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孩子期末考試成績不滿意?家長應該怎么做?近期隨著期末考試成績的陸續公布,有些孩子成績不夠理想的家長,開始有些愁了~家長既想安撫孩子的情緒,又焦慮孩子的成績,擔心孩子從此厭倦學習,甚至失去信心。這兩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導致很多家長不知道要怎么做。
家長們需要知道,考試成績并不是最重要的,通過一次次的考試和練習,讓孩子積累考試經驗、掌握答題技巧才是關鍵。其實,讓孩子學會正確面對考試,坦然面對暫時的考試失利,比取得一時的優異成績更為重要。
那如何在安撫孩子的情緒的同時,也激勵孩子呢?以下兩種做法推薦給家長:
先安撫
不要指責孩子,盡量保持平和的心態,先安慰孩子的情緒。可以說:“一次考試結果不好,不用太沮喪。考試的機會有的是,看看這次錯在哪里就行了。”父母和孩子說話時的態度應該是誠懇、放松的。只有父母放心結不亂指責孩子,孩子才會真正放平心態,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應對下次考試上。
學會分析
對孩子的考試失利做個分析,了解孩子失利的原因。孩子考砸了,是因為孩子是缺乏答題技巧?還是第一次考試,孩子太緊張?或是孩子做題速度慢,答不完題?找到原因后,家長要就“題”論“題”,認認真真幫孩子訂正試卷上的錯誤,不要給他更多壓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要怎么改正。
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有強烈的求勝心,他也希望自己可以取得好成績第二次能考好。所以,當家長心平氣和告訴孩子問題所在時,孩子一般主動嘗試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比如增加練習,把答題速度練上去或練習一些答題技巧等。
家長幫助孩子訂正時,也有一些小技巧。比如把孩子做錯的題目按原因進行分類,一類是因為孩子粗心做錯的,另一類是因為孩子沒有掌握知識點而做錯的。對于粗心的問題,要提醒孩子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對于沒有掌握的問題,家長要耐心給孩子講解,讓孩子重點練習這些薄弱的地方。
考試和分數,對全世界的孩子而言,都是逃不掉的魔咒。但家長是否能正確對待這件事,直直接影響了孩子對待考試和分數的態度以及孩子未來日后的發展。孩子的自尊心非常強,自信心也比較脆弱,稍有不慎,可能就打擊了自家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甚至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
家長除了看到成績,還應該看到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及時表揚孩子,一直這樣做的話,孩子就更容易放平心態,在今后的考試中越戰越勇,而不是每遇大考必緊張,每逢考試必不行。經常被父母夸贊的孩子,即使面對重壓也能發揮得好,在重大的考試也能發揮出彩。父母的眼光要長遠,別因一時的得失,放棄了孩子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