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選修1-1教案設計:《電場》.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 有關“高中物理選修課1-1教案設計:“電場”.docx(5頁珍藏版)”的更多信息,請在上搜索。
1.高中物理選修1-1教案設計:電場高中物理選修1-1教案設計:電場競賽中的溫暖與關懷,競賽中的親情與友誼,使人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人才。 以下是編輯推薦的高中物理選修課1-1:電場的教案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章概念較多。 要引導學生抓住連接全章知識的主線力和能量。 還要注意電場與其他物理知識的聯系,巧用類比來加深理解。 另外,力分析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應注重學生畫力圖。本章的知識命題頻頻且難度較大,集中在電場力做功和力的變化這兩個知識點上。電勢能,以及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 尤其是在與力學和磁場相結合時,它們巧妙地將電場概念、磁場力、牛頓運動定律和功能原理結合起來
2.等環環相扣高中物理選修1-1優質課電荷庫侖定律教學設計,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學業情況分析 通過新課程的學習,學生對本章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本章??涉及的概念較多,且比較抽象,所以在復習時,一定要對主要知識點進行梳理,有的放矢。 對于學生不理解和容易混淆的概念,我們用類比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區分。 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選擇有難度、有代表性的題進行分析和練習,進行強化。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加深對電場強度、電勢、電勢差、電勢能、電容等關鍵概念的理解。 2、在熟練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礎上高中物理選修1-1優質課電荷庫侖定律教學設計,能夠分析和解決一些物理問題。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總結知識和進一步應用知識的能力,學習一定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二)流程與方法 1、重要事項的列出和排序
3.知識點 2.利用類比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3.利用學習案例引導學生并結合講解和練習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讓學生通過類比各種物理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來理解物理概念的嚴謹性、不同物理知識之間密切聯系的奧秘以及理解物理量時推論的能力。 2.通過典型綜合題的分析,讓學生體驗到機電知識成功融合的樂趣。 4、教學重難點:加深對電場強度、電勢、電勢差、電勢能、電容等關鍵概念的理解; 電場力所做的功與電勢能的變化以及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之間的關系。 5、教學策略:建立重要知識點框圖,力求言簡意賅; 在理清知識點時,將抽象概念與學生相對熟悉的知識進行類比,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用學習計劃指導學生,復習時注重實踐結合。
四、六、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的 (一)基礎知識梳理 本章主要內容可分為以下幾塊: 1、靜電與靜電力(三種帶電方式、兩種定律:電荷守恒定律、庫侖定律) 二、電場研究(兩個屬性及相互關系) 1、兩個屬性:力的屬性和能量的屬性 2、兩個相互關系:電場力做功的關系三、電場的應用(示波器和電容器) 1、示波器: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和偏轉 2、電容器:工作過程和動態電容器分析(用PPT演示基礎知識的填空題,讓學生在回答的同時解釋重要的知識點。)首先用學習計劃中的框圖梳理出學習計劃中的知識點本章,然后回答PPT中提出的問題。
5、梳理知識點,建立知識結構 (2)難點分析、專項練習及講解 (3)綜合題分析及強化練習 (4)小結、作業安排 1、電場強度E(矢量)的理解。 電場強度 E 是電場本身的特性,與檢查電荷是否存在無關。 E 是一個向量。 需要區分公式E=F/q(定義公式)、E=kQ/r2(點電荷電場)、E=U/d(均勻電場的物理意義和適用范圍)。 提問:既然E是矢量,那么如何比較電場中任意兩點的場強和方向呢? 啟發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判斷。 然后總結學生的答案。 可能的方法有: (1)判斷電場強度的方法。 根據定義公式E=F/q; 點電荷電場,E=kQ/r2; 均勻電場,場強處處相等,滿足E=U/d; 電場
6. 線條密集(稀疏)的地方,場強(小)。 (2)確定電場強度方向的方法。 正電荷所施加的電場力的方向就是該點場強的方向; 電場線上各點的切線方向為該點的場強方向; 電勢下降最快的方向就是場強的方向。 教師檢查學生的練習,用投影儀演示學生答案中的類似錯誤和典型錯誤,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解釋。 2. 關于電勢和電勢能 電勢Φ是電場本身的特性,與檢測電荷是否存在無關。 Φ 是標量。 規定無限遠距離處的電勢為零。 電勢的正負之和是相對的,而電場中任意兩點之間的電勢差U的值是絕對的。 電勢能是由電荷和電場組成的系統所共有的。 規定無限遠距離處的電勢能為零。 電勢能的正負之和是相對的英語作文,電勢能的差是絕對的。 提出
7、思考題:(1)如何判斷電勢的高低? 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判斷。 然后總結學生的答案。 可能的方法有: 根據電勢Φ=W/q的定義,將+q從無窮大移動到+Q電場中的某一點,外力克服電場力做的功越大,則越高該點的電勢; 將 q 和 εP 帶符號代入 Φ=εP /q 計算,若 Φ>0 (0 (ΦB (ΦA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