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感染新冠感冒的人好多,所以網上關于感冒的科普也好多,見到比較多的是:38.5℃以下要化學降溫,38.5℃以上要吃退熱藥。
這兒的老讀者可能都曉得,這兩點都是常見的誤區。這兒新讀者也不少,但是近來遇見感冒的人好多,為了讓做錯的人少一些,還是詳盡解釋一下為何,以及應當怎樣對待感冒。
一、是否用退熱藥以舒適度為準,不是以溫度為標準??
由于感冒不會燒毀女兒,但是對應對感染還有一定幫助,用退熱藥也防治不了熱性腦炎,所以用退熱藥的目標不是為了降溫,而是改善舒適度[1]。
所以吃退熱藥不是以溫度度數為絕對標準,而是以舒適度為標準,你感覺很難過了,38℃也可以吃,倘若不難過,哪怕39℃以上也可以不吃,兒子大人都一樣。
只不過,大女兒和大人的是否很難過,自己會很清楚。不會說話的小同學不會抒發,要判定是否難過就有點難,所以一般覺得39℃(肛溫,對應的腋溫為38.2℃)會比較難過,大夫們覺得這個體溫給藥是相對合理的,但這只是提供一個供你們參考的數值。
實際操作時,假若女兒感冒時精神狀態還好,例如會和大人玩,會互動,也會玩iPad物理降溫熱毛巾,則說明不會太難過,這時也可以不量溫度。
假如女兒蔫了,給手機或iPad也不玩了,你想確認一下是不是溫度太高所致,這時可以量一下,假如溫度也確實超過了39℃,就可以吃退熱藥了。
我曾經說過:
菜鳥父親常常會不停想去量溫度,一到38.5℃就趕快喂藥,生怕氣溫高了出哪些問題,量溫度更多為了給自己服藥找理由。
老鳥父親只有在女兒摸上去很燙,女兒也啼哭或萎靡,就會去量一下,怕的是兒子早已很難過了沒及時響應,量溫度更多為給自己找不服藥的理由。(見:感冒不會燒毀女兒,為何還要量溫度?)
二、除非是受寒造成的高燒,不建議做數學降溫。
人體的溫度是受下額葉的溫度中樞調控的。
假如把人體稱作一個屋子,溫度中樞如同空調遙控器,在身體健康的時侯,遙控器會把室控溫制在37℃左右。
當人體免疫系統發覺真菌或病毒入侵時,會做出反應,其中就包括將“敵人”入侵的消息告訴下額葉里的溫度中樞,溫度中樞收到訊號后會把空調打高,原本設定為37℃,這會調成39℃,這樣可能有助于對抗入侵的敵軍。
溫度設定點一旦調高了,身體收到訊號就增強代謝水平,加速產熱,例如通過胸肌的顫動來產熱,同時收縮皮膚的血管來降低散熱。如同關掉木門,同時打開了空調供暖,讓屋子熱上去。
這就是為何在開始感冒的時侯,小孩會寒戰,四肢摸上去冰冷,有經驗的父母都曉得這時侯兒子溫度就會上升。
這個時侯假如做數學降溫,如同朝一個打開了供暖的臥室潑熱水,盡管可以短暫增加一點溫度,但若果不關閉供暖,水份蒸發后溫度還是會繼續升到設定的氣溫,這種熱水只不過是讓空調白白多耗點電去制冷。
在溫度上升階段,原本還在發抖著升溫,這時再用冷水擦身體,就須要發冷得更厲害來形成更多的熱量。
了解了這種你才會曉得,化學降溫實際的療效是:老爸累得一團糟,兒子冷得發抖,發冷完繼續燒。所以發熱是不建議做數學降溫了,國外的手冊如今也是這樣建議的。[2]
只有環境濕度偏高,造成身體難以散熱造成的溫度上升,或則溫度中樞出了問題,把溫度設定到一個人體難以耐受的惡性高燒,才須要化學降溫。受寒這種則像房屋火災了,這時才須要潑水滅火降溫。
了解了這種,我們都會曉得,「38.5以下化學降溫,38.5以上吃退熱藥」都是不對的。
三、應對感冒我們須要把握這種劍法
感染造成的感冒,就是免疫系統在戰斗的表現。應對感冒,我們還是須要記住以下要點:
1.感冒是癌癥的表現,所以我們須要提防背后的疾患,尤其是危重表現。
2.感冒有利于對抗感染,也不會燒毀身體,退熱藥不能防治抽筋,也不能保護腦袋,沒吃退熱藥不會耽擱病況,所以不用一感冒就想著去退熱。
3.感冒會導致身體不適,燒的很難過時可以用對甲基苯基酚或甲硝唑來減輕。
所以就是放下對感冒的焦慮,留心背后的疾患,不苦惱于室溫,多關注精神狀態和舒適度,發覺不對勁、心里沒底就問大夫或上診所,其它事情如何舒服如何來。
把握了這種,感冒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就可以少折騰,也可以降低亂服藥物理降溫熱毛巾,防止毋須要的風險。
參考資料
[1]
[2]中國0至5歲兒童病癥不明急性發熱確診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手冊(標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