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焦耳定理定性定量驗證的實驗裝置 侯耀東 出版物名稱】《物理實驗》年份(卷)第7期]2019(039)011 [總頁數]3頁(P62-64)關鍵詞]焦耳定理; 電壓; 內阻 作者]侯耀東 作者單位]廣東新鄉勝利34學校 文字語言]中文分類]G633.7 中學數學和熱學中的重要定律設置定量實驗,如:歐姆定理。 課本上不僅設置了定量探究實驗,還借助圖像定量分析了電壓和電流之間的關系,為推論I=U/R提供了充足的數據支持,可謂中學的完美案例數學探究實驗。 但焦耳定理,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定律[1],卻沒有得到同樣的待遇。 焦耳定理實驗只安排定性實驗。 雖然可以解釋問題,但是對于嚴謹的數學來說還是顯得有些蒼白。 焦耳定理中沒有安排定量實驗的主要原因是Q=I2Rt存在平方反比關系,而這種關系很難通過實驗來表達。 雖然可以找到實驗模型,但在中學數學課堂上要估算大量數據并不容易。 為了將焦耳定理的定性實驗拓展為既可以定性又可以定量的實驗,進行了相應的設計。 1 改進實驗模型,確定實驗介質焦耳定理Q=I2Rt,表達了電壓形成的熱量Q與電壓I、電阻R和通電時間t之間的關系[2]。 要建立這種關系,需要找到被電壓加熱的介質,并通過Q=cmAt估算導體釋放的熱量。 首先選擇實驗所用的介質。
理論上,由于某些固體材料在加熱過程中體積基本不變(溫度變化較小時可忽略不計),由熱力學定理可知,吸熱后體積保持不變,只有平均動能分子的數量減少,這表現為溫度的變化。 因此,只有在質量和加熱時間一定的情況下測量溫度變化,才能確定內能變化的數量。 但要適合課堂教學,實驗時間必須短,因此只能使用導熱性好的金屬,而且由于金屬本身導電,不適合作為焦耳定理驗證實驗的介質。 液體很容易克服固體的缺點,但液體的比熱容較大,加熱后溫度變化緩慢,不適合課堂教學。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是最容易獲得的介質。 空氣的導熱能力不強,但有很強的對流作用,不導熱。 確保實驗的科學性; 如果密封在容器中,加熱時間短,其體積膨脹不顯著,可以忽略不計,可以很好地滿足實驗的要求。 分析實驗原理。 將電的內阻放入密閉絕緣的容器中,加熱密閉容器內的空氣,吸收的熱量與溫度下降的關系可由Q=cmAt確定,因為二氧化碳的密閉質量是固定的,且在一定時間內可以被吸收。 二氧化碳的熱量僅與溫度下降有關。 只有測量二氧化碳的溫度下降,才能確定其吸收熱量的變化,進而確定內阻形成的熱量的變化。 理想情況下,當通電時間和電流一定時,只要內阻R加倍,測得的熱量Q也加倍,這意味著內阻形成的熱量Q與電阻R成反比; 同樣,內阻R和電壓I定時,時間t加倍。 如果測得的熱量Q加倍,則表示Q與t成反比; 當通電時間和內阻一定時,通過等內阻的電壓為11=212,如果測得形成的熱量Q變化4倍,則可以說明Q與平方成反比我的。
2、實驗設備制作:大型透明啤酒瓶3個、10Q線繞內阻3個、5Q線繞內阻3個、帶探頭數字溫度計3個、“兄弟好”膠水和雙面膠1套磁帶。 裝置制作 1)用酒精燈加熱鉗子,在啤酒瓶左側熔化一個小孔。 2)將螺母穿過內電阻兩端的接線孔,用鉗子將螺栓穿過瓶子上的小孔,在小孔周圍涂上一層(避免漏油),擰上螺母。 3)檢查氣密性,蓋上蓋子,放在水底,觀察是否有氣泡。 4)在蓋子上扎一個小孔,穿過濕度計的探頭,調整導線的粗細,使探頭不碰到內阻線圈,然后用膠水把小孔粘上,最后粘在帶雙面膠帶的啤酒瓶。 制作的裝置如圖1所示。 5)用鉗子將“尖叫”飲料瓶口內的結構拆掉,并在瓶口上放一個吝嗇球。 成品裝置如圖2所示。 圖1 定量驗證焦耳定理的實驗裝置 圖2 定性驗證焦耳定理的實驗裝置 3 定量實驗電路設計 圖3 定量驗證焦耳定理的電路圖探索Q和R之間的關系,為保證電壓I恒定,所以采用串聯; 要探究Q與I的關系,需要保證內阻R恒定,電壓I呈指數變化,因此電路設計如圖3所示。其中,R1=R3=5Q,R2=10Q ,即R2=2R1、12=211、R4=R5,內阻為0~20Q,實驗時可根據電壓值確定供電電流。 實驗步驟 按圖3連接電路,閉合開關S,調節滑動變阻器R4,使11=0。
2A,調節滑動變阻器R5,使12=0。 4A,然后關閉開關。 C。 蓋上帶有溫度計探頭的蓋子并擰緊。 閉合開關S,打開秒表,利用手機拍照功能,每隔30s記錄3次數字溫度計讀數。 分析數據以得出推論。 實驗數據處理由于實驗中需要處理的數據量比較大,如果手工估算的話會花費很長時間并且容易出錯,所以采用Excel來輔助分析。 選擇M數據焦耳定律的實驗驗證,選擇圖表中插入的柱狀圖和折線圖,生成圖像,如圖4所示。 圖4 Excel估計的實驗結果 讓中學生觀察圖像并總結“2=221和》3=422,然后引導中學生思考并得到電壓形成的熱量Q與I2、R、t成反比焦耳定律的實驗驗證,即Q=I2Rt。 4、定性實驗 該裝置稍作修改也可用于定性實驗。 如圖2所示,擰下實驗裝置中溫度探頭的蓋子,換上裝有氣球的蓋子。 定性論證電壓與電阻值的熱效應關系,因為電壓產生的熱量可能與內阻R、電流I和通電時間t有關,根據控制的思想研究Q與R的關系變法,并保證電壓I和通電時間t-當然。 根據該原理設計的實驗電路如圖5所示。通過觀察發現,R2內阻瓶塞上的氣球充滿了空氣,首先膨脹起來。 由此可以得出,導體的內阻越大,導體的內阻也越大。 熱量越多。 圖5是定性探討電壓熱效應與內阻關系的電路圖。 定性地證明了電壓的熱效應與電壓大小之間的關系。 由于電壓產生的熱量可能與內阻R、電流I、通電時間t有關,因此按照控制變量法的思想研究Q與電壓的關系。 I關系,保證電壓R和通電時間t固定。
設計如圖6所示的實驗電路,使R1=R2=R3=5Q,R1和R2封裝在啤酒瓶內,R3放在瓶外,則R1=R2,I>11滿足實驗原理。 通過觀察發現,R1內阻瓶塞上的氣球充滿了空氣,先吹了起來。 可見:當內阻通電一定時間后,導體中的電壓越大,形成的熱量就越多。 圖6 定性探索電壓熱效應與電壓關系的電路 圖5 結論 經過反復實驗,該實驗裝置可靠有效,適合課堂演示和小組實驗教學。 作為定性教學時,氣球充氣的動態效果優于U型管。 現象更有趣,更符合中學生的審美,更容易被中學生接受,教學效果更好。 在定量實驗中,使用Excel來處理實驗數據,用圖形更直觀、更容易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這對中學生做實驗產生了啟發。 熱情,也帶動了計算機教學。 因為實驗裝置的制造材料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廢棄物,或者是廉價易購的物品,容易獲得且成本低廉,易于實施。 【相關文獻】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班主任用書)[M]. 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70。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化學九年級(全一卷)[M]. 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00。