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筆記
通過講課活動,鼓勵教師更好地掌握小學語文教學相關理論,熟悉教學大綱和教材,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合理選擇教學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講課稿分享,歡迎大家參考!
1.談教材
這是思南版必修一第四章《相互作用》第三節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章講的是力的基本知識,是整個高中物理的基礎。因此本章知識教學的好壞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成敗,所以本章的教學尤為重要。本節內容為:
1、滑動摩擦;2、靜摩擦;3、摩擦規律。將本部分內容放在彈力學習之后,可以降低學習難度。摩擦力是三種常見力之一,學好本部分內容,對后面學習物體受力分析很有幫助。另外,摩擦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習本部分內容具有廣泛的實際意義。本部分內容具有以下特點:
1、本節知識與初中相關知識相銜接,拉低了初中、高中的學習水平;
2.演示實驗、探究實驗直接讓學生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體驗學習物理的樂趣;
3、先學習較為形象的滑動摩擦,再學習較為抽象的靜摩擦,這樣才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過程。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我們從“立體目標”出發培養學生。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新課程標準,提出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并能判斷其方向。
2. 通過實驗,探索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并應用公式f=Nμ解決實際問題
3. 通過實驗探索靜摩擦力的大小
3.懂得增加和減少摩擦,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二)流程及方法:
培養學生實驗觀察、分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向學生灌輸注重主要因素、忽視次要因素的辯證思想。
如果你能了解摩擦產生的條件,從而判斷出摩擦的類型和方向,就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因此,本節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
1.了解滑動摩擦產生的條件和規律,應用公式f=μN解決實際問題。
2.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正確理解什么是最大靜摩擦力。
高一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刻板,他們容易接受比較形象的滑動摩擦,但對于比較抽象的靜摩擦力的方向一般很難判斷。因此,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是本課的教學難點。??針對這一難點,我們重點引入了“假設法”,即假設接觸面光滑高中物理彈力說課,接觸的物體之間必然有相對運動,因此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并不難判斷。
(2)教學難點: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2. 講道方法
物理教學以實驗為主,注重啟發思維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索性實驗,讓學生感受到滑動摩擦和靜摩擦的存在,并引導學生分析它們的規律和區別,讓學生體驗發現知識的樂趣;另外,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發現f=μN的規律,理解其物理內涵,讓學生充分理解教材內容。因此,本課可以采用綜合運用直觀演示、講授、探索、討論,結合多媒體手段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加強師生的雙向活動,啟發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3.研究方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初中學到的摩擦力知識,引導學生把正壓與上一節課學到的彈力知識聯系起來,在實驗中總結摩擦力的規律。利用提問、評價等方式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自主、討論式的學習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最后讓學生自由發言,舉一些生活中摩擦力的例子,從而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4.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可知,教學以了解、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出發點,以掌握知識為重點,以培養能力為方向,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步驟:
1.介紹新課(此部分教學約需3分鐘)
(多媒體)觀看一則新聞(日常生活中人們踩到西瓜皮滑倒的例子)和兩張圖片(與工業傳送帶、氣墊船、磁懸浮列車相關)并提問:新聞和兩則視頻告訴我們什么物理知識?——學生自由討論回答,然后提問:學生能否舉出一些我們生活中、身邊存在摩擦的例子?學生自由回答,課堂氣氛活躍。例如,學生可以將手掌平放在課桌上,不斷增加壓力和回拉力,從而感受到不同類型摩擦的存在,啟發學生去體會和思考不同摩擦力的區別和條件,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新課的軌道。
2.新課教學流程如下(此部分教學約需30分鐘)
(1)滑動摩擦:
實驗探索→引入新課→控制變量→相關應用實驗探索,了解什么是滑動摩擦,滑動摩擦產生的條件→實驗分析,了解滑動摩擦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辨別物體運動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的區別→設計實驗控制變量,探索得出滑動摩擦的規律→課本實例。
(2)靜摩擦力:
實驗演示 → 得到什么是靜摩擦力及其產生的條件 → 實驗分析 → 得到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 強調“假設法”的引入(即假定接觸面是光滑的,接觸的物體必然有相對運動,因此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不難確定)→ 由力的平衡狀態判斷靜摩擦力的大小。實驗探索 → 最大靜摩擦力與法向壓力的關系 → 強調法向壓力就是上課中的彈力,但垂直接觸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3)鞏固練習
為了使學生所學知識穩定,使知識順利遷移,本課安排5至10分鐘的時間進行鞏固練習,具體做法是:先留2分鐘讓學生復習課本和板書上的知識內容,然后做練習1、2、3這兩項練習,再對題目進行點評。
(4)布置作業
練習問題3和4。并預習下一課。
(5)板書、畫畫
板書、板書圖具有直觀性、全面性、系統性,在黑板上留存時間長,對學生有明顯的視覺刺激作用。在教學中,整個黑板分為兩部分,一半用來記下概念和規則高中物理彈力說課,另一半用來分析和畫圖。以上是對本節教材的理解和教學流程的設計。
結語:在以上設計中,我們力求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鼓勵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反思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人教版高中物理講義】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講義15 01-17
4 高中物理選修課教學筆記 12-17
高中物理講義《機械波》08-26
人教版小學語文《回聲》課文筆記11-05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課《曲線運動》教學反思09-15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秋》課本筆記11-05
人教版高中化學電源教學筆記11-03
高中物理《從粒子的角度看物質》教學模板11-29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學筆記《夏夜多么美麗》11-17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秋雨》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