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無法提供1985年高考物理真題,但是可以為您提供一些當年可能出現的物理題目及解答:
1. 一根彈簧原長12cm,受10N的拉力時彈簧的長度為14cm。若受拉力不變,要使彈簧伸長3cm,則應加多大的拉力?
對于這道題目,有兩種解法,一種是直接根據胡克定律求解,另一種是通過列方程求解。具體來說,如果用胡克定律求解,可以根據F = kx的公式求解,其中F表示拉力,x表示彈簧伸長的長度,k表示彈簧的勁度系數。如果用列方程求解,可以根據彈簧的彈性勢能守恒原理列方程求解。
2. 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在開始的10s內前進了50m,接著關閉發動機并以大小為5m/s2的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最后停止。求汽車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大小。
這道題目可以使用位移公式求解汽車在各個階段的位移,再根據總位移和總時間求解平均速度大小。
請注意,以上僅為示例,實際高考物理題目可能更加復雜,需要考生運用多種物理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和解答。
1985年高考物理部分題目及解析:
題目:一個物體從高為H處自由下落,經時間t落地,又知道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g,求:
1. 物體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物體落地時的瞬時速度是多少?
解析:
1. 物體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為:v = H / t = H / t
2. 根據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物體落地時的瞬時速度為:v = gt = g t
答案:物體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是H/t,物體落地時的瞬時速度是gt。
相關例題:假設一個物體從高為20米的高度自由下落,經過時間2秒落地,求物體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和落地時的瞬時速度。
解析:根據已知條件,可以求出物體下落的高度和時間,再代入上述公式即可求出答案。
答案:物體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是10m/s,物體落地時的瞬時速度是20m/s。
1985年的高考物理主要考察力學、電學、熱學和光學等基本知識,以及實驗操作技能。以下是一些常見問題:
1. 牛頓運動定律和動量守恒定律在處理物理問題時有哪些應用?
2. 什么是電阻定律?如何用歐姆表測量電阻?
3. 光的折射和反射現象如何解釋?
4. 什么是氣體狀態方程?如何用它來解釋氣體實驗現象?
5. 如何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測量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
6. 如何解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微觀意義?
7. 如何用左手定則和右手定則判斷電磁感應中的磁場方向、電流方向和受力的方向?
8. 如何用光電效應現象解釋金屬的極限頻率?
以下是一個相關例題:
假設有一個長方體金屬塊,其六個面都與水平面平行。開始時,金屬塊靜止不動,其左側受到一個向右的水平恒力。請回答以下問題:
1. 金屬塊開始運動后,在恒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是多大?金屬塊做什么運動?
2. 金屬塊在運動過程中,速度達到v時,右側面與水平面成60度角。求此時金屬塊右側面的法線加速度是多大?
3. 金屬塊在運動過程中,如果右側面與水平面成30度角時,求此時金屬塊的加速度是多大?
4. 在上述兩種情況下,金屬塊對右側面的壓力是否相同?為什么?
以上問題需要考生對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守恒定律、氣體狀態方程等知識有較好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