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無法給出1977年高考物理的全部例題,但是可以為您提供一些相關的例題。
例題一:
有兩個物體A和B,質量分別為mA和mB,它們之間的距離為s,如果A物體上釋放一個小物體B,求釋放后A物體獲得的速度。
例題二:
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兩個大小相等、夾角為θ的力F作用下保持平衡,若將其中一個力F的方向沿水平方向,則這個力的合力是多少?
解答:
1. 對于例題一,可以運用動量守恒定律求解。當釋放小物體B后,A和B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mAVA=mBVB,其中VA是釋放后A物體獲得的速度,VB是B物體獲得的速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mA\frac{mAVA}{s}=mA\frac{mBVB}{s}$,解得VA=mBVB/mA。
2. 對于例題二,可以先將兩個力合成,再根據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出合力。其中一個力F的方向沿斜向下方向,大小為F1,另一個力F的方向水平向右,大小為F2。將兩個力合成后,合力的大小為F=√(F1^2+F2^2+2F1F2cosθ)。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解答僅供參考。高考物理試題可能更加復雜,需要考生綜合運用物理知識進行分析和解答。建議在考試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包括熟悉各種題型和解題思路、進行模擬練習等。
以下是一份1977年高考物理的例題:
例題: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若撤去F,物體在水平面上仍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求物體在撤去F后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在撤去F后的加速度大小為a = μg。
這道題目考察了牛頓第二定律和摩擦力等物理知識,需要考生具備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和解題能力。
以上僅為一個例子,實際的高考物理題目可能會更加復雜,需要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題。
1977年高考物理和相關例題常見問題如下:
1. 什么是光的干涉?光的干涉的條件是什么?如何用雙縫干涉實驗來解釋光的波動性?
2. 什么是光的衍射?光發生衍射的條件是什么?如何用單縫衍射實驗來解釋光的波動性?
3. 什么是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條件是什么?如何用偏振片來解釋光的橫波性質?
4. 什么是牛頓環?牛頓環的原理是什么?如何用牛頓環實驗來解釋光的波動性?
5. 什么是光電效應?光電效應的條件是什么?如何用光電效應解釋光的粒子性?
6. 什么是原子能級躍遷?原子能級躍遷的條件是什么?如何用氫原子光譜來解釋能級躍遷?
7. 什么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是什么?如何用熱力學第二定律解釋自然現象中的方向性?
以上問題涵蓋了物理學的基礎知識,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牛頓環、光電效應、原子能級躍遷以及熱力學第二定律等。這些問題不僅需要理解基本概念,還需要能夠運用這些概念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此外,以下是一些例題,可以幫助你理解和應用這些基礎知識:
1. 一束光照射到雙縫上,在光屏上形成了干涉條紋。如果雙縫之間的距離變小,則光屏上的干涉條紋將會如何變化?
2. 用單縫衍射實驗觀察太陽光源時,發現屏上沒有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原因是何在?
3. 用偏振片觀察各種不同方向的光線,你觀察到的現象說明了什么?
4. 在給定的條件下,光電效應現象中產生的最大波長說明了什么?
5. 氫原子的電子從半徑較大的軌道躍遷到半徑較小的軌道時,原子的能量、電子的動能和電勢能如何變化?
6. 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能量轉化具有方向性。請舉出一個實例說明這一方向性。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