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講
電壓和電路電流內阻
1、在探索“電荷間相互作用”的實驗中,用絕緣細線懸掛兩個小球,靜止狀態如圖所示。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兩個球必須具有相同的電荷
B.兩個球可能有不同的電荷
C. 兩個球中的一個可以帶電電流與電壓的圖像,另一個不帶電
D.兩個球只受到兩個力
答案:A
2、常用的智能手機通過指紋開關S1或密碼開關S2解鎖。 如果任何一種方法都無法解鎖,則鎖開關S3將被損壞,手機解鎖功能將被暫停。 一段時間后會手動關閉S3,恢復解鎖功能。 。 若用燈泡L來模擬手機解鎖成功,則滿足要求的模擬電路為()
答案:C
3、當滑動變阻器的滑塊向b端滑動時,以下四種接法中,變阻器的阻值變大()
答案:C
4、如圖所示電路中,當開關S閉合時,電流表V1、V2、V3的讀數分別為U1、U2、U3,電壓表A1、A2的讀數分別為I1、I2(五個水表的讀數平均值不為零),故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 U2=U1=U3I1=I2
B. U2=U1+U3I1=I2
C。 U3=U1+U2I1=I2
D. U3=U1+U2I1>I2
答案:B
5、在圖(a)所示電路中,當開關S閉合時,兩個電流表的指針如圖(b)所示偏轉,則內阻R1、R2兩端的電流為( )
A。 8V2V
B. 10V2V
C。 2V8V
D. 2V10V
答案:A
6、超導現象是指當室溫很低時,單個物質的內阻變為零的現象。 如果某種超導材料能夠應用于實際,則最適合制作()
A.保險絲
B、濁度線
C.電爐絲
D、變阻器電阻絲
答案:B
7、圖為吹風機簡化電路圖,其中M為吹風機,R為電熱絲。 由電路圖可知()
A、只需閉合開關S1,熱風就吹出
B. M和R在電路中串聯
C、同時關閉S1和S2,熱風吹出
D、開關S2可以控制整個電路
答案:C
8、圖中所示電路的兩個燈泡L1和L2分別標有“3.8V0.2A”和“3.8V0.3A”,開關閉合后兩個燈都會發光。 假設燈泡內阻不受濕度影響,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兩盞燈串聯
B.燈L2更亮
C、燈L1的電阻絲較粗
D. 電壓表A2指示為0.5A
答案:B
9、(不定項)如圖所示,取兩個相同的不帶電的驗電器A、B,用擦有絲綢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A的金屬球,然后用帶有絕緣搖桿的金屬棒連接A、B向上。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絲綢摩擦的玻璃棒帶正電
B.驗電器的金屬箔被拉伸,表明金屬箔帶相同電荷
C.用金屬棒連接A、B后,驗電器B帶負電
D、用金屬棒連接A、B后,電壓方向為從金屬棒上端向右端
答案:ABD
10.(不定題)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閉合S2,斷開S1和S3,將燈L1和L2串聯
B.閉合S1和S3,斷開S2,串聯燈L1和L2
C.閉合S2、S3,斷開S1,僅L1燈亮
D.閉合S1、S2,斷開S3,僅L1燈亮
答案:交流電
11. 有三個帶電的球 A、B、C。已知球 A 帶正電。 當接觸不帶電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電壓方向為(選擇“從A到驗電器”或“從驗電器到A”); 如果A與B敵對,而B吸引C,則C球帶電。
答案:從A到驗電器陰性
12、如圖所示電路中,若要將R1、R2串聯,則應閉合的開關是; 若R1、R2并聯,則應閉合的開關為(填寫“S1”、“S2”、“S3”); 電路干電池供電時,將物理能轉化為電能。
答案:S2S1、S3體力能量
13、圖1所示電路中,當開關S1和S2閉合時電流與電壓的圖像,A2和R2(可選填“串聯”或“并聯”)連通,電壓表A1檢測到通過(可選填“并聯”) “干線”和“R1”)或“R2”)電壓,電壓表指針偏轉如圖2所示,電壓表指示為A。
答案:弦分支0.28
14、如圖所示,內阻盒的指示為Ω。
答案:2035
15、在探索“電阻的大小與什么感應有關”的實驗中,采用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a、b、c為三根鈷鉻合金制成的導線,a、b寬度相同但厚度(截面積)不同,a和c厚度相同但長度不同,線d為錳銅合金,長度和厚度與線b相同。
(1)實驗中電流表的數字越大,對應的導線內阻越高;
(2)在M、N之間連接導線a,合上開關,電壓指示數字如圖B所示,此時電壓為A;
(3)將b、c、d線依次接入電路,電壓表相應讀數如下表所示:
①導線a和b的比較是為了探究導線的尺寸與內阻的關系; 探究導線內阻大小與材質的關系,應選擇的兩種導線是(填寫導線代號);
② 由此可見,導線的內阻與材質有關。 同樣材質的電線越粗,截面積越大,內阻也越大。
(4)如果采用“伏安法”測量a線的電阻值,則不僅需要圖A所示的設備,而且電路中至少還必須連接一個儀表和一個變阻器。 第二次檢測后,繪制a線的UI圖像如圖C所示,其電阻值為Ω。
答案:(1)小; (2)1.1; (3)①厚度(或截面積)b、d②長而小; (4)電流1.25
16、為了探究“電阻絲的電阻值R與厚度L、截面積S和材質的關系”,同事進行了如下實驗操作:
(1)如圖A所示,取一根新的內電阻絲并緊繞,用刻度尺檢測其半徑的示意圖。 由此可見,內電阻絲的半徑為mm,然后估算出電阻絲的截面積S。
(2)實驗中保持內阻絲截面積S和材質不變,探究內阻R與內阻絲厚度L的關系。 這些技術被稱為(可選填寫“等效替代”或“控制變量”)。
(3)為了探究內電阻絲的電阻值R與L之間的關系,實驗室擁有以下實驗設備:
A。 電源E(電流U=1.5V)
B. 電壓表A1(電阻0~100mA)
C。 電壓表A2(電阻0~0.6A)
D. 內阻盒R0(阻值0~999.9Ω)
E. 待測內阻絲R(阻值約10Ω)
F。 一個開關,幾根電線,然后:
(4)為了增強實驗的準確性,實驗中應選用電流表(可選設備前的字母代號)。
(5)將內電阻絲剪短后,將其兩端固定在秤的端子a、b上,在內電阻線上夾一個金屬夾P,將金屬夾P的位置連接起來,即可改變接入方式。將電路中金屬線的寬度L按圖B電路連接到實驗設備上。在合上開關S之前,應將內阻盒的阻值調整為Ω。
(6)閉合開關S后,將內阻盒調節至合適位置并保持靜止,多次改變金屬夾P的位置,獲得多組I、L數據。 根據坐標平面上的實驗測試數據,以電壓1/I的倒數為縱坐標,電阻絲寬度L為橫坐標,得到的圖像如圖C所示。根據實驗圖像說明中,截面積S相同,對于相同材料的內阻絲,接入寬度L越長,電壓I和內阻R越小。
(7)內電阻絲1cm寬的阻值為Ω。
答案:(1)0.8; (2)控制變量; (4)乙; (5)999.9; (6) 更大; (7) 0.3
17、天氣干燥時,人們行走時鞋面容易吸附灰塵。 請解釋理由。
答:穿著腈綸制成的外套時,皮膚和鞋子不斷地相互摩擦,使衣服帶電。 由于帶電體具有吸引光和小物體的特性,因此很容易粘上污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