用。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你可能已經發現了這個不爭的事實:近十幾年來,我國的中學生在一些著名的國際比賽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一些重要的科技發明和發現卻無法與我們相比。 。 沒有機會。 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對實驗教學重視不夠,遠遠沒有充分挖掘學生的動手潛力。
此外,學校組織的特長班、興趣小組也是學生實踐鍛煉的良好機會。
不注重實驗,甚至不做實驗,只依靠主觀假設,這是物理學習的大忌。 這往往會導致“錯失千里”。 作為一門實驗性很強的科學,諸如“可能”、“關于”、“估計”等詞語不應該出現在物理學中。 自己做的實驗往往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常人們傾向于認為觸電與電位有關。 如果你親自做過給人體帶電的實驗,你會發現即使有幾十萬伏的電勢,人體也不會觸電。 由此可知,觸電是由于電流通過人體而發生的。
如果不依靠實驗來學習物理知識,而僅僅依靠主觀假設,這種知識一定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學生肯定會覺得這些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識非常空洞、抽象,而且物理也一定會覺得很難學。 。
3、勤于思考,注重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基本、最普遍規律的學科。 其規律性非常強。 僅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物理的。 你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認識,掌握它的規律。 愛因斯坦曾說過:“要學習知識,就必須勤奮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著這種學習方法成為了一名科學家。” 這句話說明了思維的重要性。
勤于思考,首先要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體實踐中培養和訓練。 每次你學習一個概念時,試著弄清楚:你是如何得到這個概念的? 它是如何定義的? 物理意義是什么? 它與其他物理量有何關系? ......每次你學習一條規則時,試著弄清楚:你是如何得到這條規則的? 適用條件和范圍是什么? 與其他法律有何關系? ...... 每次做練習時,試著弄清楚:這道題描述了什么物理現象? 那么物理過程呢? 應該使用哪條規則來解決問題? ……只要學生能改變“上課記筆記、復習背筆記、考試忘得一干二凈”的機械學習方式,擺脫“做作業做作業”的被動狀態,克服習以為常的情況。作業中要堅持“抄葫蘆”,認真做作業。 如果我們善于思考、善于總結,一定會從“勤思”轉變為“善思”,從“善思”轉變為“善進”,不斷提高分析、判斷、推理、總結、想象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學習物理。
在實際學習中,有的同學解決問題冷靜、靈活、開門見山、言簡意賅;有的同學解決問題冷靜、靈活、開門見山、言簡意賅; 有的學生一頭霧水,一頭霧水,經過一番努力得出的答案往往復雜而冗長。 排除學生天賦因素,主要原因是“想”與“不想”、“勤”與“懶想”。 俗話說“刀越磨越鋒利,腦子越用靈”。 偉大的電工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你使用的鑰匙總是明亮的”,這恰恰說明了思維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要學生堅持獨立思考、認真理解,物理就會變得更容易學。
學習物理時不要傲慢。 如果不注意規則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在接題時只是“設公式、類型”、“跟著葫蘆走”,往往會出錯。 做物理題的時候一定要思考它的物理過程,不能簡單的把物理問題當作數學問題來解決。
4、要善于總結,清楚地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和物理定律。 我們必須避免半理解或含糊不清。
各種物理定律總是蘊藏在力學、運動學、電學、光學、原子物理等各種物理現象中,它們密切相關且不斷變化。 因此,學習物理時除了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還必須學會總結、提綱,才能將一本“厚書”變成一本“薄書”。 還要學會舉一反三,與相關知識聯系起來,才能讓“薄書”變成“薄書”。 書變得“厚”了。 這樣,知識就被系統化、程序化了,就像一張漁網,可以收攏,也可以廣泛傳播。 物理知識必須是有序的、連貫的。
對于每一章的復習,要勤于總結。 首先,你要學會寫一份“知識結構總結”,其中可以包括:整章有幾部分? 你們聊了什么? 各個部分如何相互關聯? 有哪些要點? 你在本章中學到了哪些物理現象、概念、定律和公式? 這些規則是如何產生的? 每個概念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它們與法律有何關系? ……知識總結應當簡潔、清晰、內容準確。 摘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包括文本、框圖、表格格式、樹形結構等。
其實總結的過程也是進一步提高理解的過程。 每一次認真完成一次知識總結,都如同攀登新的高峰,站在高處,俯瞰全局,美妙的風景盡收眼底。 總結出來的知識不僅易于整合,而且易于理解和記憶。
學物理最忌諱的就是學的東西都講不清楚,所有的知識點都混在一起,成了一鍋粥。 當我遇到一個問題時,我認為它與這個知識點相關,我認為它與那個知識點相關。 我分不清其中的區別,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現在有些同學感覺無從下手。 我想可能是他們不善于總結,各個知識點不清楚。
5、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的基礎上學好物理。
很多物理知識來源于生產生活,反過來又指導我們改善生產生活。 因此,我們不應該把物理學當作一門自然科學,其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非常密切。 可以說,如果純粹從理論上學習和研究,自然會覺得枯燥。 如果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就能激發你的學習興趣,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學習的方法多種多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不容易。 需要學生不斷探索、總結。 經過幾年的學習,同學們也積累了一些自己的經驗,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 我想學好物理不會是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