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于物理演示實驗的研究較多,主要集中在演示實驗的方法以及如何將其應用到教學中。 [2]
總體而言,追求形式多樣的示范實驗已成為國際教育的流行趨勢。 演示實驗側重于科學知識的呈現、實驗本身與當代社會的聯系、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活動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問題定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 示范實驗教學結合問題導向、探究教學、言語引導等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體驗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實現從“我要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學習。” 積極運用教學評價,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 評價方式豐富多樣,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互評、師生互評等,保證了評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評價以過程為基礎,以促進評價對象發展為理念。 48148
1美國示范教學現狀
在美國,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都非常重視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 美國學生,無論是幼兒園、小學生還是中學生,不僅有在家做事的習慣和要求,而且學校教育也提供了相當多的實驗機會和動手操作平臺。 到了大學,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 美國大學的課程設置往往將實驗課程歸為理論課程,獨立的實驗課程很少。
美國的教育改革正在進行中。 美國國家課程標準提倡了一種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即通過反復實驗,逐步加深實驗難度,加強抽象的科學知識與具體、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示實驗現象的聯系,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示范實驗的發展還包括示范實驗設備的發展。 提高演示實驗裝備水平,有利于學生掌握超出個人能力的實驗現象。 通過參與演示實驗,降低了學生探索物質現象的難度初中物理實驗演示,更容易內化科學原理和規律。 美國教師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互動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方法和手段結合起來進行科學學科演示和實驗教學。
美國科學教育改革非常重視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習科學探究、科學活動經驗、科學規律、科學原理、科學理念。 美國教育的目的可以概括為注重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要達到這一教育目的,學生需要結合多種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探索直接存在于教育環境中的實驗物理現象,并在教室、實驗室或公共場所進行實驗和研究,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技能。 或者,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研究現象來開展活動,類似于傳統的科學項目。 學生通常選擇老師選擇的實驗范圍,有些是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的。 學生還可以選擇研究科學家探索的問題,并像科學家一樣,在實驗中將科學與技術結合起來。
2 日本示范實驗教學現狀
進入21世紀,新一輪課程改革拉開了序幕。 改革的表現之一是日本教育界教學理念的深刻轉變,強調學生“生存能力”的提高。 日本此次改革的教學目標在保持原有目標的基礎上物理資源網,還保留了重視觀察的內容。
注重能力、態度和科學方法的培養,以及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等特點,并在此基礎上發展。
學校初中階段的培養目標包括有目的、有意識地在各個領域進行觀察和實驗,通過分析和觀察實驗獲得具有個人特色的觀點,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高中課程目標要求提高學生對自然的關注和探究,注重觀察和實驗,培養學生對科學和自然的探究能力和態度。 同時,從自然、科學與人類的關系角度出發,注重促進學生個體對自然的理解、處理和思維方法。 國內外示范實驗研究現狀綜述:
3 德國示范實驗教學現狀
在德國教育界,有將“普通物理”稱為“實驗物理”的習慣。 由此可見,德國教育對實驗教學的重視。 德國教育的示范實驗水平相當高,無論是教師、實驗條件還是學生。 大多數學校教育學校至少擁有一套完整的用于演示實驗的CAI軟件,幾乎涵蓋了基礎教育中普通物理的內容。 教學中還開展了很多演示實驗,很多都是非常有趣的。 此外,他們的演示實驗還配備了全面的材料。 一個簡單的實驗附帶幾頁材料來補充實驗。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國,演示實驗不僅是“實驗物理”這一單科的要求,也是一門獨立的選修課。 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大部分是將來從事中學物理教學的師范生。 未修讀該課程的學生大學畢業后不能擔任中學物理教師。 這也說明了德語示范實驗在中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德語教學要求實驗現象的演示直觀、簡潔,科學概念的呈現清晰、清晰。 參與演示實驗的學生可以輕松捕捉現象,從而輕松理解科學概念、科學原理和科學規律。 另外,演示實驗強調學生動手動腦,增加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 我國示范實驗教學現狀
在中國知網(CNKI.NET)檢索界面輸入關鍵詞“初中科學演示實驗”,頁面顯示“查到結果3239條”,其中CNKI發表2014年420條,2013年444條。 2012年發表論文337篇。 21世紀前五年(2010-2014年),國家知識基礎設施共發表文獻1428篇(不含2015年23篇)。 21世紀第一個十年(2000-2009年)發表的文獻數量為1150篇。 20世紀90年代,每年發表的論證實驗論文數量在個位數到35篇之間波動。
目前,國內示范實驗教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科學教學演示和實驗教學越來越重視CAI課件的制作和輔助作用。 科學教學強調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 學生可以通過改變實驗方法、實驗裝置或自制實驗儀器來改進實驗結果和方法。
演示實驗最重要的是學生的實驗體驗。 科學教學中示范實驗的改進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素質。 演示實驗后期偶爾會出現實驗誤差分析處理和誤差修正。 學生對演示實驗有深刻的理解,并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為創新奠定基礎。
這也符合《義務教育初中科學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科學”總體目標的界定。 演示實驗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實踐,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 如有必要初中物理實驗演示,教師可以鼓勵、帶領學生進行家庭小實驗。 同樣,為了更好地實現課程整合,數學方法也可以應用于演示實驗。 為了使演示實驗的實驗現象更加直觀、清晰,現代技術在演示實驗中的應用也是大勢所趨(如攝像頭、傳感器等)。
國內外示范實驗研究現狀綜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