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平均速度檢測 1.知識與技能[來源:科學_科學網]1. 學習使用秒表和秤正確測量時間、距離和平均速度。 2. 更好地理解平均速度。 二、過程與技巧 1.掌握使用化學儀器的基本技能——秒表和刻度。 2.體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全過程。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通過實驗,激發了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中學生認真、認真的科學態度1.4測量平均速度教案,正確、實事求是地測試和記錄數據的良好作風。 2、逐步訓練中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重點將是用秒表和天平檢測移動物體的平均速度。 記不住的時候,畫個表格。 1.引入新課找一些慢跑和其他裁判計時的照片或描述一些比賽的計時。 朋友們,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才能知道一個物體的平均速度呢? 需要什么工具來幫助我們? 根據公式=我們需要知道的數學量就是物體走過的距離和運動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 距離可以用卷尺檢查,時間可以用手表檢查。 明天我們將用手表和尺子手工檢查平均速度。 二、新課講解(一)掛鐘、機械秒表、電子秒表【來源:學科網ZXXK】在化學實驗中,我們通常使用秒表和光電計時器來計時。 機械秒表可以讀到0.1s,更中級的電子系統可以讀到0.001s,甚至1.0×10-6s甚至更少。 觀察秒表。 指針轉動時,每個刻度代表多少分鐘? 多少秒? 想象一下,要檢測您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需要檢測多少? 只需查看經過的距離和花費的時間,然后使用公式 = 進行估算即可。 (2) 分組實驗 本實驗由中學生分組在操場上駕駛完成。 因此,要提高效率,教師需要對中學生進行充分的引導,使中學生了解實驗過程,明確實驗目的,正確操作儀器,注意實驗紀律1.4測量平均速度教案,上好這節課出色地。

【來源:學科網ZXXK】1. 明確實驗內容和目的,明確自己的職責。 2、嚴格按照班主任安排的程序進行實驗。 3、實驗要認真,儀器操作要準確,記錄的數據要真實。 4.要認真遵守實驗紀律,注意愛護儀器。 【來源:學科網】 5、安排好每組的順序,有條不紊地進行,防止搶位。 動手能力強、細心、態度積極的中學生與愿意被動接受對方的中學生組成小組,合理匹配。 實驗步驟: 1、分組:每組至少6人或根據實際人數調整,不超過6人。 2、量距離:指導中學生量30m的距離,每10m做一個記號,站在計時員上。 【來源:學科網】 3、指導每組選出一名首發隊員、一名待測選手、一名負責錄音的人。 4.一人測試后,角色依次輪換,被測試的朋友也可以跑步或慢跑。 5、指導中學生設計數據表,估算平均速度。 6、讓中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實際檢測騎車的平均速度,記錄相應的數據,教師指導。 測試自行車的平均速度可以遠一些,老師可以根據場地大小或實際情況來確定。 (3) 小結 我們測試了明天步行或慢跑或騎自行車的人的平均速度,主要是檢測距離和時間。 如果我們要檢測火車、汽車等其他物體的平均速度……你會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嗎? 雖然一樣,但只要能檢測出距離和運動時間,就可以用公式。 在實驗過程中,每個團隊成員的配合和協調也是實驗成功的重要因素。 只有良好的實驗計劃配合默契和客觀記錄才能獲得科學合理的實驗結果。 老師點評了一些小伙伴或小組的表現,強調了效率高和效率低的原因,養成了良好的實驗習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