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的檢測》教學反省
作為一名人民班主任,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省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這么哪些樣的教學反省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你們整理的《電流的檢測》教學反省,僅供參考,歡迎你們閱讀。
《電流的檢測》教學反省1
一、對本節課的總體評價
優點:
1、備課時我做到認真研究教材,查找與《電流的檢測》一課相關的教學資料,確定了這節課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我也從中感遭到之后每次備課都要掌握好教學目標,這樣就能找準教學的方向。
2、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比較具象,本節課中我首先展示水流推動水車的運動講義,引出電壓這個概念,讓中學生感遭到科學和我們的生活聯系的很緊密。在認識電壓大小的現象時,班主任在教學中應用了燈泡的亮暗,盡量引導中學生從生活例子入手,著重培養中學生用科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在課堂上中學生說出燈泡的亮暗與電壓大小有關。同時通過本實驗能鞏固已學過的電路基本器件,電路圖,和電路聯接等知識,一舉兩得。
3、教以中學生使用電壓表檢測電壓大小的.方式,讓中學生親自動手檢測電壓的大小,進而培養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也讓中學生感遭到電壓真的有大小電流和電路教學反思,聯系到平常生活中燈泡亮時有電壓通過,以及燈泡亮暗時有電壓的大小。從課堂上呈現的中學生學習狀態,我認為在今后的備課當中要將科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現象緊密相連,讓女兒認為生活總處處有科學,彰顯了從“生活邁向科學的教學理念”。
二、不足之處:
1、科學術語的嚴謹性還不夠,如電子與電荷的混用等,容易造成中學生的混淆。
2、課堂中讓中學生進行實驗,可在課前事先打算好實驗儀器以備用,以免在課堂上出現中學生走動的混亂情形。
3、在談到試觸法的時侯,可先讓中學生進行思索,合作闡述,自行得出推論,這樣中學生對于這一方式的印象可能會更深刻。
4、在講解完電壓表的使用方式后,最好再將實驗電路圖完整地呈現給中學生,或則再正確地聯接一下,以加深中學生的印象,從前面中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錯誤來看電流和電路教學反思,中學生的把握情況還不是十分到位,部份中學生對于電路的聯接還是模糊的。
三、對一些問題的反省
1、將具象知識生活化,彰顯從“生活邁向科學”的教學理念
電壓這個概念比較具象。其實生活中常用到,所以中學生并不了解,所以這節課我要把學習內容拉近中學生的生活。從中學生的學習狀態看,我認為在今后的備課中要將科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讓女兒認為生活處處有科學。
2、積發中學生的興趣讓中學生參與知識的產生過程,培養中學生的探究能力
從中學生回答問題的踴躍性,實驗的專注性來看,不是很到位,希望之后再教學中彰顯老師的主導作用,讓中學生真正參與課堂學習,讓中學生真正的動上去,而不是流于方式。
《電流的檢測》教學反省2
《電阻的檢測》是一節實驗課,因為條件的限制,在寢室講。本節的重點是依據原理設計電路圖和實驗表格,但是能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待測內阻兩端的電流。難點是怎樣引導中學生剖析實驗數據,發覺規律,加深對內阻概念的認識。教學中把整節內容分為: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證據、分析與討論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實驗電路的設計:想要設計電路,就須要明晰用哪些電路器件。引導中學生按照上面所學電路的組成想到:熱學實驗必須有電源、開關、導線以及用家電。進一步說明“用家電”在本節課具體選擇定值內阻。再依照這節課的實驗方式——“伏安法”,使中學生明晰還須要的檢測器材是電流表和電壓表。設計下邊的問題讓中學生分小組討論:“如果想多測幾組電壓和電流的數值,應當如何辦?”小組展示了兩種方式,引導剖析后,使中學生認識到借助滑動變阻器比較好。接出來讓中學生在上面幾節學習的基礎上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電路自然不成問題。實驗電路設計完成了以后,接出來便是將“電路圖”轉化為“實物圖”。在用實驗室的儀器進行實驗之前,必須訓練出中學生熟練的實驗技能,有了前期的操作訓練,實驗時就會少出錯,甚至不出錯。因而須要在黑板上演示怎么聯接實物圖。在設計電路圖階段,中學生早已初步樹立起了學習的信心。接出來便是要將她們制做的各器件的模型卡片貼在黑板上,供你們欣賞和使用。這無疑調動起了她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非常是差生,有了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的機會,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也會明顯提升,也就顯得愛學,好學。所以這一次,要求在提早畫好實物器件準的白紙上用筆劃線取代導線聯接實物圖時,中學生們顯得異常主動和激動。接出來是實驗表格的設計:小組內討論實驗表格的設計,兩人中一人執筆,其他人補充,這樣提升了速率。經展示將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實驗表格展示給你們。
第二個環節是進行實驗:根據中招實驗加試的要求引導中學生聯接實物圖并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在用電流表和電壓表讀數時,開始的一組朋友很完滿的讀出了數值,完成了實驗,但是第二組朋友在讀電壓時卻出現了一個小插曲。這就是,當時電流表選擇的阻值為0~3V阻值,表針指在零刻度線兩側第4個小格和第5個小格中間(每小格代表0.1V),第三組朋友在讀數時出現了分歧,一方覺得示數是0.45V,另一方覺得示數是0.4A。其實這是一個小插曲,然而卻彰顯出了中學生們學習的一個漏洞——是否應當估讀?以此機會,剛好可以備考一下高中數學對檢測器材是否須要估讀的問題。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只有八年級學習的刻度尺須要估讀,其他任何器材都不用估讀,采用就近原則,所以前面的兩個數值正確的為:0.4A。以上現象表明,中學生只有對學習活動持主動心態,才能使自己的思維活動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相信她們對知識的記憶會愈加深刻。
第三個環節是剖析與論證:經過數據剖析,使中學生明白里面兩個表格使用那個最好,并剖析出實驗推論。
這節課的教學有一個顯著的不足,兩個小組在臺上實驗時,下邊中學生沒有看見實驗數據的讀取,這一點我將在之后的教學中采取舉措,防止以上情況。老話說,適宜的才是最好的,無論是自制教具,還是實驗室成套的教具,只要是才能幫助中學生學習,提升中學生學習興趣,豐富中學生的感性認識,發展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應當被充分借助。所謂課堂時間有限,技巧決定效率。使用合適的教具,會起到事半功倍的療效。
【《電流的檢測》教學反省】相關文章:
電壓的檢測教學反省01-10
電壓的檢測01-21
《電流的磁場》教學反省07-01
《電流的強弱》教學反省02-25
電壓和電路教學反省01-17
電壓和電壓表的使用教學反省11-24
交變電壓教學反省例文02-02
認識電壓檢測電壓石室中學:丁曉青03-03
化學電壓的檢測學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