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初中光學物理實驗試題:
1.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作為平面鏡的器材是 ________ ,實驗中,需要測出的兩組數據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 。
2. 某同學在實驗報告中,有如下數據,其中不符合實際的是( )
A. 普通鉛筆的長度大于B. 測得的一枚大頭針的質量小于C. 測得的一塊大金屬板的厚度約為D. 測得的一只乒乓球的質量小于
3.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依次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同一直線的水平桌面上,某同學實驗中發現光屏上有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蠟燭位于“照相機”的成像位置。為了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他應將光屏放在 ________的位置(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并旋轉光屏使光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
4.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物距為$u = 20cm$時,在光屏上呈現清晰、放大的像,該像是一種實像,此凸透鏡焦距的范圍是 ________。
5. 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將蠟燭放在凸透鏡前$20cm$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實像。若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一下,則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時,蠟燭到透鏡的距離應滿足的條件是( )
A. 大于$20cm$ B. 大于$15cm$小于$20cm$ C. 小于$15cm$ D. 大于$5cm$小于$10cm$
這些題目涵蓋了初中光學物理實驗的主要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數據測量和記錄、實驗結論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實驗題目:過濾掉水中的雜質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了解過濾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光學儀器進行觀察。
實驗器材:
1. 透明玻璃杯
2. 濾紙
3. 紗布
4. 水源(含有雜質的水)
5. 光源(如手電筒)
6. 尺子
7. 記錄本和筆
實驗步驟:
1. 將濾紙折成合適的形狀,放入玻璃杯中。
2. 將紗布折疊后墊在濾紙下方。
3. 將水源放入玻璃杯中。
4. 用紗布將杯口密封好。
5. 用手電筒作為光源,從玻璃杯的一側照射。
6. 使用尺子測量并記錄雜質在水中的懸浮情況,以及雜質在紗布上的沉積情況。
7. 重復實驗幾次,觀察并記錄每次實驗的結果。
實驗結果:
1. 在紗布上可以看到一些雜質顆粒的沉積。
2. 水源中的雜質在水中有一定的懸浮性,但隨著光線照射角度的變化,可以觀察到雜質顆粒逐漸沉積到紗布上。
3. 重復實驗幾次后,可以發現紗布上的沉積物逐漸增多,水質逐漸變清。
實驗結論:
通過本實驗,可以驗證了過濾的基本原理,即通過濾紙和紗布的過濾作用,可以去除水中的雜質顆粒。同時,實驗也展示了光學儀器在觀察實驗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改變光源照射角度,可以觀察到雜質顆粒在紗布上的沉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