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課文 1.選擇題(11〃宿遷) 8.將凸透鏡對準太陽光,距凸透鏡20cm處可得到最小最亮的光點。 如果將物體放在鏡頭前30cm處,則可以在另一左側獲得A。 倒置、放大的虛像 B.倒置、縮小的虛像 C.正置、放大的實像 D.正置、縮小的實像 答案:A(11〃杭州) 13.小王用光具座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蠟燭的影像在光幕的兩側形成。 為了使蠟燭的影像在光屏的中央形成,可通過以下操作達到目的: A. 將凸透鏡上移 B. 將光屏下移 C. 將蠟燭上移 D. 將光幕上移 down 答案:C(11〃河北) 20、讓一束平行光通過一個透鏡,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點(如圖)。 小明用這支鏡頭做了一個“探索鏡頭成像規律”的實驗。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當物體距離鏡頭 5cm 時 B.當物體距離鏡頭 15cm 時,變成倒置放大的虛像 C.當物體距離鏡頭 20cm 時鏡頭向遠離鏡頭的方向,形成的像逐漸變小 D.當物體從距鏡頭20cm處與鏡頭相連時,為獲得清晰的圖像,光屏應靠近鏡頭 答案:D (11〃天津) 6.同事在探索“凸透鏡成像定律”時,總結的三個實驗推論如下表,正確的是A.實驗1B。 實驗 2C。 實驗 3D。 實驗二和實驗三優秀課文答案:A(11〃煙臺)6. 在探索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當小紅將蠟燭放在凸透鏡前的某個位置時,她在另一側距離透鏡10cm處的光屏上得到了一個倒置的縮小的清晰圖像鏡頭的左側。 當她將蠟燭移到距鏡頭 10 厘米 A. 處時。 倒置縮小虛像 B.倒置放大虛像 C.正置放大實像 D.倒置放大虛像 答案:B 2.填空(11〃臺州) 20.小明用焦距為10 厘米。 他點上一根蠟燭,沿著光具座接上光屏,發現光屏上的影像是不完整的(如圖),因為中心、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不一致。不在同一個高度。 上述問題解決后,小明在光幕上看到了清晰完整的影像,測量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為15cm。
那么它應該看起來像一個顛倒的虛像(填寫“放大”或“縮小”),還有應用這個原理制作的光學儀器(隨便寫一個)。 答案:蠟燭火焰放大鏡(幻燈機等)(11〃樂山) 42、如圖,小明正在做“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當蠟燭火焰放在距凸透鏡20cm處時,光屏接在一定位置,在光屏上得到大小相等的清晰像,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 答案:10(11〃桂林)16。 如圖所示,是小明在“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看到的成像情況。 此時凸透鏡成象(填“實”或“虛”),成像條件答案:虛物距大于焦距(11〃上海)24.圖中右邊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實驗過程中,首先要調整光幕,以保證蠟燭火焰的影像能夠出現在光幕上。 如果鏡頭在畫面中的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動到“20cm”刻度。 然后在cm的刻度范圍內搜索光屏上的圖像(可選填寫“60~70”或“70”大細文本),直到光屏上的圖像達到極限。 答案: 60~70 clear (11〃肇慶) 17. 如右圖所示,通過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可以獲得清晰的圖像。 光屏上倒置縮小的虛像是圖片_____,光屏上倒置放大的虛像是圖片_____,變成實像(11〃濰坊) 18.當小李團隊探索凸透鏡定律時成像時,他們使用了焦距為 10cm 的凸透鏡。 他們把蠟燭和凸透鏡放在右圖所示的位置,然后把光幕調整到合適的位置,倒置,“右”)。 在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是相似的。
答案:zoom out (11〃鹽城) 17、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時,先將凸透鏡對著太陽光,在它的另一面左邊放一張紙。 當紙上有最小光點時,測得光點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0cm,則凸透鏡的焦距是。 然后調整蠟燭火焰、凸透鏡和光幕,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處于同一高度。 當物距為30cm時,光屏上形成倒置虛像。 答案:10 和在線一樣還在縮(11〃株洲) 23、如圖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束,通過后在光幕上產生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鏡。 如圖(a)所示,可以看出凸透鏡的焦距為cm。 現在把蠟燭放在距離細文35cm處的凸透鏡(如圖b,左側的凸透鏡分別接在光屏的正反面,清晰的圖像(填入“放大”、“縮小”或“等尺寸”)可以在光幕上得到 答案:15.0 縮小 3.探究實驗題(11〃泉州) 26.在使用帶焦點的凸透鏡的實驗中10cm長度探索其成像規律: (1) 如圖所示依次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放置蠟燭后,調整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約在蠟燭火焰的中心。 (2) 當蠟燭火焰距離凸透鏡25cm時,接上光屏,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答案: (1) 在光屏的中間同高光屏(2) 倒置拉遠相機(11〃北京) 31. 小華想探索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實驗臺上有A、B、C三個凸透鏡。 凸透鏡A的焦距為10cm,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B的焦距為50cm,凸透鏡C的焦距未知。
光具座上刻度尺的刻度范圍如圖15所示。 (1) 小華想探究凸透鏡形成虛像的規律,所以選擇凸透鏡(選“A”或“B” ”)。 實驗時,當他把點燃的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25cm的地方時,他把它與光屏連接起來凸透鏡成像原理實驗,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的蠟燭火焰圖像,這時圖像應該是一個倒置的虛像。圖像。 (可選填“Zoom in”或“Zoom out”) (2)小華將凸透鏡C固定在光具座50cm分劃線上,當蠟燭火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之間時,看起來像放大倒置的虛像; 當蠟燭火焰在光具座上0cm~30cm之間時,蠟燭火焰看起來像一個縮小倒置的虛像。 由此可以判斷光具座上45cm蠟燭火焰圖像放大,優質文字答案:(1)A縮小(11〃漳州) 33.借助強手探照燈改進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凸透鏡成像原理實驗,將鏤空刻有“F”(如圖A)的紅色彩紙蓋在手持探照燈(如圖B)前,成像對象。 依次將成像對象、凸透鏡和不透明光屏安裝在光具座上(圖 C)。 (1)被成像物體移動到鏡頭右側40cm處,在光屏上得到如圖D所示的圖像。 為使圖像如圖19 E所示,需(選擇“上、下”、“左、右”或“前、后”)與光屏連接。 此成像規則適用于(可選的“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 (2)固定凸透鏡位置,將成像物移至凸透鏡右側15cm處。 要在光屏上獲得清晰的圖像,光屏應連接到中國聯通。
(3)用強光手持探照燈代替常用的蠟燭火焰作為成像對象,上面蓋上刻有“F”的紅彩紙,很有用。 答案:(1)左右攝像頭(3)穩定圖像(清晰圖像)(11〃雞西、黑河) 28.在探究凸透鏡成像大小成因的實驗中:(1)吳陽知道放大鏡是通過數學研究得到的凸透鏡。 在活動課上,他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右手(如圖A),看到了手臂的影像; 然后他用放大鏡觀察遠處的一所房子(如圖B),看到了房子的影像。 (填寫“放大”、“等尺寸”或“放大”可選) 優質文字 (2) 他推測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可能與蠟燭到透鏡的距離有關。 于是,他在圖C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斷改變蠟燭到透鏡的距離,并接上光幕進行實驗。 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cm 到凸透鏡的距離/cm 圖像的大小 3.00 光屏上無圖像 5.00 光屏上無圖像 12.0060.00 放大 20.0020.0025.0016 .67 Zoom out 30.0015.00 Zoom out 分析數據表明,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越長,光幕上的像越大越(3)吳陽班級畢業照時之后,攝影師發現兩邊還有沒有踏入取景框的小伙伴。 攝影師把相機放在遠離朋友的地方。 “請勿更改”)相機黑框的寬度,以便在取景框內獲得清晰滿意的畫面。
答案:(1)放大縮小(3)縮短(11〃臨沂) 6、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時,調整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燭焰、凸透鏡、光屏,使他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當物距為18cm時,接上光屏,即可得到等距、倒置的虛像。 (1)凸透鏡的焦距為cm。 (2)當物距為15cm時,接上光屏可以獲得清晰的倒置虛像。 在放大鏡、照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類似這個答案:(1)9 (2)放大投影儀(11〃西寧) 24.在凸透鏡成像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25 厘米。 (1)如果要用光幕看縮小的影像,蠟燭應遠離凸透鏡。 (2) 如果將蠟燭從距離凸透鏡50cm移動到距離凸透鏡30cm,圖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圖像的大小( 兩個空白可選(增加,減少或保持不變) ). (3) 用這個凸透鏡觀察到一個倒置放大的圖像。這個成像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就是答案:投影儀(或幻燈機)(11〃呼和浩特)小于50cm,變大了。在同事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定律”的實驗中記錄并勾勒出物距與像距v的關系圖,如圖 優文(一)凸透鏡的焦距鏡頭是; (2) 在物體從凸透鏡30cm移動到15cm的過程中,像距逐漸變化;(選“大”) (3) 當物體放置在8cm的距離時,成像清晰在光屏上獲得。
(填“能”或“不能”) 答案:(1)10 (3)不能(11〃東營) 20.在光具座上,小明用蠟燭、凸鏡和光幕“探索《凸透鏡成像定律》:(1)實驗前,小明將凸透鏡對著太陽,調整好凸透鏡的位置。 測量光斑時,測量光斑到鏡子中心的距離為10cm。 此操作用于檢測凸透鏡。 (2) 實驗時,將凸透鏡光具座放置在距離刻度50cm處,蠟燭放置在距離刻度20cm處,如上圖所示。 通過移動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置(填寫“放大”、“縮小”或“等尺寸”)虛像。 (3) 如果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放在距離光具座刻度45cm處,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是(從像大、上側三個方面填寫-下來,和虛擬現實)。 三大光學儀器中的“照相機”、“放大鏡” | “幻燈機”,它們是借助凸透鏡成像定律制成的。 答案:(1)焦距(2)縮小(3)放大、正置、虛像放大鏡(11〃十堰) 20、在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0 厘米。 實驗要求將光具座上的蠟燭火焰中心、凸透鏡光信號、光屏中心調整到同一高度。
當物距為30cm時,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倒置縮小(可填“實”或“虛”)圖像。 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一原理制成的光學儀器就是。 照相機(或攝像機等)(11〃新疆) 22、同事在做“探索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實驗時,需要知道凸透鏡的焦距。 (1)實驗室常用實驗檢測如圖所示的焦距。 從圖中可以看出,凸透鏡對光線有影響,凸透鏡的焦距為。 Fine Text (2) 知識和經驗告訴我們,我們也可以用檢測焦距的方法。 答案:(1)會聚 11 (2)成像(11〃復新) 29、如圖:A、B分別是“探索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和“探索平面鏡的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凸透鏡”分別。 (1) 在“探索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實驗中,拿一根未點燃的蠟燭 (2) 在“探索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實驗中,讓凸透鏡保持在原位,逐漸將蠟燭從遠處移動到凸透鏡的焦點彼此靠近時,為了在光屏上獲得清晰的蠟燭火焰圖像,光屏應連接到凸透鏡的方向( near”或“far away”),圖像的大小將是(填“大”、“小”或“無變化”)。 (3) 當蠟燭移動到圖 B 所示的位置時,一個清晰的蠟燭火焰的影像出現在光屏上,請比較圖 A 和圖 B 中平面鏡和凸透鏡成像的差異: 答案: (1) 確保圖像的位置相等(或(2) 遠離較大的 (3) 平面鏡成實像,凸透鏡成虛像;平面鏡成等距像,凸透鏡成放大像; (或平面鏡形成直立的橡樹,凸透鏡形成倒像)(任意兩點作答)(11〃沉陽) 22、在《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放蠟燭,焦距為10cm的鏡頭,光具座上的光屏。 50cm優質文字 (1) 把蠟燭放在位置上,為了找到清晰的圖像,你應該把光屏連接到(填“左”或“右”)。
(2)一根一根地改變蠟燭的位置,接上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圖像。 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觀察蠟燭火焰的直立放大實像后,如果想看更大的實像,應將蠟燭連接到(填“左”或“右”)。 答案:(1)向左(2)變窄(11″包頭) 19.(1)小強做了光色散實驗,看到白光經過三棱鏡折射后,有紅、橙、黃、綠、藍等色帶、靛藍、紫色出現在光屏上,形成一個問題:綠光、紫光凸透鏡的焦距是否相同? 于是他用綠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個凸透鏡的主光軸進入進行驗證。 A。 請畫出圖A中凸透鏡折射出的綠光和紫光(圖中F1、F2兩點代表焦點) b. 小強的推論是: (2) 如圖B,小李探索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正確連接燈臺上的蠟燭和鏡頭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縮小的圖像; 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鏡頭連接起來,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圖像; 隨后,在保持蠟燭和鏡頭當前位置不變的情況下,精文將原來的鏡頭換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鏡進行實驗,使光屏聯通,得到了清晰的圖像. 此時成像尺寸比更換鏡頭大 前者答案:(1)a. 圖b。 綠光到凸透鏡的焦距大,紫光到凸透鏡的焦距小(2)蠟燭(左)凸透鏡(左)(11〃福州) 31.實驗中以“探索凸透鏡像的大小與焦距的關系”為題,小宇團隊對教材中的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所示。
(1)他們沒有用蠟燭,而是用幾個發光晶閘管組成的發光體做實驗,變成了字母“F”。 你覺得好處是_。 (隨便寫一點) 物距個數 u/cm 焦距 f/cm 像距 v/.0 (2) 他們用三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進行實驗,數據記錄如圖上表。 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當物距一定時,凸透鏡的焦距越大,形成的虛像的像距; 根據你學過的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分析,此時像的大小。 (全部填“大”、“小”或“不變”) 答:(1)降低物體的照度,使圖像更清晰; 以便觀察凸透鏡成像的性質; 形成的圖像不會晃動,頭發更穩定; 與燃燒蠟燭相比,LED光源更安全、更環保……(本小題為公開試卷,只要回答科學合理即可打分)(2)越大越大(11〃廣安) 17、小杰在探索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時,用9個黑色發光晶閘管按“F”字鑲嵌排列在藍板上,代替蠟燭作為光源。 凸透鏡的焦距,小杰把凸透鏡對著太陽光,然后把擋光板放在另一邊左邊,改變凸透鏡和擋光板的距離,直到一個(填“亮點”或“亮環”)出現在光屏上,測其距凸透鏡中心的距離為10cm,確定焦距f=(填入“5cm”或“10cm”)。
(2) 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線上。 小杰將光源移到距離光具座30cm處,然后接上光幕。 當它到達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會出現一個清晰的(填充)。 “放大”、“縮小”或“等尺寸”)虛像; 如果她將光源移到離凸透鏡更遠的地方,那么應該連接屏幕以獲得清晰的虛像。 (3) 如果光源移動到7cm,此時凸透鏡變大(填“虛像”或“實像”答案:(1)亮點10cm(2)縮小(3)實像(11 〃崇左)21.小雷在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將焦距為20cm的凸透鏡A固定在光具座35cm刻度線上,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5cm刻度線上,與光幕相連,使蠟燭的火焰在光幕上形成了清晰的影像,如圖A。然后他保持蠟燭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A換成凸透鏡B,以保持位置不變,接上光屏,使光屏上的蠟燭火焰清晰成像,如圖B。 (1)請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和凸透鏡成像規律判斷:凸透鏡的焦距。(選擇“等于”、“大于”或“小于”) (2) 圖A所示的實驗現象可以解釋成像特性。 (選擇“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 (3)為了研究像距與焦距的關系,他選擇了三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在上表。 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當物距一定時,焦距越大,像距越長20cm,如果要在光幕上得到縮小的像,應該用三上表給出的參數在兩個透鏡中選擇一個焦距為cm的凸透鏡。
答案:(1)小于(2)幻燈機(11〃清遠) 17、如圖所示,在“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放置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和光幕順序放在光具座上。 高質量文字 (1) 實驗前,先調整凸透鏡、光屏和蠟燭火焰,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一條直線上,使成像在光屏的中心; (2) 蠟燭在u>2f的位置,如果凸透鏡接在另一邊的光屏上,倒置,(可選填“放大”、“等尺寸”或“ ") 在光幕上得到虛像; (3) 若凸透鏡焦距為10cm,物距為8cm,從光屏左側透過凸透鏡,可以看到一個直立放大的(填“完整”或“不完整” "), 色溫變暗。 答案:(1)在同一高度(或同一高度)(2)縮小放大鏡(4)完成(11〃益陽) 18.借助光具座(左圖),凸透鏡,由數個發光晶閘管(下圖)組成的向日葵形發光體和光幕,小華做了一個“探索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的實驗。 (1) 光具座上有三個滑塊ABC,用于放置凸透鏡、光幕和光源。 其中,在滑塊B上,實驗中的兩個朋友分別設計了Form 1和Form 2來記錄相關信息。 實驗數據。 表1 u/cm像的性質像距v/cmu>2f2f>u>f物距u/cm像距關系v/cm 質量文字距離 u>2fu>2f2f>u>f2f>u>f (3) 當光源在凸透鏡的一焦距和二焦距之間時,在光屏上形成的清晰圖像就是答案右圖中:(1)凸透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