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阻:
1、定義:導體兩端的電流與通過其的電壓之比稱為電阻,符號為R
2、定義公式:
,
3、單位:簡稱歐,符號Ω。 1Ω=1V/A
4、意義:是描述導體對電壓限制作用的數學量。內阻越大,相同電流下產生的電壓越小
內阻定理:
1、電阻的定義:導體兩端的電流與通過導體的電壓之比稱為導體的內阻。
①定義公式:R=U/I,單位:Ω。
②電阻是導體本身的特性,與導體兩端的電流和通過的電壓無關。
2、電阻定理的內容:當室溫恒定時,導體的內阻R與其厚度L成反比,與其截面積S成正比,即R=ρL/S。
內阻率:
1、定義:ρ是反映材料電導率的化學量,稱為內電阻率電流與電壓的圖像電流與電壓的圖像,與物體的材料和溫度有關。
2、計算公式:
3、決策激勵:
4、與空氣溫度的關系:由物料的種類和濕度決定,與物料的長度和厚度無關。 一般來說,常用合金的電阻率小于組成它的純銀的電阻率。 各種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①金屬的內阻隨著溫度的下降而減小(可用來制造內電阻溫度計);
②半導體和電介質的電阻率隨溫度下降而減小(半導體的電阻率隨溫度變化較大,可用于制造熱敏內阻);
③錳銅、鎳銅等某些合金的內阻幾乎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可用來制作標準內阻);
④ 當體溫升高到絕對零附近時,個別材料的內電阻率突然降至零,成為超導體
5、單位:歐姆,符號Ω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