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一年級物理必修課公式匯總
重力G(N)G=mg;m:質量;g:9.8N/kg或10N/kg
密度ρ(kg/m3) ρ=m/Vm:質量; V:體積
合力F(N)方向相同:F(N)=F1+F2 [6]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1>F2
浮力F float (N) F float = G 物體 - G 瞄準具; G瞄準鏡:物體在液體中的表觀重量(測量值)
浮力 F float (N) F float = G 物體; 該公式僅適用于漂浮或懸浮的物體
浮力 F float (N) F float = G row = m row g = ρ 液體 g V row;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ρ液體:液體的密度,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為F1L1=F2L2; F1:功率,L1:功率臂,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輪F=G物體,S=h,F:繩子自由端的拉力,G物體:物體的重力,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h:物體移動的距離上升
動滑輪F=(G物體+G輪)/2,S=2h,G物體:物體的重力高中物理必須一知識點,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F=(G物體+G輪)/n,S=nh,n:承受物體重量的節數
機械功 W(J)W=FsF: 力 S: 沿力方向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總功:W總,W=G物體h,W總=Fs,滑輪組垂直放置時,機械效率η=W=/W總×100%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v(勻速直線)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 W 有用 = Gh = W 總計 – W 量 = η W 總計
額外功 W 量 = W 總計 – W 有 = G 移動 h(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力)= fL(坡度)
總功 W 總計 = W 有用 + W 量 = Fs = W 有用/η
機械效率定義η=G/(nF)=G物體/(G物體+G運動)適用于動滑輪和滑輪組。
功率P(w)P=W/t; W:工作; t:時間
壓力 p(Pa)P=F/SF: 壓力/S: 受力面積
液體壓力 p (Pa) P = ρghP: 液體密度 h: 深度(從液體表面到尋找點的垂直距離)
熱量Q(J)Q=cm△tc:物質的比熱容m:質量,△t:溫度變化值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Q=mq; m:質量,q:熱值
【第二部分】一年級物理必修課公式匯總
線速度V=s/t=2πR/T2。 角速度 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 向心力F =Mv^2/R=mω^2*R=m(2π/T)^2*R
周期和頻率T=1/f6。 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含義相同)
主要物理量和單位: 弧長 (S): 米 (m) 角度 (Φ): 弧度 (rad) 頻率 (f): 赫茲 (Hz)
周期 (T):秒 (s) 轉速 (n):r/s 半徑 (R):米 (m) 線速度 (V):m/s
角速度 (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特定力、合力或分力提供。 該方向始終垂直于速度方向。
(2)對于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 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變化。
【第三部分】一年級物理必修課公式匯總
速度Vt=Vo+at
位移s=Vot+at2/2=V平t=Vt/2t
有用的推論 Vt2-Vo2=2as
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公式)
中間時刻速度Vt/2=V flat=(Vt+Vo)/2
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
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度)a>0; 反方向,aF2)
相互角力的結果:
F=(F12+F22+α)1/2 (余弦定理) 當 F1⊥F2 時: F=(F12+F22)1/2
合力范圍:|F1-F2|≤F≤|F1+F2|
力的正交分量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的夾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規則;
(2)合力與分力之間是等價替代關系。 可以用合力代替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亦然;
(3)除公式法外,還可以采用圖解法來求解。 這時高中物理必須一知識點,必須選擇尺度,嚴格繪制圖形;
(4)當F1和F2的值一定時,F1和F2之間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的力的合成可以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并簡化為代數運算。
=相關文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