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在力學及相關科學或工程領域表現出領導潛力的優秀人才。具有高度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力學基本單位,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素質,強烈的事業心,崇尚科學、求實創新的精神,勤奮踏實、勇于拼搏,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學科知識,對本領域發展有敏銳洞察力,系統掌握力學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分析方法具有專業技能,具有提出和解決科學技術和工程領域挑戰性問題的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有團隊合作和組織管理能力
教師資格
力學系現有教師41人,其中教授21人,研究員4人,副教授13人,講師3人,實驗技術員4人。 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實驗教學中心,具備本科人才培養的軟基礎。 硬件條件。
培育特色
工程力學專業傳承交大西遷精神,扎根西部、服務國家、走向世界一流。 貫徹新工科人才培養理念,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形成“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寬適應性”的特色。
畢業目的地
工程力學專業60%以上的優秀學生正在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本專業碩士、博士學位畢業生可在航空、航天、機械、能源電力、海洋結構、材料、機器人等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和高級技術管理工作。 近年來畢業生主要就業于高等院校、航天(如一、四、八學院)、航空(如中國商飛、成都飛機公司、沉飛公司、中國試飛研究院等) 、造船(中國船舶工業)、國防(如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衛星測控中心、中國空氣動力研究中心)、電力(如電力熱工研究院、西北電力設計院)、石油(如石油管院)、能源電力(如東方電氣、上海電氣、中核集團)、車輛(如南車)、通訊(如華為、中興) )等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設計單位及重點行業企業; 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優秀學生直接選拔到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東京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本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優良傳統,培養出一大批優秀校友。 他們的突出成就使該專業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咨詢電話:于老師
問答
問:工程力學專業有什么特點?
答:該專業是1957年我國首批設立的幾個力學專業之一,是教育部首批特色專業之一,陜西省名牌專業。 1962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振動測試基地,第一批博士點(1981年)、第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1985年)、第一批國家重點學科(1988年、2001年) ,2006)。 1989年建立力學博士后流動站。 1998年獲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 2007年,擁有國家機械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以及美國ATAIL聯合CAE中心、比利時LMS聯合聲學與振動實驗室、美國計算空氣動力與控制聯合研究所、布魯內爾大學在英國建造。 國際聯合科研實驗室(聯合核安全與應用實驗室)。 創辦學術期刊4種: of (1984),國際期刊3種(SCI源期刊2種)。 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6項,進步獎6項,發明獎2項。 主單位主持國家973項目5項。 除學校和社會提供的各類獎學金外,本專業還專門設有以著名力學教授唐兆騫教授命名的“唐兆騫獎學金”。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寬適應性”的辦學特色和傳統。 得到世界銀行貸款、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211工程”、“985工程”等項目的重點支持,成為我國培養高級力學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 以哈佛大學院士、高華?。绹こ淘涸菏?、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布朗大學)、陳正清(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力學優秀人才)等,被國際力學大師、美國科學院院士JW教授評價為“中國最好的力學系”。
問:工程力學專業學什么?
答:工程力學是關于力、運動及其關系的科學。 它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基礎學科,是幾乎所有工程技術的基礎和支撐。 馬克思指出:“力學是大工業的真正科學基礎”。 力學是理論與工程技術密切相關的一門工程科學。 它源于工程學,又高于工程學。 服務于航空、航天、能源、機械、造船、土木工程、建筑、水利、化工、信息電子、生物醫學工程、人工智能等領域,發展為關鍵技術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的理論和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在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推動交叉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力學專業所學到的定理、規律和方法廣泛應用于工程技術的各個領域,是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重要基礎。 研究領域包括力學基礎理論、實驗方法與技術、計算方法與軟件等,涉及各種材料和結構的變形與損傷、結構振動與噪聲等、航空航天、能源電力、兵器、海洋裝備、機器人等及其他結構安全分析、設計與評價等
問:工程力學專業需要什么樣的學生(特質、素質和能力)? 我適合這個專業嗎?
答:愿意投身工程力學領域、勤奮學習、有一定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學生可以申請本專業。
問:我們工程力學專業和其他985大學有什么區別? 有什么優點?
答:我校工程力學專業是1957年我國最早設立的幾個力學專業之一,在全國高校力學專業排名中名列前茅。 本專業是教育部特色專業、陜西省名牌專業。 獲得世界銀行貸款、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211工程”、“985工程”等項目的重點支持。 擁有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力學教學示范中心、5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建立了國際應用力學中心,構建了“基礎、綜合、創新”的實驗教學體系。 國內外合作交流十分活躍,與北京航天一院、航天三院、航天五院、上海航天二院等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展了實質性合作。 8、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東方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與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東京大學、京都大學進行性合作研究,并進行實質性合作研究和學生培養、法國科學院、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2012年以來,已主辦國際會議10次力學基本單位,發起主辦國際會議2次。 國際學術組織和國際期刊編委60余人,其中包括IUTAM會議委員會委員、FEOFS副院長、JIAM主編、IJALS主編等。 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了多項國際標準的制定和修訂。 該專業培養了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布朗大學教授高華??; 索志剛,美國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 陳正清,中國工程院院士; 并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得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陳惠波,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委員于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建軍,以及一大批優秀人才。 許多畢業生在中國航天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公司等國家大型企業擔任要職,并在哈佛大學、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擔任教授。 除學校和社會提供的各類獎學金外,本專業還設有以著名機械師唐兆騫教授命名的“唐兆騫獎學金”、校友設立的企業獎學金等五項專業獎學金。
問:工程力學專業的畢業生去哪里找工作?
答:普通力學班60%以上的優秀學生可以直接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而力學實驗班的學生則優先獲得研究生資格。 本專業碩士、博士學位畢業生可在航空、航天、機械、能源電力、海洋結構、材料、機器人等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和高級技術管理工作。 近年來畢業生主要就業于高等院校、航天(如一、四、八學院)、航空(如中國商飛、成都飛機公司、沉飛公司、中國試飛研究院等) 、造船(中國船舶工業)、國防(如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衛星測控中心、中國空氣動力研究中心)、電力(如電力熱工研究院、西北電力設計院)、石油(如石油管院)、能源電力(如東方電氣、上海電氣、中核集團)、車輛(如南車)、通訊(如華為、中興) )等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設計單位及重點行業企業; 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優秀學生直接選拔到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東京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本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優良傳統,培養出一大批優秀校友。 他們的突出成就使該專業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Q:工程力學專業有國際合作項目或國際交流機會嗎?
A:這個專業有很多國際合作項目和國際交流機會。 學院除與國際知名大學開展校級聯合培養外,每年選送約20%的學生到國際一流大學(包括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深造。 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日本南洋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出于聯合培養、參觀交流等目的,力學實驗班的學生在國際上將優先考慮參觀學習。 除了走出去,我們還請人進來。每年邀請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三院院士、英國皇家院士等海外知名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百余人次。 建有國際應用力學中心和國際工程教育中心,創辦并主編3種國際學術期刊。 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
問:工程力學專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我可以在哪些方面運用我所學到的知識?
答:工程力學專業搭建了基礎學科與工程科學之間的橋梁。 它是工程科學技術的先導和基礎。 它為開辟新的工程領域提供了理念和理論,為工程設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是科技創新和發展的關鍵。 的重要推動力。 馬克思指出:“力學是大工業的真正科學基礎”。 工程項目的實際生產基本涉及機械問題,因此發展前景非常好。 具有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可在航空、航天、能源電力、機械工程、海洋結構、兵器工業、微電子、土木工程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計算機軟件開發與應用; 由于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計算機應用技能,您還可以在相關高科技領域(如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新材料、大數據分析、機器人等)工作,或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問:我校工程力學專業有哪些著名教授? 他們在我的大學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A:有很多著名的教授:
王鐵軍教授: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帶頭人、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力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學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估組成員
沉升平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索志剛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
高華建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
王剛峰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倪明久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Marie-Jean 教授(法國)
等待著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較高學術聲譽的優秀專家學者。 所有教師均具有海外研究經歷,在多個國際國內學會任職,并擔任多個國內外學術期刊的主編和編委。 他們都為我校力學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講課、講課、指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