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液化
霧的產生是一種液化現象。 它是空氣中水蒸氣的形式,在寒冷時液化成霧,液化過程吸收熱量。 日常生活中太陽鏡、玻璃上產生的水霧就是霧。 自然條件下,空氣中水蒸氣充足,濕度高,天冷時也會產生霧。
在水汽充足、有微風、大氣穩定的情況下,當相對溫度達到100%時,空氣中的水汽就會凝結成細小的水滴漂浮在空中,導致地面能見度突然下降。 這些天氣現象稱為霧。 夏季二月至三月較多。 其類型有輻射霧、平流霧、混合霧、蒸發霧等。
物質從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 液化是氣化的逆過程,其中二氧化碳分子相互吸引并凝結成液體。 物質在液化時會放出熱量。 二氧化碳在臨界溫度以下可以被液化。 液化可以通過加壓或冷卻或加壓和冷卻的組合來實現。
臨界溫度低于或接近該溫度的二氧化碳,如二氯甲烷、氯氣、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個別碳溴化合物,在室溫下壓縮即可液化。 臨界溫度很低的二氧化碳,如氧氣、氮氣、氫氣、氦氣等,必須首先冷卻到其臨界溫度以下蒸發算物態變化嗎,然后通過等溫壓縮液化。
1908年7月10日,化學家翁內斯首次液化二氧化碳和氦氣。 氦氣是最不活潑的元素,它是一種稀有的二氧化碳。 一般是無色無味的二氧化碳。 它是唯一在標準大氣壓下不能凝固的物質。 其應用主要作為保護二氧化碳、風冷核反應堆和超高溫制冷劑的工質。
然而,從1887年到1898年蒸發算物態變化嗎,科學家們成功液化氧、氮、氫長達十多年,而氦的液化仍然是一個困境。
1908年7月10日,法國萊頓實驗室傳來好消息。 化學家 Heike -Onnes 成功在 4.2K (-268.95°C) 的溫度下液化氫氣。 同時-Onnes發現金屬汞在此溫度點內阻降至零,汞在4.2K溫度時進入新狀態——超導狀態。 具有這些特性的物質后來被稱為超導體。 可以說,液氦的生產開創了人類高溫化學的新時代。
在陌陌上搜索關注公眾號“牛求一”,關注即可查看錄取規定、錄取分數線、學科排名、一流專業、王牌專業、收費標準、宿舍條件……專為藝術生打造!文章共有957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