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的收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編輯收集了豐富的實驗實習自我總結主題作文供大家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收藏。
第一部分:實驗實踐自我總結范文
【關鍵詞】預覽 活動效果
我在講授科普作文《夜間實驗》(國標版六年級第12課)時,覺得學生對課文的閱讀和提問的準備不夠理想。于是,我改變了以前的做法,給學生一張空白的表格,上面印著實驗的次數、實驗猜想、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和實驗結論。讓學生回家對《夜間實驗》課文做進一步的準備,思考斯帕蘭扎尼的四個實驗的猜想、過程、結果和結論是什么?他為什么能解開蝙蝠夜間活動的秘密?填寫表格。
第二天的教學就輕松多了。我先給學生展示:“蝙蝠有什么特殊能力,能在夜空中自由飛翔?”讓學生一起讀完后,我讓他們思考:有了這種好奇心之后, 就開始做實驗了。他一共做了多少次實驗?(四次)。然后老師問:這四次實驗進行得怎么樣?結果如何?現在,請大家打開昨晚分發的表格(展示表格),結合自己的準備,談談自己的收獲。
學生踴躍舉手。我從優秀、良好、一般、中等以下的學生中各選出一人,讓他們談談自己預習時整理的表格中的信息。學生普遍都能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填入表格,于是我總結道:剛才同學們講得挺好。既然是填表格,那么文中找出的長句是不是應該“瘦身”一下呢?現在,請大家結合文中內容,把填入表格的內容凝練概括一下,并試著用關鍵詞填入相應的空格,看看誰的思維速度更快、思維更清晰?一時間,同學們都在重新閱讀、重新理解,過了一會兒,他們似乎有了答案。我們先請一位學生說說。他自信滿滿地說:第一個實驗的猜想是:用眼睛飛行,過程是:擋住眼睛,結果:輕盈靈動。感覺同學們已經想到了,但他剛說完,一個同學舉手,另一個同學又補充道:“擋住眼睛”我覺得用“蒙住眼睛”更準確。我點點頭,然后另一個同學又搶著說:我覺得“蒙住眼睛”這個詞更有見地。當時其他同學都很驚訝,贊嘆不已,我總結道:嗯,看來大家的總結一個比一個有見地。大家一起看黑板,用我們剛才總結的關鍵詞“蒙住眼睛”填空。然后我鼓勵學生說:那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呢?把自己仔細思考、總結出來的單詞和同桌交流一下。在同學們自由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再請另一個同學完成板書,最后對板書進行比較、點評,提高自己的預習成績。
在學生填完表格,了解了四個實驗的猜想、過程、結果和結論后,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這四個實驗有什么不同?學生總結:有的詳細,有的簡要。我說:對了,哪一個最詳細?請你讀(課文第三段),你能告訴我詳細的地方具體在哪兒嗎?學生充分自由地討論、交流、補充后,集體朗讀、感受。然后我說:另外三個呢?你能不能發揮想象力,再選一個實驗像第一個實驗一樣詳細地寫一寫?同學們都很感興趣,靜下心來,認真地寫。
課后,我仔細思考了一下,覺得自己預習得不錯:
1.有利于引導學生真正認真閱讀思考,養成預習的習慣
預習對我來說并不陌生,我經常會安排。第一節課的預習,學生有看得見的預習成果,如描寫生詞、寫出生詞、組詞、分段等,學生的預習效果不錯。但第二節課的預習往往側重于學生對課文的閱讀和思考,不容易有看得見的成果。很多學生甚至家長都有這樣一個普遍的誤區:認為口語作業,特別是語文思維題,不是作業。在這種意識下,學生往往對預習漫不經心,甚至根本不預習、假裝預習。在這種預習中,我不僅有明確的要求,還為學生準備了一張展示預習成果的表格,在要求和表格的引導下,學生要有目的、有條理地閱讀課文,并進一步分析解決問題,完成表格。當然,學生必須真正參與這樣的預習,長此以往,就會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2.有利于語言訓練的實施,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
從第二天課堂的學習情況來看,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是孩子們在討論自己預習的成果,因為準備充分,大家各抒己見,在互相補充中提高認識,在互相反駁中明確自己的觀點。特別是在寫作練習中,因為學生閱讀充分,時間充足,在以課本為范例進行恰當巧妙的語言練習時,更加得心應手,在實踐中內化、運用語言,同時,他們的獨立閱讀、口頭表達、總結等語言能力也得到了切實的訓練。
3.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預習的實施,教師只需根據學生的交流、討論,對內容進行總結、點撥、延伸,這樣課文內容學透了,課堂氣氛活躍了,能力得到了培養,課堂真正變成了學生的世界,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教育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部分:實驗實踐自我總結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化學學習;元學習能力;實驗研究
“新課程下高中學生元學習能力形成研究”是榆林市教育科學規劃處批準的A級項目。項目組成員通過兩年的問卷調查、對比實驗,結合大量實際教學工作實驗,總結了教學、學習、研究等相關專業設計中應注意的事項,提出了一套有利于學生元學習能力形成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措施。研究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現狀與課題的理論基礎;第二部分,《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元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探討;第三部分,實驗研究與結果分析;第四部分,研究結論。本文對第三部分“實驗研究與結果分析”進行了總結和匯報。以便更好地推動新化學課堂改革。
一、研究思路與指導思想
本研究以高中新課程《化學必修1》為媒介,以現代學習策略和元認知為理論生長點,在高一化學教學中設計了可操作的元認知優化訓練方案:激發興趣;規范并養成規律性的學習習慣;把握學科特點培養學科思維與方法;通過自我質疑、目標激勵、時間管理、自我評價、階段性總結等提升學生的元學習能力,旨在尋找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自我學習監控的方法。
2.實驗設計
本實驗采用平行組實驗設計,自變量為高中化學元學習能力的培養,因變量為學生化學成績、化學元學習能力、化學興趣和態度的變化,實驗用于考察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實驗方式:(1)單組前測、后測設計G:01-X-02;(2)實驗班與普通班對比實驗。
3.實驗目的
以高中新課程《化學必修1》為媒介,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可操作的元學習能力訓練方案,并檢驗了元學習能力訓練對“學生學習興趣、化學成績、元學習能力”的影響,旨在尋找提升學生元學習能力與自我學習監控的途徑。
4.實驗假設
1.元學習理論與新課程功能相結合,有效促進學生化學元學習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2、元學習理論與新課程功能相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5.實驗材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學(必修1),第三版,2007年3月。本研究將元學習能力的培養納入本書的教學之中。
2.問卷。中學化學學習過程中元學習能力問卷。本問卷以北京師范大學董奇、周勇編著的《學習自我監控量表》為基礎,借鑒王惠麗等人碩士學位論文中的相關量表,在深入了解高中學生化學學習過程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歸納后編制而成。經過小范圍的預測,對問卷初稿進一步修改,最終形成。問卷共50道題,測量學生在學習中的元學習能力水平。共分三個方面八個維度,包括學習活動前的準備與計劃,學習活動中的意識、方法與執行,學習活動后的反饋、補救與總結。其中,準備,如學習前準備好學習工具,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節情緒與精神等;計劃性,如學前制定計劃,規劃學什么、怎么學,安排學習時間等;意識性,如上課時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講這些內容,這些內容可以怎樣講授等;方法性重在一般方法、預習、課堂理解、復習、課后練習五個子維度中采取的具體方法,如預習時標記不懂的地方,聽課時注重理清老師的思路,采取理解記憶、及時復習的方法等;執行性,如克服上課曠課現象,堅持完成學習后再做其他事情等;反饋性重在對學習情況的檢查、反饋和評價;補習要求學生根據反饋結果,針對自己的學習采取補習措施;總結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如總結自己或學習他人、書本上好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不斷提煉和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本量表的計分方法采用6分制:完全不符合為1,基本不符合為2,有些不符合為3,有些符合為4,基本符合為5,完全符合為6。將學生在某一維度上所有題目的得分相加,即為該學生在該維度上的得分。測試得到的一致性系數a為0.97。題目分布情況見表4-1。
3.化學學習興趣問卷。(見附件1)本問卷改編自楊玉玲的《物理學習興趣與態度問卷》,可以反映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問卷采用5分制計分法,計分標準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確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所有測試分數的總和就是學生對生物學習興趣的得分。分數越高,興趣越高。
4.實驗前后各出兩套化學測試題(一套為實驗前測,一套為實驗后測)(見附件2、3)。榆林市中學一年級化學月考題和期末考試題。兩套試卷均注重基礎知識,突出重點,注重考核學生的思維和能力,與生活緊密聯系,差異化強,更能反映學生化學學習的實際水平。
6. 實驗對象的確定及無關變量的控制
本研究以博白縣中學一年級兩個自然科學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10班學生為實驗組,11班學生為對照組。這兩個班的學生是隨機抽取的高中物理必修二實驗總結,并根據中考成績分為三個等級,因此兩個學生的總體情況比較均衡,平均成績也差不多。以學生中考化學成績作為劃分依據,成績在84-100分之間的為優秀學生,成績在60-84分之間的為中等學生;成績在60分以下的為學習困難學生。研究對象構成情況見表4-2。
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較好、一般、較差的學生人數相近,可以認為學生的基礎狀況基本相同。
兩個班級在學生人數、性別比例、課前測試成績等方面基本相同,無顯著差異。兩個班級由同一任課教師授課。實驗期間,兩個班級的總教學時長和作業盡量保持一致,所有班級均進行不定期小測驗、兩次相同的月考和兩次定期考試(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確保兩個班級的變量具有初步的一致性,從而保證實驗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VII. 實驗步驟
1. 前測。以高一新生入學后基線測試成績作為前測成績(各班級按成績從高到低循環排列,各班級間無顯著差異),同時進行化學學習興趣問卷調查和化學元學習能力問卷調查(前測)。
2.通過觀察、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明確高中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及新教材的使用情況,設計了利用新教材特點培養學生化學元學習能力的可行性實驗方案并實施實驗。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組織教學,學生元學習能力自發形成。實驗組按照元學習能力培養的原則和計劃開展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學生元學習能力培養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實驗時間為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為期一學年。
3.后測。包括高中生化學學習自我監控能力問卷、學生化學學業成績問卷、化學學習興趣水平測試。
用于分析、處理實驗結果(問卷及前后測試成績)。
8.實驗結果與分析
實驗持續一個學年,筆者分階段對受試者的化學元學習能力、學業成績、學習興趣進行測試。
定量結果分析:
1、實驗班與對照班化學元學習能力前后測對比。實驗前后,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高中生化學元學習能力問卷》調查,發放試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為100%。將元學習能力得分折算成百分制標準。統計結果見下表4-3、4-4。
后測結果顯示,實驗后實驗班與控制班的元學習能力水平存在顯著差異。
前測與后測對比顯示,經過一學期的元學習能力訓練,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元學習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實驗班學生的元學習能力有顯著提高。
2.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測試前后化學成績對比。前測以進入高中后的第一次化學考試為前測,試題由課題組成員研究確定,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后測試題為榆林市期末化學統考試題,試題由專家出題,水平較高。兩次考試流程正規、嚴格,全封閉式評分,結果客觀、真實、有效。
實驗前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平均成績進行了比較,實驗班比對照班高出約0.03分;標準差S略小于對照班;Z=0.0180.05,即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學業成績無顯著差異。
實驗結束后,實驗班學生平均成績比控制班學生平均成績高出約16.01分,經Z檢驗發現,Z=2.69>Z0.05=1.96,P
實驗前后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學業成績對比表明,結合高中新教材的特點實施元學習能力訓練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
3.測試前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比較。
如表4-6所示,統計測試結果表明實驗前兩個班級之間無顯著差異,總體上兩個班級的興趣水平得分都不高。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對兩個班級重新進行了化學學習興趣調查,共發放試卷120份,回收試卷120份,回收率為100%。統計結果見表4-7。
從上表可以看出,經過元學習能力訓練后,實驗班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明顯高于對照班學生,說明按照培養學生元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定性結果分析:
定量研究是圍繞實驗目的而設計的,數據僅反映實驗結果的某些方面,本實驗的影響遠不止于此。為了得到更加準確的實驗結果,我還通過觀察、訪談等方式對學生的變化進行了定性檢驗。我發現實驗實施后,實驗班的學生在以下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學習的自覺性得到了加強。通過制定目標、制定計劃,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學生比實驗前更喜歡學習化學,積極備課、上課、復習、做作業,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不再懼怕“練習、考試”,而是把它當成檢驗自己學習得失、方法正確與否的手段。自覺規劃學習、自覺總結學習的學生也大大增多。
(2)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加強。通過問題單訓練,學生養成了思考、提問的習慣。例如,在學習SO2的化學性質時,我引導學生分物質類別、采用比較法進行研究。有學生問:既然SO2和CO2一樣都是酸性氧化物,而且性質很相似(如都能使石灰水變渾濁,能與水結合生成弱酸等),那么SO2能否像CO2一樣與Na2O2反應生成O2呢?我當即表揚了提問的學生:你提的問題很好,具備了一個科學家的初步素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接著我讓學生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大部分學生認為+2SO2=+O2。但也有一些學生提出異議,認為SO2可以被Na2O2氧化生成。兩種觀點似乎都有道理。我沒有立即給出自己的意見,而是要求他們在課后進行探究性學習,指導他們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以證明自己意見的正確性。在下節課中,讓學生匯報自己的實驗設計和實驗結果,經過全班討論,最終形成正確的方法和結論。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貝語網校,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很容易自然而然地發現問題。知識和能力就在這種師生動態的互動中生成。學生提出的問題得到肯定和尊重,這進一步鼓勵了其他學生大膽思考、大膽提問,把學習思維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峰,完全超出了老師課前的預設。顯然,這種超預設的問題教學所帶來的教學效益是巨大而持久的,這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所無法達到的。它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科學的思維和方法。
總之,經過培訓后,實驗班學習氛圍濃厚,學生元學習能力增強,思維活躍,不僅能按時完成課內作業,而且每天主動閱讀相關課外輔導書籍,該班期末考試化學成績為高一年級最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明顯強于對照班。
九、實驗結論
實驗結果表明本課題的理論假設是成立的,即利用新課程結合元學習能力培養的特點,按照元學習理論的原理、方法和策略進行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化學元學習能力和化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減輕學生負擔,進而提高學生化學成績,促進學生更快地適應高中學習生活,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因此,在高中階段結合學科課程實施元學習能力培養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10. 后記
元學習理論與化學新課程特點相結合,不僅豐富了現代學習理論,發展了化學學習的方法論;有利于高中化學教學由單純的傳授知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向促進學生學會學習(授人以漁)的轉變,推動了中學化學教學與學習方法的更深層次、更優化的改革,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主動求知創新,更好地實現提高學生化學科學素養的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參考:
1.葉嵐.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2-98,135.
2.鐘啟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試行)[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8-12。
3.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定[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張慶林,王永明.元學習能力及其培養[J].中國教育雜志,1996(3):34.
5. 董琪,周勇. 論學生的自我學習監控[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1994(01): 8-14.
第三部分:實驗實踐自我總結范文
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只要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自然就會進入學習的境界,進行自覺、自主的學習。興趣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礎上的,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感受學習物理的需要。例如,掌握用電的常識,了解生活中簡單的物理現象等等。但我認為,僅僅從“需要”上激發興趣是不夠的,我們還可以通過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來培養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要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首先要對物理這門學科的特點有充分的了解,還要熟悉學生的個性。對學習物理有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的前提。
2.充分利用演示實驗
作為演示實驗,我們很多老師都會想當然地認為老師只要給學生看就行了,有的老師擔心學生參與后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課堂上難以掌控,有的老師擔心演示實驗會影響教學能力。不管擔心與否,我認為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的演示實驗是失敗的。因此,作為這門學科——實物演示實驗的最大特點,我會盡量讓學生參與,盡可能把實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了達到良好的演示效果,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我會將班上的學生分成小組,提前一天給學生布置任務,確定本次演示實驗輪到哪一組進行:實驗目的、實驗方法、設備準備、實驗數據采集與處理、實驗總結。小組成員要根據以上任務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提前給實驗組(十名左右學生)布置任務,帶領他們到實驗室,按照本次實驗的要求選擇實驗設備。我非常重視課堂操作后的實驗分析和摘要。但是,通過以這種方式處理一些示范實驗,學會在學生的結論中找到一些合理性,并鼓勵他們參與的熱情和程度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并且從中獲得的收益自然很大。
3.幫助學生建立對學習物理學的信心
第4條:實驗實踐自及樣本
在高中,物理學是一個艱難的學科,在物理力學的研究中,學習過程是相對閑聊的。研究物理理論的某些困難,但也影響了測試分數的進一步改善,探索高中物理力學實驗的學習方法已成為每個高中生必須在下面面臨的問題。
2.注意生活的各個方面
我們的物理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反復強調,學習物理學應該善于觀察生活,因為物理學是一個逐漸形成的主題,在前輩不斷地觀察生活,理解和分析的方式,以驗證物理機制的習慣,以驗證物理機制的習慣同時,高中物理力學的相關內容在現實生活中也具有非常豐富的特定表現。 ,分析生活中遇到的現象,并通過機械實驗進行深入分析。
3.深入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在學習高中物理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對剛剛開始學習物理學的我們的學生進行多年的教學,他們在很多年中都深入探討了,我們對物理學的理解非常深入,并且很富裕無法深入思考這些問題,我們不可避免地只能保持力學實驗性學習的表面,并且無法進行深入的學習,這將阻礙力學實驗能力的進一步改善。
4.參加物理和力學實驗學習興趣小組
物理學和機械性實驗很難學習,以更好地學習物理理論知識,并通過參與或形成我們的班級來討論和學習,從而自發地組成了伙伴,并結合了伙伴的實驗興趣小組不僅創造了強大的學習氛圍,并改善了每個人對學習物理和力學實驗的興趣,而且通過相互分析和對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的討論,您可以檢查知識中的空白并進一步整合。
5.加強物理力學實驗的動手實踐
目前,高中物理學的入學考試并沒有測試學生的動手實踐,但僅通過實驗問題來測試他們,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傾向于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并且不愿意通過實??驗來探索物理機械的實驗,并且不可避免地會探索物理機械實驗的相關內容。改善了,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問題的能力。
6.加強物理力學實驗的分析和摘要
許多學生認為,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驗證物理的機械原理的過程,他們通常在教科書中重復機械性實驗,并完成相應的實驗過程,而我們不能完全效法。完成實驗學習后,我們還需要深入探索和討論實驗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高中物理必修二實驗總結,總結問題并探索特定的解決方案。
vii
可以看出,盡管高中物理學和力學實驗既困難又無聊,只要您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善于思考,勤奮思考并認真地參與物理和力學實驗,您就可以幫助自己提高學習效率并牢固地掌握相關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