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是指發聲體不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從生理學角度來說,任何干擾人的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干擾你想聽的聲音,即不必要的聲音,也稱為噪音。 當噪聲對人和周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時,就會產生噪聲污染。
01
什么音量算作噪音?
根據我國《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城市地區噪聲標準在45分貝至55分貝之間。 這個標準相當于兩個人在房間里說話時可以清楚聽到對方的音量。 , 可算作噪音滋擾。
02
噪音污染的危害
噪音對聽力的損害
噪音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聽力損失。 人們常年在嘈雜的環境中工作,喉部器官會發生器質性腫瘤,即永久性聽閾偏差,又稱噪音性耳鳴。
噪音會誘發多種癌癥
與常年在高噪音環境中工作的人相比家中減少噪音的方法,高血糖、動脈硬化和肝癌的發病率是低噪音環境中的2-3倍。 噪音還會引起消化系統的衰弱家中減少噪音的方法,導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降低腸道疾病和壞疽的發生率。
干擾生活和工作
噪音對人的睡眠影響很大。 噪音會導致多夢、易醒、睡眠質量下降。 突如其來的噪音對睡眠的影響更為突出。 噪音會分散人的注意力,造成反應遲鈍,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下降,出錯率增加。
對植物的影響
噪聲能使植物的觸覺器官、視覺器官、內臟器官和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病理變化。 噪音會導致植物失去控制行為的能力,出現頭痛、煩躁、失去常態等,強烈的噪音會導致植物死亡。
03
公眾如何參與噪聲污染防治?
低碳出行降低噪音
日常出行盡量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或步行,減少機動車噪聲污染。 乘坐輕軌等公共交通工具時,請勿大聲喧嘩,以免影響其他乘客。 駕駛機動車不得違反規定鳴喇叭。 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應當規范安裝和合理使用防盜報器,避免或者減少防盜報器產生的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干擾。
居家生活防止鄰居被打擾
日常生活中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進行其他家庭娛樂活動時,應控制音量并采取降噪措施。 家用電器使用低噪音產品,注意設施設備安裝規范,防止噪音干擾居民。 家庭飼養寵物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寵物發出的噪音干擾他人的正常生活。
公共場所文明健身
在風景名勝區、公共綠地、廣場、馬路等需要使用擴音設備的特定公共場所組織瑜伽、娛樂等活動時,應合理安排時間,盡量選擇遠離中部等敏感建筑物的區域學校、住宅和醫院,并采取加大音量等措施,防止干擾周圍環境和他人的正常生活。 在上述矛盾突出地區舉辦健身活動的,不得使用內置擴聲裝置的擴音器材,并制定噪聲控制規程,簽訂文明活動承諾書,選用擴音器材按照規定的要求配上合適的輸出功率,防止噪聲干擾人。
住宅改善實務守則
18:00至次日8:00及法定節假日全天(周末除外),已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不得進行產生噪聲的家裝工程。 其他時間從事家裝工作的,應當采取防噪聲措施,防止干擾他人的正常生活。 《新建住宅小區住宅管理條例》對家裝期限規定嚴于前款規定的,按照規定執行。

協商共治制定法規
對于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可能造成噪聲污染的行為,公眾有權利也有義務與街道、社區、居委會、物業管理等協商共治,共同參與噪聲污染防治條例的制定,提出減少噪聲污染的措施,共同跟蹤監督。
共同監督,守護寧靜
公眾對可能造成噪聲污染的擾亂和行為有監督的權利和義務。 投訴可撥打12369生態環境投訴舉報熱線、12345居民服務熱線、110舉報熱線等,也可聯系相關管理部門和信訪部門進行投訴。 、報告或咨詢、建議。
04
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和控制娛樂性噪聲的危害
避免或減少娛樂性噪音暴露
遠離噪音并減少噪音暴露是避免聽力受損的最有效方法。 如果一個人連續暴露在85dB(分貝是音量單位,分貝數越大,發出的聲音越大)的噪音中超過8小時,就可能會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傷。 只有遠離嘈雜環境或盡量減少持續暴露時間,才能有效預防娛樂性噪聲對聽力的損害。
養成安全用耳習慣
現代社會要遠離娛樂性噪音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養成安全的用耳習慣尤為重要。 長期接觸高硬度噪聲時,應及時采取防護措施,佩戴耳塞或耳罩保護聽力。 使用麥克風時,應合理控制音量和收聽時間,不要在輕軌等嘈雜環境中使用麥克風聽音樂。
定期聽力篩查
噪聲性聽力損失一般是溫和的、進行性的,早期不易察覺。 嚴重的時候經常聽不清別人講話,或者開電視聲音很大,都會引起注意。 更認真。 因此,定期進行聽力篩查可以及早發現聽力損失。
(據成都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