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學好高中物理,根據我教學生的經驗和我自己的學習,我認為主要要做以下幾件事:
1.明確高中物理所需的數學知識
其實很多朋友在學習物理的時候都忽略了數學的重要性。 數學和物理是高中思考量最多的兩門學科。 這兩個學科有一些相似之處,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在高中物理中,使用的數學知識主要包括代數運算、平面幾何、三角函數、不等式、向量等知識。 其中,代數運算最為重要。 許多物理量的推導和運算都離不開字母的代數運算。 高中物理的另一個特點是矢量概念的出現。 矢量分析需要向量、三角函數等知識,與數學不同的是高中物理怎么教,物理學主要強調用數學作為分析物理問題的工具和建模的手段,而不陷入證明的泥潭。
即便如此,物理中的數學要求并不是特別高,我們也需要花一些時間研究物理問題。 解決物理問題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熟悉數學工具的使用上。 比如關于矢量(向量)分析,我們在靜力分析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訓練。 例如,關于平面幾何,我們對帶電粒子在不同邊界條件下的磁場中的偏轉進行了一些練習。
總之,在解決物理問題時,我們對數學工具的運用越熟練,我們掌握的數學工具就越多。 那么我們解決物理問題的速度就會更快,分析問題的手段也會更多。
2. 開始養成擁有實物形象的思維習慣。
實物形象,這四個字顯得很神秘。 但我認為這是一個人在學習物理時最需要培養的東西。 物理形象這個詞聽起來非常神秘和難以捉摸。 但如果我們把這個詞換個說法,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身體直覺、一種身體感覺。
例如,在高中物理中,我們接觸到的一些物理現象或過程與初中物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同:變化率(導數、斜率)、守恒量(能量、動量)、向量(速度)、位移、力)、曲線運動(平拋、圓周)等。
比如變化率,我們需要了解誰的變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速度是位移的變化率等等,守恒量就不用多說了。 我們需要清楚地了解物體初始狀態和最終狀態下能量和動量的變化,并且需要設想從初始狀態到最終狀態哪些力在起作用。 運動的大致軌跡是怎樣的? 對于向量,我們需要清楚地標明它們的大小和方向。 這個問題可以和曲線運動問題結合起來。 我們需要知道在力和初速度的組合下運動的軌跡是什么。
如果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有一個更加清晰的物理形象,即使我們拋開數學,我們也能大致感知到這個物理問題中的物理過程是什么樣的。 在進行形式分析時,我們也能流利地寫出方程。 因此,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不應該執著于解方程,也不應該執著于最終的數學結果。 相反,你應該更多地關注這個問題是否有物理本質。 例如,在運動學問題中,用數值公式方法求解問題,不如用圖像方法求解問題直觀、清晰。
總之,這種思維需要反復訓練,不可能一蹴而就。
3.總結一些常用的模型
其實很多教具中已經為我們總結了很多常見的模式。 或者當我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高中物理怎么教,我們可能會下意識地發現某類問題總是重復出現。 如果我們能夠在腦子里儲存一些模型,我們在考試時就會避免很多彎路和“套路”的解題思路。
例如,遇到速度選擇問題時,需要考慮復合場中帶電粒子的電場力和洛倫茲力是否平衡。 例如,當遇到子彈擊中木塊的問題時,你就不得不想到使用完全非彈性的碰撞模型。
最近在教學生的時候,看到一本書,感覺它把模型總結的比較全面。 我想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高中物理一點一題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在本書或其他參考書中,會總結很多模型。 當我們自己回答問題時,也會感受到這些模型。 我可以在下面舉一些例子。 如果你覺得很熟悉,腦子里立刻就能有相應的物理圖像和物理模型,那么說明你的物理水平不錯。
運動學:遇到問題和追擊問題、垂直向上投擲和對稱思想、st圖像和vt圖像
靜力學:矢量三角形的動態平衡、相似三角形法、整體法、孤立法
動力學:傳送帶模型、超重力與失重模型、力學等綜合問題(力-運動、力-電、力-能等)
曲線運動:水平投擲運動、渡船問題、傾斜投擲運動
圓周運動:帶模型、桿模型、繩模型、過山車模型
重力與航天:軌道變化問題、一站式重力公式、黃金替代、軌道變化問題、雙三星模型
功、功率和能量:機車起動、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函數關系
動量: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子彈擊中木塊、爆炸模型、人船模型
靜電:點電荷模型、平行板電場模型、電場-重力場類比
電路:歐姆定律、電表修改、萬用表的使用、電流的微觀類型
靜磁學: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偏轉模型(矩形場、圓場、回旋加速器、組合場、復合場等)、左手定則和右手定則(左力、右電)、霍爾效應
霍爾效應模型
電磁感應:楞次定律、單桿模型、雙桿模型、線框交叉
電磁感應雙桿型號
交流電:長距離輸電、理想變壓器、交流電的特性
傳感器:熱傳感器、光傳感器、壓力傳感器
熱力學:分子動力學理論、熱力學定律、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波:擺、振動圖像和波動圖像、多普勒效應
光學:折射、全反射、干涉和衍射定律
現代物理學:光電效應、玻爾軌道量子化模型、盧瑟福核模型、現代物理學史
4. 復習問題
第四點是回答問題。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入學仍以考試為主。 因此,回答問題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當然,這個環節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基礎答題階段和限時訓練階段。
首先我們要溫習題,打基礎階段。 顧名思義,這個階段就是我們平時完成作業、講義、練習等的時候。對于這個階段的練習,最重要的不是追求速度,而是要注意鞏固知識,理解下面練習的套路。這個知識點。 即使在這個階段,我也鼓勵大家正確閱讀一些無法立即想到的問題的答案。 弄清楚一類題后,再練習幾道類似的題,以達到鞏固該類知識點的效果。
限時訓練階段主要是實戰階段。 事實上,我們學習完一個單元后,就應該通過出題的方式開始限時訓練。 許多學生只是在高三參加模擬考試時才反映自己回答問題很慢。 本質上是他們過去缺乏限時訓練。 如果沒有一種緊急訓練,做題時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物理資源網,效率低下。 如果你從最早的課堂學習開始,開始類似于考試的限時訓練,你以后的考試狀態會好很多。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我們常常因為看參考答案而感到羞恥,甚至覺得自己很愚蠢。 其實看答案也是一種比較高效的學習方法。 看答案并不意味著我們完全不思考就照搬答案,甚至不看問題,而是我們思考答案中內在的解決問題的邏輯。 和文字敘述。 尤其是很多學生,雖然可以秒級解出物理方程,但在很多書面描述上卻沒有足夠的功夫。 例如,從xx到xx,例如以xx為正方向,可以得到動能定理。 寫下這些前提條件有助于你理解,也有助于老師有條不紊地批改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