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建平中學物理教研組注重課堂教學夯實基礎、選修課拓寬視野、競賽輔導提升視野、本土化國際化課程接軌世界的結合,通過綜合性的課程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物理視野,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如何逐步建立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一直是建平物理教研組思考的問題。物理教研組設置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選修課:有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行為專題課程;也有利用軟件進行物理模擬的課程;也有旨在提高學生物理實驗操作能力的實驗課程;還有AP物理課程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針對有余暇學習的學生,建平物理教研組還設置了分層的進階課程:有針對水平考試的進階課程;有針對強基計劃、自招綜合測??評的金蘋果課程;物理延伸課程:有針對高中物理競賽的專門物理競賽課程,針對不同需求的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剛剛結束的2023年“物理碗”高中物理競賽中,建平同學們展現(xiàn)出嫻熟的英語應用能力,結合扎實的物理基礎,最終取得了全球前50名、全國前10名的優(yōu)異成績。其中,12名同學榮獲全國金牌,8名同學榮獲全國銀牌,7名同學榮獲全國銅牌,12名同學榮獲優(yōu)秀獎。尤其是12年級11班的周武凡同學,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躋身全球前100名。建平同學在開拓國際視野的同時高中物理競賽考前輔導,也堅定了“我也能參加物理競賽”的勇氣。
獲獎者
建平中學物理競賽隊在蔣萬明老師的指導下,由辛先浩、朱成偉、韓小潔、王艷梅老師組成建平競賽教學輔導組。在物理競賽輔導中,將“高一提升物理視野,高二強化思維難度;以競賽激發(fā)學生興趣,通過學生帶動物理學習”的教學思路與建平中學自身優(yōu)勢相結合,形成“以身作則、多點并舉”的教學特色。我們來看看建平的物理老師對部分獲獎學生有什么感想分享?
教師感言
朱成偉老師:“在這次物理碗比賽中,我們學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還記得比賽前,我們班的同學們和我們一起討論物理試題,他們有挫折感,有困難,但我更感動的是解開難題后的成就感。更讓我感動的是物理教研組同事們的配合,不管辦公室里是誰,他們都會積極幫助學生解決比賽題目。也希望在未來的物理學習中,這些獲獎的同學們能夠繼續(xù)努力,為以后的研究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韓小杰老師:“學習物理就是用物理的角度去認識世界,物理碗比賽不僅讓學生們有機會了解更多世界的細節(jié),也開闊了學生們的國際視野。”
辛先浩老師:“我覺得物理競賽的最終目的不只是為了拿幾枚獎牌,我們老師更需要做的是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這就是為什么我在課上不僅會介紹一兩道競賽題目的解法,還會介紹一些當前物理的前沿內容,比如分數(shù)霍爾效應、量子拓撲等。可能學生對這些內容只是部分的了解,但如果我們種下一顆好奇心和熱情的種子,等待它在未來發(fā)芽生長,我想我們的使命就完成了。”
學生感言
周無凡:
鄭朝暉老師在課上告訴我們,物理和所有其他學科都息息相關,它們都是用相似的邏輯思維去探索世界,學好物理不只是死記公式,更重要的是對概念在語境中的理解和運用,抽象出模型的能力。當然,物理基礎知識也很重要。得益于蔣萬明老師幽默生動的課堂,以及辛先浩老師教授的“金蘋果計劃”,讓我在打開試卷時,并沒有感覺自己在讀一本謎一樣的書。另外,作為一場純英文考試,我能夠與來自英語國家的考生一較高下。也得益于“孤山路外國語學校”的英文組,尤其是陳真老師的悉心指導。一頁頁的默寫確實讓人望而生畏,但扎實的詞匯知識可以讓我們在閱讀大量英文材料時更加踏實和自信。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我堅信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物理“碗”里裝的不僅僅是物理,還有我在建平中學兩年來的所見所聞和所學。
李林偉:
自從我第一次接觸物理,它那可以解釋世間萬物運轉的理論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從此我就愛上了這門邏輯清晰、令人著迷的學科。無論是解決難題時的喜悅,還是做出實驗結果時的興奮,抑或是比較兩種理論時的苦惱,都是我中學時期寶貴的經歷。這些鼓勵肯定了我這段時間付出的努力。在未來的學業(yè)中,我將繼續(xù)懷揣著對這門自然科學的熱愛,繼續(xù)努力,攀登科學的巔峰!
唐雪英:
第一次從老師口中得知美國物理碗思維挑戰(zhàn)賽的消息時,面對全英文的考題我還是有些害怕的。記得江萬明老師在課堂上鼓勵我們報名的時候,用生動的例子鼓勵我們要多去嘗試,發(fā)掘自己的潛力。辛先浩老師也笑著鼓勵我們,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我就不再猶豫,報名了。考前短短一周的時間,我進行了緊張的準備。那段時間,我成了物理辦公室的常客,每天中午或者自習課,我都會帶著歷年的考題找老師請教、討論。
進入考場后,我感覺自己就像在與時間賽跑,每道選擇題只有一分鐘的思考時間,必須快速閱讀理解題目,然后快速找到答案,得益于之前物理知識和英語的積累,我能夠快速答題,閱讀水平很高,考場上我的大腦高速運轉。離開考場后,我感覺這次比賽對我來說既是挑戰(zhàn),也是訓練。成績出來了,我獲得了“物理碗”比賽的冠軍。“金獎”的好成績,是建平校區(qū)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老師們的辛勤指導,讓我成功了。這些我都心存感激。
王廷芳:
物理是世界運轉的原理,初次接觸物理就被它的神奇所吸引,那種恍然大悟、靈感迸發(fā)的感覺讓我深深著迷,獲獎讓我感受到被認可的喜悅,而這正是這三年短暫卻充實的積累的結果。從今往后,我會保持學習物理的熱情,不管難易程度,不管結果如何,不為競爭,只為熱愛。希望有更多的建平同學專注物理高中物理競賽考前輔導,體會科學之美。即使物理折磨我千百遍,我依然把物理當初戀一樣對待!
張昱然:
作為一名物理愛好者,“物理碗”比賽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比賽考查了電磁學、功、動量等知識點,這些知識點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知識網絡,涉及物理的方方面面,短短的45分鐘,我需要用英語做足40道題,真可謂“事多多,時時有事”。龐大的計算量,混雜的知識點……如果只會死記硬背,估計連一半都做不完。
為了這次比賽,我付出了很多。考試前,我努力學習,努力弄明白每個知識點的前因后果;考試時,我跳出套用公式的思維模式,選擇就事論事,設身處地為題思考。心理素質也很重要,遇到難題,保持冷靜的心態(tài),仔細審視題目,不錯過任何可能遺漏的細節(jié)。在紙筆的沙沙聲中,我“過五關斬六將”,寫了好幾頁草稿,終于在考試結束前把所有題目都做完了。最終,我獲得了金牌。
物理碗比賽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場比賽。它教會我探索物理思想,激勵我努力學習,并讓我收獲了辛勤工作的甜蜜果實。我將懷著對物理的熱情繼續(xù)前進,一步步取得偉大的成就。
于進:
這次“物理碗”是我第一次用英語參加國際科學競賽,有難度,有新鮮感,也很有意義,我還記得當時面對滿滿一頁英文術語、滿滿一頁物理公式的挑戰(zhàn),或是考前閱讀英文版的物理學史,可能只是40分中的一項。不過,隨著韓小杰老師物理競賽課的引入,這些外語開始變得“??簡單而和諧”。在以后的物理研究中,我們也需要接觸外國文獻,所以我也很感激有這個機會。
物理碗并不是考試形式的改變,而是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我們可以探索英語的本義,從動能到簡諧波,更準確地理解運動的本質。通過廣泛的考試內容,從原子衰變到實際問題,我可以構建一個更廣闊的物理視角。在文理交匯處留學之路,我也感受到了英語和物理的魅力。因此,這次經歷也讓我收獲頗豐。
王天祥:
物理碗對我來說是一次全新的體驗。物理和英語不是我的強項,但我還是懷著勇敢的心態(tài)報名參加了挑戰(zhàn)。報名后,我全身心投入到物理碗的準備中。練習歷年試卷。物理碗涵蓋的知識比高中要廣泛得多,題型也與高考大不相同。以前面對純英文、面面俱到的題目,我感到很害怕。我非常感謝老師們,在同學們的悉心指導和同學們的幫助下,我逐漸能夠應對這種“奇葩”的物理題目。從一開始的茫然,到一知半解,再到能夠真正理解一道題,我克服了恐懼。這個過程很艱難,但我收獲了很多,不僅僅是一個獎項,我學到了一種新的物理思維方式,提高了我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沈岳恒:
這次在“物理碗”上獲得全國金牌,是我拓展課外科目的一項重要成果,2023年“物理碗”開賽時,我果斷選擇報名,不只是為了金牌,更多的是希望在學習時間充裕時,通過拓展賽進一步提升自己對物理的理解。在短暫的備考期間,我更好地利用在校的獨立時間,有針對性地看書、做練習,模擬考試時,面對純英文的試題,我也抽空背誦了一些物理術語的英文表達。當我拼盡全力,全力以赴時,能否奪得金牌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
這次比賽最重要的是讓我認識到了勇于探索實踐、敢于挑戰(zhàn)自我的意義,正如建平中學倡導的“合格+特長、標準+選擇”的教育理念,我們也可以充分地去追求自己向往的東西并為之奮斗,相信潛力是可以在實踐中不斷挖掘出來的。這次比賽經歷,更加激發(fā)了我探索自己感興趣的學科的熱情,激勵我繼續(xù)學習,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要用自由的意志不斷超越自己。
許世瑜:
相較于課堂上的知識體系,物理碗比賽要求我們用英語作答所有問題。另一方面,它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包括流體力學、天體物理、幾何光學、物理學史等。另外,時間限制有限,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考試前,我學習了物理碗的學術材料,了解了物理的英文術語,并在校園里練習了模擬考試。他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更高難度的考試題目,并獲得了全國金牌()。
通過這次比賽,我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加深了對包括物理學史、現(xiàn)代物理學等知識的理解,幫助我在腦海里構建了更加完整的物理學知識體系。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都能從這次精彩的比賽經歷中受益匪淺,探索物理學更多的精彩。最后感謝學校的支持和老師們的指導!
董樂偉:
我不是一個愿意通過簡單做題來提高成績的人,我更喜歡去探究“世界究竟是如何運轉的”問題背后的本質原理。蔣萬明老師的授課風格很符合我的興趣,對同一個案例的不斷解釋、分析、拓展,加上蔣萬明幽默詼諧的授課風格,讓我常常能從同一個問題中獲得深刻的理解和豐富的知識。動能、質量就是品質,并不影響我對問題的理解,就像鄭朝暉書記在我們語文課上提到的,這是對事物之間“邏輯”的把握,而不是機械地堆砌每個星期的背誦量,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所謂“物理碗”,其實更像是“邏輯碗”,甚至是“世界碗”。
邱玉良:
得知自己在6月1日獲得了“ Cup”美國高中物理考核(俗稱“物理碗”)的冠軍,這無疑是兒童節(jié)最好的禮物。物理碗考核的物理知識面很廣,英語詞匯量也很大,對儲備量的要求相當高,平時對物理知識有廣博的了解,對基礎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會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選擇,也需要勇氣和膽量。課堂上,隨處可見優(yōu)雅的字跡和寫滿公式的草稿紙。
我認為,想要在這樣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對學科本身的熱愛必不可少。這種熱愛不應僅僅來自于高分和強能力的優(yōu)越感。在不可預知的物質世界中,我們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提出問題并不斷探索。這是一種天性,一種品質。
周成:
與我高一學習的物理不同,與常規(guī)物理競賽不同,物理碗涵蓋的內容更加廣泛——從物理相關的“文化常識”,到光學、電學,甚至包括一些我在化學課上學到的學科。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是課堂上才會學到的東西——而且全是英文的。為此,我在考試前每天晚上“加班”,背誦相關英文單詞,做往年“物理碗”的真題,自學動量……這給了我在考試時一些信心和勇氣,也讓我收獲了“金牌”的意外驚喜。
剛來建平的時候,我的物理水平并不是很好,第一次月考甚至還做錯了一道計算題。但是,我熱愛物理,熱愛這門學科,熱愛掌握事物運行規(guī)律的感覺。正是我的熱愛,讓我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包括這次比賽的所有準備。“心中有目標,就會一天天進步”,我想這就是成功的關鍵。我的物理越來越好了,這也是我這次能獲得如此殊榮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