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物的條件(五)》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 更多《漂浮物的條件(五)(2頁)》,請在人人文庫在線搜索。
一、物體沉浮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分析:本節教材要求如下:通過實驗,讓中學生觀察物體放在水底,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海面有的沉入水中物體的浮沉條件表格,引導中學生接受那些物體。 力分析,最后總結出物體在水底下沉和漂浮的情況,并且可以用這個情況來解釋一些現象。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事物的起伏; 能夠用起起伏伏的條件解釋一些簡單的問題。 通過探索物體起伏的過程,培養中學生的觀察力和移動力。 3、情感心態與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和保持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化學現象,闡明數學中隱藏的規律,并將其應用到生產和生活的實際中,培養中學生的生活情趣-長期追求樂趣,
二、良好的思維習慣 4 教學難點分析:通過實驗探究物體的起伏 5 教學時數:一課時 6 教學過程 1. 探索觀察,初步感知 (1) 遷移回顧,引出新知 1.壓力的方向是什么? 2、阿基米德原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所有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垂直向下的壓力,那么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么生活中觀察到的物體有的浮起來,有的沉下去,有的呢?還在液體的任何地方徘徊嗎? 例如:水球溶入水底就會浮下去,石頭放入水底就會下沉。 我們也知道潛艇可以跳入水中或浮到水面。 請觀察以下實驗現象: 示范:提醒同事觀察水下物體的運動。 將蛋黃倒入鹽水中,松手,問:今天豬肉浮在海面上嗎?沉入水中
3、有底嗎? 師:今天的豬肉是懸浮在液體中的,也叫漂浮。 (指出我們只能把物體浸入液體中才能靜止在液體的某個位置,這叫做漂浮) 問一個問題:鐵塊懸浮在海面上,但是石頭會沉,豬肉會浮起來。 為什么是這樣? 請朋友們來猜一猜,猜的五花八門。 問問題:有多少力作用在漂浮的豬肉上? 尺寸呢? 表示力的方向。 (2) 班主任在實驗的基礎上邊說邊畫了蝦受力分析的示意圖,總結了下沉和上浮的情況 1 上浮:f 上浮 = g 那么,如果我們想讓豬肉下沉,應該怎么下沉呢?操作? 讓一位中學生上講臺制作并總結沉浮條件2和3。物體沉浮條件:2下沉:f浮vg 3下降:f浮g班主任解釋:( 1)物體的下沉和下沉是運動的過程。 一個物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最終結果
4.如何? (中學生推測,可以通過觀察實驗得出推論)下沉的結果是沉到液體的頂部,下沉的結果是從液面冒出來,最后懸浮在液面上。 (2)懸浮和漂浮的共同點是壓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靜止不動。 但懸浮是物體在液體表面的平衡狀態,物體的一部分溶解在液體中。 漂浮是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整個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一種平衡狀態。 (3)班主任指導中學生總結下沉和上浮的情況 4 懸架 f 上浮 = g 問題:如果不知道壓強和重力,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判斷物體的沉浮? 物體的沉浮還可能與什么有關呢?因為物體的重力與其體積有關,所以固體物體浸入液體中的壓力和重力為:(固體)因此,下沉和漂浮的條件可以轉化為:(中學生手推)(1)下沉,最后沉到水底(2)飄下來,最后浮起來
5. (3)漂浮物的沉浮可以通過物體的密度與液體的密度的關系來判斷。 豬肉泡鹽水會浮起來,怎么辦? 如果掉到容器頂部怎么辦? 中學生上前操作,分析原因。 回答問題可以讓中學生了解物體溶入水底的幾種運動,激發中學生探究現象背后深層次原因的興趣。 觀察實驗,并通過力分析,讓中學生獨立討論,舉一反三。 8 課堂練習: 1.三個體積相等 將實心球放在同一種液體中,靜止時如圖所示,試比較物體的壓強、重力和密度之間的關系。 2. 將質量為45克、體積為50立方分米的固體依次放入水和酒精中,分別受到多少N的壓力? (如果是空心的?) 9 作業布置; 練習 1? 2題 10附表(教材資源) 11自問自答:物體起伏部分的內容比較單薄,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和灌輸的方式進行教學,雖然中學生能在短時間內記住那些知識內容,缺乏體驗和感受的過程,一段時間后容易忘記物體的浮沉條件表格,不利于中學生分析和解決能力的培養問題。 為此,在設計這節課時,我的指導思想是:除了讓中學生記住和理解書中的相關知識點外,更要注重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參與。 . 通過中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的合作與參與,領悟實驗中蘊含的科學方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快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