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電路》主題單元設計適用年級年級所需時間課時主題單元學習概述《探究電路》這一主題單元,是九年級數學第十四章的內容,包括《電阻和變阻器》、《歐姆定理》、《“伏安法”測內阻》、《電阻的串聯和并聯》、《家庭用電》五節內容。本主題在內容組織中將“過程與技巧”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探究和實驗貫串仍然。單元學習重點:歐姆定理,通過實驗探究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方式和科學思維方式。本主題單元分為三個專題,專題一“電阻和變阻器”電流和電路思維導圖,讓中學生理解內阻的概念,學會使用變阻器,探究影響內阻大小的誘因;專題二“科學探究:歐姆定理”,主要內容分為電壓與什么誘因有關和歐姆定理兩部份。專題三“家庭用電”,主要內容包括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常識。主題單元規劃思維導圖主題單元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讓中學生認識內阻,學會使用常見的變阻器。2、認識影響電壓大小的誘因,了解歐姆定理并能進行簡單的估算。3、了解家庭電路的構成。4、正確使用測電筆。5、知道安全用電的知識。過程與方式:1、實驗探究影響電壓大小的誘因。2、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式。3、通過“控制變量法”研究化學問題。4、采用“圖線法”分析實驗數據,歸納數學規律。
5、對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進行評估。6、注意假定與探究結果間的差別。7、認識評估對科學探究的意義。情感心態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中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2、通過經歷科學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產生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樂于參與科學實踐的科學心態和科學精神。3、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培養中學生嚴肅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4、在交流與討論中培養抒發自己觀點、尊重別人的意識。對應課標1、通過實驗探究電壓、電壓和內阻的關系。理解歐姆定理,并能進行簡單估算。2、了解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知識。有安全用電的意識。主題單元問題設計1、決定內阻大小的誘因有什么?2、導體中的電壓跟導體兩端的電流和導體的阻值之間的關系?3、怎樣檢測內阻大小?4、電阻串聯后總內阻是減小還是減輕?5、電阻并聯后總內阻是減小還是減輕?6、如何安全用電?專題界定專題一:內阻和變阻器課時)專題二:科學探究:歐姆定理課時)專題三:家庭用電其中,專題專題二作為研究性學習專題一《電阻和變阻器》所需課課時專題學習目標1、知道內阻的概念、單位及其換算,曉得內阻器在電路中的符號。2、理解決定內阻大小的誘因。3、學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化學問題。
專題問題設計1、什么是阻值?2、決定內阻大小的誘因有什么?所需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信息化資源筆記本、電子白板、實物投影儀常規資源:各類內阻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電源、電流表、開關、導線、a、三根用同一種材料制成的導線,a、b長短相同但粗細(橫截面積)不同,a、c粗細相同但厚度不同,d、c長短粗細都相同,但材料不同。其他資源:記錄用的紙、筆,學習活動評價量規表等學習活動設計活動一:哪些是阻值?1、教師導引:水在水管中流動會遭到阻力,同樣,電荷在導體中定向聯通也會遭到阻力電流和電路思維導圖,引出阻值的概念。2、介紹內阻的單位,內阻在電路圖中的表示符號。3、電阻的單位換算。4、知識擴充:常見用家電正常工作時的內阻值。活動二:內阻的大小與什么誘因有關?1、為什么不用鐵做導線?2、空調電源線為何常用銅芯導線?3、制定實驗方案,探究影響內阻大小的誘因。5、根據實驗方案,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探究,并記錄和剖析實驗結果。師生總結:導體的內阻的大小與橫截面積,導體的橫截面積越大,濁度體的內阻的大小與導體的寬度,導體越長,內阻通過書第66頁《幾種長1m、橫截面積1mm2的導體材料在20時的內阻值》,由前面的數據可知,中學生討論為何不用鐵做電纜線?聯接空調的電源線為何常用銅芯而不用鋁芯的?活動三:怎樣改變電路中的電壓?1、教師導引:在科學實驗和各類設備中,用變阻器調整電路中的電2、認識滑動變阻器。
3、滑動變阻器改變阻值的原理。4、認識內阻箱。5、滑動變阻器、電阻箱在電路中的表示符號。6、學會使用變阻器。評價要可評價的學習要素:1.知識的評價——電阻的概念、決定內阻大小的誘因、怎樣使用內阻器評價方式:現場評價評價指標:(1)內阻的概念、單位及不同單位間的換算。(2)決定內阻大小的誘因有什么?(3)會使用內阻器調整電路中的電壓。2.過程的評價——制定并使用學習活動評價量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