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熱學經典例題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熱學經典例題:
1. 題目:一個保溫瓶內裝有溫度為10℃的水,現將該保溫瓶取走一段時間后,水溫降為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保溫瓶內的水分子不再運動
B. 水的內能轉化為保溫瓶的機械能
C. 水的熱量被水分子全部吸收
D. 水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
答案:D。內能與分子的熱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情況有關,而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所以A錯誤。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所以B錯誤。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內能改變的量度,熱量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而本題中水溫不變,所以C錯誤。內能與溫度有關,溫度降低,內能減小,所以D正確。
2. 題目: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屬,有時會發生粘手現象,好像手與金屬表面有一層膠,而在同樣環境下,用手去摸木頭卻不會發生粘手現象,下面列出一些原因:①金屬的溫度低;②金屬是導體,手上的汗碰到金屬發生電解質反應;③木頭的表面干燥與手之間不產生反應;④金屬的原子間有價電子可自由交換;⑤金屬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差。上述原因中產生“粘手”現象的原因是( )
答案:⑤金屬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差。在冬天,寒冷的溫度低,此時金屬的原子間距變大,金屬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變差,此時金屬容易失去電子而帶電,當人用手接觸金屬時,由于人體有熱量,所以人體上的電子會流向金屬并被金屬吸收,使得金屬棒帶上負電,而人的手帶上正電,從而使手與金屬之間形成巨大的電勢差而發生“粘手”現象。
這些題目涵蓋了初中物理熱學的多個知識點,包括分子運動、內能、熱傳遞、熱量、比熱容、熱值等概念。同時,也涉及到了金屬和木頭的導電性能和熱學特性。通過這些題目,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熱學知識。
相關例題:
題目:一個保溫杯中裝有100克熱水,水的溫度為80℃,經過一段時間后水溫下降到30℃。已知保溫杯的導熱性能良好,不計熱量的損失,求保溫杯中水的質量減少了多少?
解答:
根據熱平衡方程,有:
Q吸 = Q放
C水mΔt = C保溫杯m'Δt'
其中,Q吸為熱水的熱量,Q放為保溫杯的散熱量,C水為水的比熱容,m為水的質量,Δt為水溫的變化量;C保溫杯為保溫杯的比熱容,m'為保溫杯中減少的水的質量,Δt'為保溫杯中減少的水的溫度變化量。
已知熱水溫度為80℃,經過一段時間后水溫下降到30℃,所以Δt = 80℃ - 30℃ = 50℃。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 × 10^3 J/(kg·℃),水的質量為100g,所以Q吸 = 4.2 × 10^3 J/(kg·℃) × 0.1kg × 50℃ = 2.1 × 10^4 J。
由于不計熱量的損失,所以散熱量等于吸收的熱量。已知保溫杯的比熱容為C保溫杯 = 2.5 × 10^3 J/(kg·℃),所以保溫杯中減少的水的質量m' = Q放/C保溫杯 = (2.1 × 10^4 J)/(2.5 × 10^3 J/(kg·℃)) = 8.4g。
所以,保溫杯中水的質量減少了8.4克。
以上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初中物理熱學經典例題,更多2024初中物理熱學經典例題及物理學習資料源請關注物理資源網http://www.njxqhm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