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無法提供1986高考物理真題及例題,但是可以為您提供一些相關信息。
1986年高考物理主要考查物理學基礎知識,如力學、電學和光學等。考生需要掌握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原理,并能運用這些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此外,考生還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電路知識和電磁學知識,如電阻、電容、歐姆定律等。
例題:
1. 一質量為m的物體以初速度v0沿斜面勻速上升,斜面固定不動,其動摩擦因數為μ,斜面傾角為θ,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
A. mgsinθ
B. μmgcosθ
C. μmg(mgcosθ+fsinθ)
D. μmg(mgcosθ-fsinθ)
2. 一平行板電容器充電后與電源斷開,現將一塊均勻電介質板插入電容器中(板間距離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電容器的電容增大
B. 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減小
C. 電容器所帶電量不變
D. 電容器兩極板間的場強不變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題目只是為了舉例說明高考物理試題的形式和解題思路,并不能完全代表當年的高考真題。為了獲取當年的高考真題及答案,建議參考當年的高考真題集或官方發布的信息。
1986年高考物理試題及解析:
題目:一個物體從某一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已知它第一秒內的位移恰好是它最后一秒內位移的一半,g取10m/s2,求:
(1)物體開始下落的高度;
(2)物體最后1s內的位移。
解析:
(1)根據自由落體運動規律,有:
h = 1/2gt2
設總時間為t,則第一秒位移為:h? = 1/2g(t-1)2
最后1秒位移為:h? = 1/2gt2 - 1/2g(t-1)2
已知h? = 0.5 × 10 × (t-1)2 = h?/2
解得t = 2s
所以物體開始下落的高度為:h = 1/2gt2 = 20m
(2)物體最后1s內的位移為:h? = 1/2gt2 - 1/2g(t-1)2 - h? = 9.5m
答案:(1)物體開始下落的高度為20m;(2)物體最后1s內的位移為9.5m。
例題:一個物體從高為H的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滑下,滑到底端時的速度為v,若以斜面底端為零勢能參考點,則該物體在下滑過程中機械能損失的數值等于多少?
解析:根據動能定理得:mgH - fs = 0 - 0,其中f為摩擦力,則機械能的損失量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即:fs = mgH - mv2/2。因此,該物體在下滑過程中機械能損失的數值等于mgH - mv2/2。
1986年的高考物理主要考察力學、電學和熱學三個部分的內容。以下是部分常見問題和相關例題:
1. 力學部分:
簡諧振動:請解釋簡諧振動的概念,并舉出一個簡諧振動的實例。
動量守恒定律:解釋動量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并舉例說明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學中的應用。
摩擦力:解釋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區別,并舉例說明它們在實際中的應用。
相關例題:
請解釋一個物體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受到一個恒力的作用而做勻加速運動,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試問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多少功?
2. 電學部分:
直流電路:解釋串聯和并聯電路的特點,以及它們在實際中的應用。
靜電感應:解釋帶電導體和靜電平衡狀態的概念,并舉例說明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學中的應用。
直流發電機:解釋直流發電機的原理,并舉例說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相關例題:
一個電源接上8歐姆的電阻后,在1分鐘內電流通過電阻做了600焦耳的功,求該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
3. 熱學部分: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解釋氣體在一定條件下處于平衡狀態時的特點,并舉例說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熱力學第二定律:解釋熵的概念,并舉例說明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學中的應用。
相關例題:
一個密閉容器中裝有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已知該容器內氣體的壓強為p,溫度為T,體積為V,求該氣體達到平衡狀態時還需滿足什么條件?
以上是部分1986高考物理常見問題和相關例題,僅供參考。
請注意,隨著時間的推移,高考物理的考試內容和形式可能會發生變化。因此,建議參考當年的高考大綱和真題進行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