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禪城區集體化辦學內涵建設,交流推進集體化辦學機制和課程一體化建設的思路和做法,優化集體化辦學效果,6月16日上午,禪城區教育局召開了集體辦學工作推進會。
01
禪城區教育局局長曾雄峰為惠景中學教育集團頒發牌匾
會上,禪城區教育局局長曾雄峰向佛山市第一中學教育集團頒發許可證,頂尖創新人才聯合培養基地正式落戶惠京中學和佛山外國漢語學校。曾菊表示,希望佛山市第一中學教育集團能夠在學生培養和教師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提供寶貴經驗。
02
佛山市第一中學教育集團金牌教練參加惠井中學教育集團全國中學物理數學競賽主教練聘任暨金牌教練工作室揭牌儀式
6月16日下午,全國中學物理數學競賽主教練聘任儀式暨惠景中學教育集團金牌教練工作室授牌儀式在惠景中學舉行。禪城區教育局教育發展中心主任李安慶,惠景中學校長陳銳,惠景中學副校長孫云寶、李啟凡,佛山市第一中學辦公室主任冼志達,汾江中學副校長郭曉英,佛山市第一中學金牌教練王東孫, 數學競賽金牌教練習新定及兩所工作室部分成員出席儀式。
與會領導和老師們在惠景中學南門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
03
召開座談會
隨后,在四樓會議室舉行了座談會。惠景中學校長陳銳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兩位金牌教練及團體跑校的相關情況,并熱烈歡迎佛山市第一中學兩位教練加入惠景中學教育集團。
惠景中學校長陳銳致辭
惠景中學校長陳銳向佛山市第一中學教育集團兩位金牌教練王東蓀先生、習新定先生頒發了聘書。
佛山市第一中學教育集團兩位金牌教練王東孫、習新定分別向惠景中學物理、數學工作室成員頒發證書,并立即成立工作室組。
04
物理競賽金牌教練王東孫老師致辭
金牌教練
王東蓀先生
王東孫,男,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省優秀教師、市優秀教師及三等功勛、一等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國際物理奧林匹克金牌教練,歷任物理常規教學、物理競賽輔導總教練、物理自主招生導師、強基礎計劃導師,擔任班主任十余年, 在教育和教學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近20年來,有126名學生獲得省一等獎,36人進入省隊參加全國總決賽,19人進入國家集訓隊。86人通過競賽高考降分或競賽護送進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特別是2012年,班上同學當年高考成績優異,被《東方報》《大河日報》等多家媒體評為全省“最佳”班級。2014年和2017年的物理競賽學生甚至是我的學生中最好的!
物理競賽金牌教練王東蓀老師致辭:他表示,他推動了集團辦學的進程,分析了集團辦學的優勢,希望禪城區“新名校集團”學校能夠讓學校通過集團的形式發展, 真正讓百姓感受到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都是好學校。
05
數學競賽金牌教練習新丁老師致辭
金牌教練
習新丁老師
習新定:2020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引進的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數學競賽金牌教練。中學高級教師,多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教練、邯鄲市先進個人;先后獲河北省邯鄲市優秀教師、教師能力標兵、教師道德先進人物等獎項。自執教以來,他一直致力于培養尖子生,其中2人獲得邯鄲市科學一等獎,60余人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盟一等獎,10余人進入省隊,具體如下:
2009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5項,北京大學2項,清華大學1項;
2012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省級代表隊2支,省級代表隊(含省隊)7支,清華大學1支,上海交通大學2支,中國科技大學4支;
2014年,新高中二年級學生楊雨軒、李子曦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盟一等獎;
2015年,新高中有1名省隊隊員,省隊(含省隊)7人英語作文,楊宇軒冬令營銀牌2009全國物理競賽2009全國物理競賽,北京大學博士學位;
2016年,樊璞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
2017年,新高中第三省隊有3支省隊,第一屆省隊(含省隊)有13人,范普冬令營前60名入選國家集訓隊并送往北京大學,王子勛獲得銀牌, 李晗獲得銅牌;
2018年,新高中第三省隊有3支省隊,第一屆省隊(含省隊)12人,于占浩在冬令營獲得金牌,邵澤磊、郝子航獲得銀牌,三人均在北京大學學習;
2019年,新高中二年級學生趙梓博、李偉佳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趙子博獲得北京大學數學夏令營二等獎。
2020年,21人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5人進入省隊,省學生人數和進入省隊人數創下校史紀錄。
數學競賽金牌教練習新定表示,要把培養尖尖人才作為國家目標持續有效堅持。培訓過程會很辛苦,很累,但年輕教師應該努力參與,培養自己在比賽教練方面的專業能力,促進思維的拓展,最終提高教學能力,讓自己成為名師。
06
禪城區教育局教研處處長李安慶作總結發言
禪城區教育局教研處處長李安慶作總結發言,他表示禪城教育一直保持著渴求的態度,兩位金牌教練的加盟將成為禪城教育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與會嘉賓合影
佛山市第一中學教育集團(禪城集團)成立于2020年9月。自成立以來,各成員學校嚴格按照集團規定、集團實施方案、集團發展規劃共同推進各項任務,教育集團充滿活力。它實現了成員學校內部課程、教師和活動等教育資源的共享。探索跨校課程開發、課程共享和小組內課程分發。
小組中的教師相互交流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