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在福州進行決賽中,別人家孩子把物理金牌又卷走了,浙江獲得18金4國集浙江省物理競賽,李灝一取得全國第4名,7月要去伊朗參加國際奧賽;金熙媛拿到最佳女生獎,清華“攀登計劃”對其本碩博一路開綠燈;溫州中學謝孜恩更厲害制度大全,北大“卓越計劃”同時落其手上,最終他選擇了北大 。

一句話:浙江物理競賽,殺瘋了。

殺瘋掉的可不只是選手,從2024年起始,全國決賽里實驗操作直接占據30分,僅僅只會刷題是行不通的了,國集選拔當中還增添了心理測試以及團隊任務,那些書呆子會被直接淘汰掉。
浙江預先作出應對舉措,在初中階段便啟動“苗子計劃”,將小學奧數所運用那一套方式,提前遷移至物理學科之中,卷得時間早,卷得方向準。
學軍中學才投入二千萬打造“強基實驗中心”浙江省物理競賽,零下若干度的低溫等離子體裝置馬上就有;杭州二中與中科院物理所聯合在一起,一年五百萬經費,高中生發表SCI已成為平常之事,二零二三年已經有四篇刊登發表。
省隊人數為32人,連續五年在全國排名第一,保送清北的人數平均每年又增長15%,在國際奧賽中國的名單里浙江人占四分之一,試問還有誰能與之相比,還有誰能做到這般,還有誰能達到如此程度。

可最扎心的不是獎杯,是路徑。
李灝初中的時候搞信息奧賽,到了高一沒有基礎轉去學物理,三年就進入了國家隊;金熙媛打破了“女生學不好物理”這個老說法依靠杭二中“女生培養計劃”一路得以順利進展;謝孜恩手里持有MIT的門票仍然回過頭來選擇北大,為的是量子材料頂尖團隊。
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他們直接出生在羅馬門口。

在新規則的情形之下,實驗需要過關,心理同樣需要過關,團隊也必須要過關,出身寒門的情況更難以被復制,依靠資源堆砌出來的所謂“天賦”跑起來的速度越來越快。
所以呀,千萬別只是一味羨慕獎狀照片而已,去瞧瞧那背后存在著的,燒錢、對資源進行消耗、消磨時間的系統呢。 句號。
升級為清北的快速通途依舊是競賽此項,只不過收費站點的建設時間越來越早,而所使用車輛的價格也愈發昂貴,如此這般。
沒進圈的家長,現在連初中物理實驗班的名單都搶不到。

“金牌拿到手軟,錢包也得跟得上。
“實驗30分,心理還打分,這是選科學家還是選秀?

“女生專設班挺香,可全國就一所杭二中,其他省女孩咋辦。
“MIT都拒了,北大到底給了多少資源,好奇。
“浙江一省吊打全國,別的省教育局睡著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