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運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什么是參照系,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質點是用來代替實際物體的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的數學模型,知道研究對象是否可以看作質點取決于研究的問題。
3.知道時間和瞬間的區別和聯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代表質點位置變化的化學量,是一個矢量,這樣可以區分位移和距離。
能力目標
1、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中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中學生的實驗能力什么是機械運動高一,學會使用打點計時器,通過分析磁帶上的數據得出相應的推論。
情感目標
1、激發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中學生良好的意志和品質。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包括以下概念:機械運動、參考系、質點、時間與時間間隔、位移與距離。 重點是質點和位移的概念,難點是位移的概念。 教材在本章開頭列舉了大量實例,給出了機械運動的概念。 本節開頭還通過生動的例子給出了參考系的概念,進而從研究對象的角度學習了質點的概念。 滲透理想化的思維方式; 進一步學習力矩和時間、位移和距離等概念。 各小節重點突出,相互關聯,舉例清晰,插圖恰當,使中學生能夠接受,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回教教義忠告
這部分教材的特點是概念多,很多知識在中學就學過,但這類知識又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 建議讓小伙伴們自己學習討論。 可以讓朋友提前預習,也可以在課堂上抽出時間看書。 班主任提出一些問題,或請朋友在看完書后提問,展開討論,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什么是機械運動高一,并結合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和鞏固。
教學設計實例
教學重點:質點和位移的概念
教學難點:位移概念的介紹與理解
主要設計:
1、參考系統:
(1) 提出引發思考和討論的問題。
1、什么是機械機芯? 請舉一些例子。
2.描述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應該先選哪個? 看看哪些數量在變化? 參考系是什么? 為什么說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的呢?
3、對于同一個動作,如果選擇的參考系不同,則動作情況通常是不同的。 請舉個例子。
4.選擇參照系的原則是什么? (雖然參考系可以任意選擇,但總是以方便觀察和盡可能簡單地描述運動為原則來選擇)
(2)展示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穿插討論題)
1. 太陽系信息: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
2. 銀河系信息:恒星自轉。
3. 電子圍繞原子核的軌道。
四、飛機空投物資情況。
二、質量要點:
(1) 提出引發反思和討論的問題:
1. 投擲迫擊炮時如何檢測投擲距離? 將教室中的課桌從第五排移動到第一排時,如何檢測課桌之間的距離? 車輛如何檢測它繞操場行駛的距離? 以上情況是否需要考慮那些物體的形狀和大小?
2. 什么是質點?
3、小物體可以算作質點嗎? 大物體一定不能算質點嗎? 請舉個例子?
4、什么是軌道? 什么是直線運動? 什么叫曲線運動?
(2)展示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
1、火車(200米長)穿過山洞(100米長)的情況。
2、地球的公轉和自轉。
(3) 總結與改進:
1、對于什么樣的物體可以看作粒子的問題,關鍵在于具體分析物體的運動。 在我們研究的問題中,物體各部分的形狀、大小、運動的差異等,如果對我們研究的問題影響不大,那么這個物體可以看作是一個質點。
2、在學習粒子的概念時,要有意識地向中學生介紹科學的具體方法。 我們抓住問題中對象的主要特征,簡化對對象的研究,把對象看成一個點,是一種實際對象。理想化模型是對實際對象的近似。
3.時刻和時間間隔
提出引發思考和討論的問題。
1、“上午8:00開始上課”和“上午8:45下課”,這里的“8:00”和“8:45”分別是什么意思? “每節課45分”是什么意思?
2、“現在是上海時間8:00”中的“8:00”是什么意思?
3、學校的百米成績10.21s、2s末、2s以內分別是什么意思?
4.位移和距離
(1) 提問引發思考和討論:
1、“物體從A點到B點行進500米”是否清楚?
2.如何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
3、什么是位移? 為什么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距離有什么區別? 他們之間有關系嗎?
(2)展示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
1、上海至南京,海陸空三線航線。
2、400米跑道上的200米跑和400米跑。
詢價活動
1、請手里拿著一塊砂石勻速向前移動,突然松開沙子,觀察沙子的動向? 然后讓站在街上的人觀察沙子的運動。 兩者觀察到的運動軌跡是否相同? 請解釋原因。
2.找一張“客運列車時刻表”來分析列車的總運行時間? 在每個站點停留的時間? 兩個相鄰站之間的運行時間?
【機械機芯】相關文章:
機械運動教學設計08-03
機械運動學案例實例08-03
第一單元:機械機芯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