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阻值,沒幾個人是不曉得的,可以說內阻無處不在。所謂絕緣體,就是由于它們的阻值足夠大,如空氣、塑膠、干燥木頭等,而導體的內阻相對于絕緣體來說就小得多,如用家電的內部器件、電線等。
內阻一方面是指內阻器件,另一方面也表示阻值器件的參數,比如我們可以說“電阻的阻值是10Ω”,后面一個“電阻”是指器件,后一個“電阻”是指參數。內阻用字母R表示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器件符號是一個圓形,作為參數時其單位是歐姆(Ω),由內阻器件兩端的電流乘以流過內阻的電壓得出,這就是歐姆定理,即R=U/I。
內阻的單位是歐姆,但顯然在交流電路中,單位為歐姆的卻不一定是阻值,它還有可能是檢波。這么,檢波又是哪些?它和內阻的區別在哪?
上文說到,內阻R是由內阻的電流乘以電壓得到的,從單位上看,可以發覺,歐姆是由伏特乘以安培得到的,即Ω=V/A。
同理,檢波的單位也是歐姆,即便,檢波也是由電流乘以電壓得到的,由于Ω=V/A。只不過這兒的電流和電壓不再是阻值的電流電壓,而是電感和電容的電流電壓。
也就是說,檢波是由電感和電容的電流乘以電壓得到的,若單指電感,此時的檢波又叫感抗,而若單指電容,此時的檢波就叫容抗。
聽到這兒,可能有的讀者都會問了,既然都是電流除電壓,那為什么不把電感和電容的這個單位為歐姆的數也叫內阻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我不曉得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我上文說到檢波的時侯,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交流電路。
換言之,檢波的單位其實也是歐姆,但它是有條件的,僅存在與交流電路中。這點顯然挺好理解,我們想一下,電感和電容在直流電路中是如何的?眾所周知,電容在直流電路中相當于開路,它的電流再大,電壓都是0A;而電感在直流電路中相當于漏電,它的電壓再大,電流都是0V,其實,不管是電流為零還是電壓為零,二者相除都沒有討論的意義。但阻值就不一樣了,不管是直流還是交流,內阻的電流和電壓都是同時出現的,只有其中一個為零,另一個也為零,所以二者相除不管在哪都適用。
綜上所述,內阻和檢波的共同點在于,它們單位都是歐姆,都是表示器件對電壓的制約作用。而不同點在于:
1.內阻是阻值器件的參數,由阻值的電流乘以電壓得出;檢波是電感和電容的參數,其中電感的電流乘以電壓得到感抗,電容的電流乘以電壓得到容抗,感抗和容抗也稱檢波。
2.內阻在直流電路和交流電路中都存在,而檢波僅存在于交流電路中。
3.內阻的大小和電流電壓無關,不隨電流電壓的變化而變化;檢波的大小隨電流電壓的頻度變化而變化,其中感抗與頻度成反比,容抗與頻度成正比。
另外,內阻和檢波也稱為阻抗,關于阻抗的更多內容,在此我就不講啦,你們感興趣的自行查看資料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